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桂芝,孟凡云,李艷華,謝麗娜,李 鵬,曹慶景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基于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的“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和《教育部2006年職業教育工作要點》中提出的“大力推動各地和職業院校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1],我校進行了“工學結合、校企共育”的新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積極探索校企“雙主體”共同發展的育人新機制,逐步形成了具有口腔醫學技術人才特色的“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傳統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培養模式。它注重基礎理論的傳授,而實踐操作機會較少。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不足??谇会t學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需要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同時需結合臨床模型進行操作實訓[2]。近年來,此專業大力推行教學改革,使教學有了突破性進展,教學質量普遍提高,但以目前的師資力量配置、實踐教學條件來說,仍然不能滿足學生對專業能力培養的需求。通過對我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2003—2008級461名畢業生調查發現,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對學生適應實踐工作和就業至關重要??谇会t學技術專業只有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才能改變學生動手能力差、對口就業率過低的現狀。而與齒科企業合作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適應臨床實際操作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有著其他教學模式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就顯得十分迫切。
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源于德國的“雙元制”辦學體制,“雙主體”中的一個主體是高職院校,另一個主體是企業?!半p主體”人才培養模式不同于讓學生簡單地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也不同于校、企簡單地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而是要通過校、企“雙主體”主動合作、深度融合,共建“實習+教學”的校內外“專業教學點”,即“教學企業”,共同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3]。“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更加明確學校、企業雙方在人才培養中的主體地位,讓企業發揮學校人才培養的另一陣地的作用,真正承擔起人才培養的責任。
我??谇会t學技術專業在多方面調研(實習生滿意度調研、實習單位調研等)及考察后,結合企業的規模、技術水平、學生對企業的滿意程度及學生實習后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的比例等多方面因素,最終選定浦單達(上海)口腔醫療器材有限公司為本專業“雙主體”人才培養合作單位,經雙方相互協商后,于2010年簽訂了“訂單培養”協議,實施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實施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校企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校、企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及教材、共同建設校內外“教學企業”及其他實訓基地、共同建設教學團隊、共同構建學生就業平臺。以專業技能培養和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教學企業”為人才培養主陣地,以真實項目為載體,在培養專業技能的同時,強化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圖1 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和企業共同設計課程體系和開發課程,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體現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符合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要求的課程體系。
校、企雙方通過調研和研討,確定了本專業的3個主要工作崗位(口腔修復工、口腔修復體質量檢驗員、市場管理員及市場營銷員)及18個典型工作任務,遵循“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的理念,依據就業崗位對能力、知識、素質的需求構建了“平臺+模塊”的基于職業崗位(群)的高職教育課程體

圖2 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工結合特色課程體系
校、企雙方共同組成管理小組,由各自職能部門負責人任小組責任人,定期進行工作研究。校方主要負責學生在校期間的日常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企業主要負責學生在企業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期間的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期間校、企雙方可不定期的巡視考核學生在學校、企業的學習、工作情況,并給予考核。
在實施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偏重于基本素質和基本專業技能,企業偏重于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理論教學以學校為主,學校根據教學進度安排的教學計劃,定期指派專業技術人員把浦單達的企業文化、職業素質、新技術、新工藝以及義齒制作各流程的操作步驟及標準教授給學生。實訓教學以企業為主,企業根據計劃安排學生到各部門實習,并指派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小組指導,以企業管理考核為主,學校定期參與檢查指導。
以“浦單達訂單班”為切入點,全面推行校、企“雙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協調發展;將企業標準、企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在校就能感受到職業文化,培養職業意識,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促進企業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以訂單合作企業的需求為依據,明晰人才培養目標,參照職業崗位任職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校、企合作探索建立雙證書制度;引入行業企業技術標準,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將國際通用的高技能人才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內容;繼續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進行系統設計、實施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積極試行多學期、分段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模式,建設以義齒制作工藝流程為主線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編寫了實用性的校本教材,將學校的教學活動與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對現有口腔實訓室進行擴建,按照義齒制作流程設計規劃實訓基地,將職業文化融入到實訓基地建設中,建立了仿真校內實訓基地——義齒制作工作室,使實訓基地具有職業性、仿真性。為學生提供發揮創造力的條件和場所,以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學院專任教師定期到浦單達進行業務實踐,同時,企業的一線專業技術人才進校擔任全職外聘教師,參與教學工作(尤其是實踐教學),逐步建成與企業聯系緊密、規模穩定、人員互動、水平較高的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是“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化,還是校企共同育人新機制的積極探索。它既有利于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又符合人才培養的認知規律;既可以滿足不同企業和學生的發展要求,又能保證專業人才的共性需求;既有利于強調校企的“雙主體”地位,又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提高,創新了校企“雙主體”共同發展的育人新機制?!半p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必將在口腔醫學技術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將為口腔醫學類高職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重要參考。
[1]姬海蓮,鄭磊.培養與企業“零距離無縫對接”口腔醫學技術應用型人才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8):31-32.
[2]胡耀忠,李裘.基于“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11(26):64-67.
[3]向智林.基于“雙能力”的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