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 尤登攀 王興宏 李燕平 李紅
洛陽地區腦性癱瘓病因分析
王冬 尤登攀 王興宏 李燕平 李紅
目的對洛陽地區腦癱患兒的病因進行系統性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孕期保健檢查及產前檢查,減少腦癱的發生。方法選擇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康復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腦癱患兒199例進行病因回顧性分析,采用自制問卷調查。結果CP主要危險因素依次為: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窒息及宮內窘迫、病理性黃疸、先兆流產、母孕期疾病、新生兒感染、驚厥。還有16.6%原因不明者。另外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出生醫院的級別也有相關性。結論1.CP病因復雜多樣,低出生體重、早產等是洛陽地區CP發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其次是圍產期缺氧缺血和窒息是另一個重要原因,病理性黃疸在本地區腦癱的高危因素中也較明顯。2.預防CP關鍵是要加強圍產期的保健工作,不盲目保胎,減少早產;重視對婦幼保健、產、兒科醫護人員的培養,提高技術水平,使基層人員熟練掌握新生兒窒息搶救技術和病理性黃疸的診斷、鑒別及轉診。3、對有高危因素的嬰兒應提倡早期干預和治療,有效降低腦癱的發生。
腦性癱瘓;病因;預防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CP)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腦發育階段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可伴有智能低下、語言障礙、聽視覺障礙、癲癇、行為及情緒異常等。近年來,隨著產科及新生兒科搶救水平的提高,腦癱的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我省
2001年的調查研究結果[1]發現:洛陽市的腦癱發生率高于省內平均水平,且澗西區的發生率最高。為了了解洛陽地區腦癱的發病病因,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孕期保健檢查及產前檢查,減少腦癱的發生,我們對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康復科確診的患兒進行病因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康復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腦癱患兒204例(其中3例系抱養兒,2例系外省患兒予以剔除)進行病因回顧性分析。根據2004年10月(昆明)全國小兒腦癱專題研討會[2]討論通過的小兒腦癱的定義、診斷條件及分型標準進行診斷和分類。
1.2 方法
1.2.1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調查者為中級職稱以上醫師。首先從病歷中獲得新生兒狀況(窒息、產傷、腦病、顱內出血、驚厥、黃疸、肺炎等)及胎次,孕周;生產方式,出生體重及出生醫院級別;母親是否有先兆流產史,孕期是否有感染史、妊娠嘔吐情況,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家族史;然后每例患兒均電話隨訪,明確其家庭因素及其他因素:家庭經濟條件、父母生育年齡及文化水平、職業、健康狀況;父母吸煙、飲酒史;家庭暴力、不良孕產史、居住環境污染、接觸有害物質、孕期妊娠反應重等均在調查范圍內。
2.1 基本情況 本次納入調查患兒有199人,農村171城市28例,男138例,女61例。本研究中80%以上的患兒實在縣級一些醫療機構和家庭中出生。父母文化水平:小學或初中183例,高中16例。
2.2 199例腦癱的致病因素按發生頻度,排在前面的是: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窒息及宮內窘迫、病理性黃疸、先兆流產、母孕期疾病、新生兒感染、驚厥。還有16.6%原因不明者。
3.1 調查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本次調查的樣本均為本院康復科就診的患兒,均為經中級職稱以上醫師按照小兒腦癱診斷標準確診的患兒,病因問卷為自制表,大部分從病歷中獲得結果,并且每例患兒均電話隨訪,將家庭因素及其他因素詢問清楚。基本能將預期的因素調查清楚。
3.2 本研究中80%以上的腦癱患兒在縣級一些醫療機構和家庭中出生,農村多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這是因農村衛生條件有限,城市醫療條件較好,另一方面,在貧困山區仍然存在舊的傳統觀念,故男性多見。另外父母文化水平為小學或初中占90%以上,文化程度低、妊娠期保健知識缺乏,容易出現妊娠并發癥,導致腦癱的發生。而出生醫院條件有限、父母文化程度低,難于早期發現腦癱的早期癥狀,易于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給患兒留下終身殘疾。
3.3 腦癱的病因 本調查中無高危因素的腦癱占總樣本的16.6%,有高危因素的占83.4%,高危因素是導致腦癱的主要原因,這較諸福棠等[3]認為的原因不明者占33.3%明顯偏低。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早產、低體重是洛陽地區腦癱的首要危險因素,這與本省高麗等[1]的報道結果不一致;其次,窒息及宮內窘迫是日后引起患兒腦癱、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另外,病理性黃疸和先兆流產的發生頻度也較明顯。無高危因素的患兒其影像學檢查多有異常,可能與家人不能提供詳實的妊娠生產病史或與孕期感染未找到致病菌有關,這部分患兒不容易引起醫務人員及家屬的重視而被忽略。
