譚仲池
我又來了,是披一肩煙雨。
煙雨是翠色的,煙雨是柔軟的,煙雨是纏綿的,煙雨更是夢幻的。
我的袖口,有煙雨的清涼穿過。
走在煙雨里,我的心很潤澤,很怡靜,很舒展。
四年前的夏天,我看見汶川天空的云霞被撕裂,地上聳立的古老雕樓被撕裂,肥沃的田野被撕裂。那一刻,我的心被撕裂,在流血,在傾訴。我知道,這里的石頭痛哭過,這里的老井干枯過,這里的牲畜驚恐過,這里的琴弦嗚咽過,這里的炊煙斷裂過,這里的生活暗淡過。這里的鄉親們呵,在天塌地陷的悲慘世界里絕望過!
有一種聲音從地底、高天傳來,有一股波浪從心中、遙遠涌來,有一種力量從四面八方匯集,有一股溫暖從無聲無形中散開。
那是神州大愛大情大義的凝聚洶涌的救援大潮,那是民族兄弟姐妹無盡的撫慰和祈禱蕩漾的春風和期待。
我看見,杜甫草堂前的石徑不再清冷,三星堆的千古物華不再蒼白。這里的殘壁縫補了,這里的斷橋修通了,這里的月亮又圓了,這里的磨盤又轉了,這里的古道開花了,這里的夜晚變亮了。
這里的歲月呵!在陽光和血脈的相吻中,正呈現如天空云霞般燦爛美麗的笑容。
我重訪汶川,決不是一次簡單的采風之旅;我重訪汶川,是來閱讀一部新編的光明與創造的壯麗詩篇;我重訪汶川,是將心底的祈愿,再度應證歷史與現實的覺醒;我重訪汶川,是想在站起來的汶川大地,感受信仰、意志、情感、智慧、團結的偉大、高貴、圣潔和壯美。
這個小鎮,在那個風雨如磐的黑色日子倒下了。它哭泣的淚水,足可以轉動一千年水車的歌吟。
那些古老的樹木折斷了,它們的歲月蒼涼和歷史記憶,足可以讓作家寫出百卷千卷的遺言。然而,這一切就在那一瞬間化成了云煙和震天雷鳴。
今天水磨鎮又站起來了。
它舒展巨大的臂膀去托起藍天的浩瀚,它邁動雄健的步伐,去迎接時代的召喚。于是,它的胸中不僅僅是盛開的野花、小草和溪水的歌唱,而是充滿了綠色的向往、金色的期盼、彩色的展望。
就是這條重生的小鎮老街,門店里擺滿的山中珍寶又散發出誘人的清香。那些閣樓小院洗刷去了憂傷的塵土,又閃耀出新生活的光澤和主人的自豪。
水磨鎮,你是一面鏡子。你在意想不到的災難中破碎,今天的你又在意想不到的援建中重新放射生命的光輝。
2012年9月16日于汶川縣水磨鎮
序曲
望東鶩之蒼翠兮烏江飛雪,沐云錦之絢爛兮高天澄澈。靈水入地凝鑄湘魂,紫氣蒸玉潤澤雄杰。感灰湯之沸騰兮珠韻如禪,挽村煙之飄渺兮弦歌不絕。千古明月長照神泉,風華湯湯永播春色。
一 泉之聲
泉石有靈,泉石有聲;泉水無形,泉水有聲;清風無語,清風有聲;明月相照,明月有聲;百鳥飛翔,百鳥有聲;鮮花開放,鮮花有聲。
神秘的大自然,拂塵的人世間,一切都在鮮活、蓬勃、富有節奏和律動的聲音中生息、延續,呈現生命的壯美和生存的姿態,展現心靈的向往和夢幻的美妙。
洪亮如雷鳴,清悠如鳥啼,輕細如蠶語,纏綿如抽絲。
啊!泉之聲,你是天籟之聲,人倫之聲。你是遙遠昨日,今天和明朝的深情驪歌和傾情呼喚。
二 泉之韻
是蒼茫宇宙間雨雪之吻的晶瑩,是億萬年巖火奔突煉玉之瓊液,是潛騰于地底深處的山水血脈之圣乳。
它流淌著遠古文明之光華,雕塑著歷史蒼桑之大象,激揚著人世清正之雅氣,繁衍著天地人道之神韻。
啊!泉之韻,你是上蒼對人間的潤澤恩惠,你是大自然對萬物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
三 泉之戀
你牽著山光水色、明霞紫霧入夢,你挽著悠悠江河、清清溪流入夢。田野的金黃翠綠是你夢的色彩,天空的風雪雷電是你夢的壯闊。
你戀著古道馬蹄的聲碎,有亭臺樓閣的琴聲在胸中顫動,你戀著城廓船港的燈籠帆影,有窗臺鮮花的明麗和水鄉荷花的香縷在夢中纏繞。
啊!泉之戀,無論是花前的思念,月下的期盼,還是征途的牽掛,邊關的守望,你始終是泉鄉兒女,心上的星光,天涯游子手中的絲帶和點點滴滴清淚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