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梅 李林林
低年資護士夜班搶救能力調查與分析
韓艷梅 李林林
目的調查低年資護士夜班搶救能力,分析存在的問題,為提高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有效應對突發搶救事件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2011年3月至2011年4月本院低年資護士205人進行夜間搶救能力的調查。結果統計學經t檢驗分析,不同科室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總分差異性顯著(P<0.05),其中本碩護士搶救技能得分低于大中專護士;另外,搶救設備的使用在搶救能力中得分最低。結論加強外科與產科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的培訓、提高本碩士護生的搶救技能、提高搶救設備的使用度,保證夜間護理工作質量和安全。
搶救能力;低年資護士;夜班;調查
護士的搶救能力是指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能及時發覺患者的病情變化,能通過專業知識分析、判斷,運用熟練的技能技巧,有效地配合搶救和護理的能力[1]。目前,護理隊伍日趨年輕化,尤其低年資護士已承擔大部份的臨床夜班工作。由于醫院夜間護理人力不足,工作繁忙,且患者病情易在夜間發生變化,新護士工作時間短,缺乏經驗,遇到搶救等應急事件時常感到束手無策[2],而能否及時無誤地作出診斷和救護,又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復[3]。為了保障夜間的護理安全及質量,了解低年資護士夜班的搶救能力現狀,為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的培養提供依據。為此,
我們對2011年3月至2011年4月的205名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1年4月醫院低年資護士205人,年齡18~25歲,平均年齡(20.15±3.57)歲,均為女性,其中中專61人,???8人,本科42人,碩士4人;職稱:護士,154人,護師,51人;分布科室:內科系統76人,外科系統93人,婦產科19人,急診17人。(見表1)
1.2 調查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根據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搶救技能的相關知識等調查內容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表,對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調查表205份,收回有效問卷205份,回收率100%。
1.3 問卷設計 本調查問卷結合臨床實踐觀察,由作者內容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自行設計,經醫學、護理學各方專家審核認可。問卷調查內容除護士的基本情況外,還包括病情觀察(觀察要點、觀察方法、病情評估、發現匯報)、急救技能(留置針穿刺、危重病急救配合、搶救程序)、急救藥品(搶救藥名、編號、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及急救設備(心電監護儀、呼吸機、輸液泵、除顫器、中心吸引器)四部份搶救內容方面進行自我評價。采用4級評分法計分:完全不熟練(0分)、一般熟練(1分)、比較熟練(2分)和非常熟練(3分),全部為正向評分,得分越高,搶救能力越好。
2.1 低年資夜班護士基本情況(如表1)
2.2 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比較結果(如表2):通過分析調查問卷,不同科室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總分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搶救能力各因子在學歷中病情觀察和急救技能、職稱中病情觀察及科室中病情觀察、急救技能和急救設備在統計學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低年資夜班護士一般資料

表2 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比較
2.3 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各因子情況比較(如表3)通過分析調查問卷,發現搶救能力4因子中急救設備得分最低,評分為(1.80±0.88)分,其次為急救技能,評分為(2.32±0.99)分。

表3 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各因子情況比較
低年資護士夜班搶救能力是衡量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了解低年資護士夜班搶救能力的現狀,有利于發現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采取有效的培訓措施,提高低年資護士在夜班中的觀察判斷能力、搶救配合能力,為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質量的護理。
3.1 不同科室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存在差別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科室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總分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急診科護士總分為(11.0 ±4.40)最高,其次為內科得分為(9.40±1.67)。急診室是收治急、?;颊咧饕獔鏊?,患者病情復雜、病種多樣,具備各種搶救儀器、設備,因此急診護士有更多的機會接處各種危重患者的搶救,較快地掌握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而內科患者病情通常在夜間發生變化,內科護士對病情變化有一定預見性,能及時發現問題積極搶救。因此,急診科和內科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相對較高,提示護理管理者應加強外科與婦產科低年資護士的搶救能力的培養。
3.2 本碩低年資護士急救技能低于大中專護士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學歷病情觀察和急救技能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碩低年資護士急救技能得分低于大中專護士,而大中專護士病情觀察準確性低于本碩護士。本碩護士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對疾病變化有敏銳的觀察力,而大中專護士動手能力強、護理操作熟練,能較好地掌握搶救技能,此次調查結果與國內不同學歷護士的培養目標相一致。本研究提示對不同學歷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的培養側重點不盡相同,對本碩護士應加強急救的技術操作的培訓,重在練;而對大中專護士應提高急救理論知識的學習,重在學。
3.3 低年資護士對搶救設備地運用能力低 低年資護士步入工作崗位的時間短,業務生疏,對于急救設備的使用知識有限,不熟悉儀器性能、不能按照操作規程使用,加上缺乏工作經驗、心理素質差,無法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容易錯誤操作搶救設備。本調查發現,低年資護士使用急救設備的能力普遍較差。提示應要求低年資護士掌握搶救設備的性能、參數調節、連接、消毒、維護、簡單的故障處理等方法,熟悉儀器的操作程序和安全管理制度,要求熟記,應知應會[5]。
低年資護士是護理隊伍的新生力量,也是夜班工作的生力軍,獨立擔任夜班工作使新護士承受心理、技術、經驗各方的壓力,為保證夜間的護理質量和安全,使其盡快勝任夜班工作,應加強外科與婦產科低年資護士搶救能力的培養,提高本碩護士的搶救技能與大中專護理的急救知識,全面提高低年資護士對搶救設備的使用程度,為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質量的護理。
[1]肖順貞.護理學研究.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56.
[2]馮國岑,郭素萍,孫翠萍.低年資護士夜班工作壓力原因分析及對策.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61-62.
[3]潘紹山,孫云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400.
[4]李春玉,李玉肖,李瑛.低年資護士醫囑處理情況調查分析.南方護理學報,2005,12(11):13.
[5]王寧,金海燕,程海榮,等.危重患者搶救流程圖在低年資護士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1):57.
256600 濱州市濱城區人民醫院(韓艷梅);濱州職業學院(李林林)
1.4 概念界定 臨床上將工作5年以下,由于其工作時間短,工作經驗相對不足的護士界定為低年資護士[4]。
1.5 統計分析方法 調查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護士基本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描述,計量資料采用±s進行統計學描述。對所得數據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