3.3.1 早產 在病因發生頻度中排第一位,134例,占67.3%。早產兒各系統未發育成熟,尤其神經系統受到缺氧、呼吸窘迫的影響,因而造成腦癱的機會就較大。早產因素很多,主要有妊高癥及其他并發癥,多胎、勞累、胎盤臍帶異常等。此外,母親宮內感染也可至早產。近年新生兒搶救技術的提高和普及,使新生兒死亡率較前有了顯著的下降,同時也使近年的腦癱發生率增加,這之間的關系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應該認識到早產是諸多不良因素作用的結果,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發病原因。對于有先兆流產和明顯宮內感染的胎兒,醫務工作者不應盲目的保胎治療,對于存在較大隱患的應選擇流產。
3.3.2 低出生體重 在腦癱的發生頻度中排列第二位,116例,占58.3%。低出生體重往往與早產相伴,有相似的病因,足月小樣兒也包括在此范圍內。美國加利福尼亞腦癱項目研究顯示[4],極低出生體重兒(<1500 g)占全部存活者的0.68%,卻占腦癱患兒的47.4%,并且近年呈上升趨勢。
3.3.3 窒息 在腦癱的發生頻度中排列第三位,87例,占43.7%。既往的研究觀點認為窒息是引起腦癱的首要因素。近年的產科接生技術及圍產期保健監護水平提高,使窒息的發生水平有所降低;也有觀點[5]認為先天性腦發育異常的胎兒在分娩時常有窒息。腦對缺氧敏感性高,興奮性氨基酸過度釋放又可能引起永久性腦損傷,窒息程度越重,腦損傷的程度則越重,從而腦癱的發生率上升。
3.3.4 病理性黃疸 在腦癱的發生頻度中排列第四位,75例,占37.6%。膽紅素對神經系統具有毒性作用,游離狀態的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損傷中樞神經細胞。引起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疾病有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期感染、新生兒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疾病。此外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其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其較安全的膽紅素水平往往表現為遠期智力低下、聽力損害、神經系統異常或腦癱,這需要醫務人員早期加強重視。
3.3.5 先兆流產 在腦癱的發生頻度中排列第四位,65例,占32.7%。該因素一直不被重視,分析可能與孕婦本身情緒改變、緊張焦慮、內分泌功能失調、卵巢黃體功能不全及全身性疾病等有關。近年來研究表明:先兆流產易造成分娩期發生胎膜早破或胎盤功能不良,胎兒宮內慢性缺血缺氧,從而引起腦損傷;早期自然流產更重要的原因是胚胎發育不良或染色體異常。由此可見,早期先兆流產實行強行保胎有可能導致腦癱發生率提高。
總之腦癱的病因是復雜的,這些危險因素可以單一發生,也可多項重疊。本次研究中早產、窒息、病理性黃疸與另一種或多種高危因素同時存在的腦癱總計159例,占94%。所以腦癱是多種不良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腦癱的病因復雜而多樣,通過對本地區腦癱患兒的危險因素分析,本文認為有些致病因素是可以避免或減輕的,如病理性黃疸,本調查中大部分生產醫院為縣級醫療機構,不具備換血治療條件,亦在檢測新生兒血膽紅素水平方面技術有限,這就需要加強圍產期和分娩期的婦幼保健工作,關鍵是要重視對基層婦幼保健醫護人員的培養,提高他們對腦癱的認識,是他們充分了解引起腦癱的致病因素及嚴重后果。同時大力開展健康教育,提高群眾對疾病的認識和自我保健能力,加強母親妊娠期保健,增加婦幼保健咨詢點。醫療機構應對高危兒應進行監測和管理,一旦懷疑或診斷為腦癱,應立即轉移到有條件的兒童康復機構進行早期干預和康復治療,盡量減少腦癱的發生或減輕其殘障程度。
[1]高麗,等.河南省兒童腦性癱瘓流行病學調查分析.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3,18(8):464-467.
[2]林慶.全國小兒腦癱座談會紀要.中華兒科雜志,1989,22(3):162.
[3]諸福棠、葉其芬.實用兒科學.第六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849-1854.
[4]劉建蒙.小兒腦性癱瘓的流行病學分布特征.中華兒科雜志,1998,36(5):314-315.
[5]葉鐵真.實用臨床兒科學.第一版.廣州:廣州出版社,1999:1384-1386.
洛陽市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101056A)
471000 河南省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
表1
編號 疾病 例數%1早產134 67.3 2低出生體重 116 58.3 3病理性黃疸 75 37.6 4先兆流產 65 32.7 5 母親疾病(高血壓、糖尿病) 45 22.6 6窒息及宮內窘迫 87 43.7 7新生兒驚厥 15 7.5 8新生兒感染 12 6.0 9原因不明者 33 16.6 10 有遺傳病家族史10 5.0
2.3 并發癥 痙攣型136、混合型42、徐動型21,合并智力障礙139,語言障礙123,視覺障礙12例,聽力障礙60例,合并癲癇1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