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 ,凌 斌 ,廖靜蜀,廖革紅 ,張遠慧
(1.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1331;2.重慶九龍坡區第一人民醫院,重慶 400050)
小組學習法(Team-Based Learning,TBL)是2002年美國教育學家改革創新的一種有助于促進學習者團隊協作精神的教學法。它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將5~7個學生分成小組,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學習,在掌握基本知識及理論的前提下,各小組應用所學的知識完成更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美國多個高校的教學實踐成果證實了TBL教學法的有效性[1~2]。產科學是高職高專助產專業的核心課程,它一方面強調基礎知識及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強調知識的應用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將這種全新的教學法應用到這門學科的教學中,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選擇我校2009級專科助產1、2班共96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每個班分別48人,均為女生,年齡18~21歲,全部為統招普通專科生。兩個班學生所學課程相同,年齡和性別無明顯差異。比較生理、生化、病理、藥理、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護理學基礎、護理學基礎技能、大學英語、毛澤東思想概論9門學科的平均成績,1 班學生為(74.7±4.4)分,2 班學生為(74.9±5.7)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因此,將1班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授課;2班作為實驗組,采用TBL教學法授課。
1.2.1 成立學習小組 在保證每組平均成績相當的基礎上由學生自愿組合分組,6人一組,各組推選1名組長,負責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向學生介紹小組學習計劃,說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意義、方法和要求。
1.2.2 小組學習法 理論課方面,要求每位學生對上次授課內容進行復習,并在上課時對該內容進行小組考核,主要形式是選擇與重要考點相關的10個單項選擇題,各組學生分別討論后給出答案,最后由教師給出正確答案并講解;病例討論與理論課相似,先請學生復習相關內容,上課時各組學生分別進行病例討論后派1名代表陳述意見,然后各小組辯論,最后由教師給出正確答案并講解;實訓課方面,每組學生分別練習各項技能,教師下課前考核每個小組的掌握情況,在大家掌握了各項基本技能后,各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分別進行小組練習,最后進行組間技能競賽[3]。
1.2.3 問卷調查[4]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分組情況的滿意度、學生的參與度、TBL教學法的適用范圍及教學效果等。共發放調查問卷48份,收回有效問卷48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4 學生成績評定 期末理論考核成績占70%,小組成績占30%(其中包括小組理論考核成績、實訓考核成績及小組競賽成績)。
1.2.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7.0對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用()表示,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各組間成績比較P>0.05,無顯著性差異,組間同質,分組合理(見表 1)。

表1 實驗組分組結果
對照組產科學期末成績為(76.6±9.9分),實驗組為(79.1±7.4分),P>0.05,兩組間成績整體上無顯著性差異(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產科學期末成績比較(,分)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產科學期末成績比較(,分)
組別 產科學期末成績 t值 P-1.411 0.162對照組實驗組76.6±9.979.1±7.4
以往9科平均分≥75分的人數為28人,產科學成績為(81±7.4)分,以往成績為(79.7±2.7)分,兩者比較 P>0.05,無統計學意義,無顯著性差異;以往9科平均分<75分的人數為20人,產科學成績為(76.5±6.8)分,以往成績為(67.4±16.1)分,兩者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實驗組學生產科學期末成績與以往成績比較(,分)

表3 實驗組學生產科學期末成績與以往成績比較(,分)
以往平均成績 人數(人) 以往成績 產科學成績 t P 76.5±6.881±7.4<75≥75202867.4±16.179.7±2.7-2.116-0.9550.0480.348
91.7%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習的積極性,91.7%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夠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95.8%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夠培養團隊協作的能力(見表4)。

表4 實驗組學生對TBL教學法教學效果的評價[n(%)]
為了適應高職高專學情,我們在應用TBL教學法的教學中,進行了相應的改革。首先在分組時,國內外主要考慮組間同質,使各組成績、性別、年齡、種族等基本一致,而我們在TBL教學法的教學中不僅做到了組間同質,還考慮了學生自身想法,讓學生在組間同質的前提下自愿組合。這樣不僅使各組間條件基本一致,還增強了各組的凝聚力,便于小組學習;其次在教學中,我們對理論課與實訓課采用了不同的TBL教學模式,理論課中將TBL教學法應用到理論知識的復習及執業考試中相關考點的考核中,實訓課中將技能考核、技能競賽與TBL教學法結合,更加充分地發揮了TBL教學法的作用。
在產科學中采用了TBL教學法后,我們發現對照組產科學期末成績為(76.6±9.9)分,實驗組為(79.1±7.4)分,P>0.05,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表明采用TBL教學法教學未能從整體上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但是我們將實驗組學生產科學期末成績與過去9科成績比較后發現,雖然以往平均分≥75分的28人產科學成績與以往成績無明顯差別,但平均分<75分的20人產科學成績與以往相比有了明顯提高(P<0.05)。因此,TBL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績較差學生的成績。TBL教學法強調團結互助,通過小組學習互助后,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Koles[2]等人的研究也發現了TBL教學法能夠促進成績較差學生的提高。
通過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進而對TBL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首先,TBL教學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91.7%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習積極性。傳統的講授法以教師講授知識和技能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所講授的內容,使得其思維被動,失去了主動學習的興趣。而T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一方面,強調學生自學并進行課后復習,使學生處于主動地位;另一方面,重視師生間的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TBL教學法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91.7%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夠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理論課上,每位學生通常只掌握了部分知識點,很難正確給出答案,但通過小組討論,不僅提高了答案的正確率,同時也使每位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整體的知識點。同樣,單個學生很難完整地進行病例分析,TBL教學法使小組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相對完整的分析。實訓課上通過小組互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技能,結合組間競賽,強調了組間的競爭,從而使小組學生能夠完成更難的實訓任務。臨床工作要求醫護人員具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畢業后需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臨床工作中,以解決實際問題,TBL教學法教學對其以后的工作與學習有較大的幫助。再次,TBL教學法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95.8%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夠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產科的臨床醫療工作需要醫生、護士、助產等多名人員協同完成,要求學生培養團隊協作的能力。TBL教學法通過小組學習、討論、小組成員互助、分工協作及組間交流等,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提高了其相互協作的能力,有利于以后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TBL教學法還具有促進教師授課激情,提高教師授課水平等優點。
[1]Michaelsen LK.Getting started with team learning[M].New York:Praeger,2002.
[2]Koles P,Nelson S,Stolfi A,et al.Active learning in a Year 2 Pathology curriculum[J].Med Educ,2005,39(10):1045-1055.
[3]邱賢云,符麗燕,張琴輝.小組合作學習在本科《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3):227-229.
[4]張傳霞.小組學習法在高職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2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