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羅亞莉,馬曉麗
(甘肅省衛生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口腔內科學和口腔外科學是口腔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其特點是操作程序復雜、要求精確、不易掌握[1]。學生在實踐環節中因目標不明確,往往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我們在口腔內科學和口腔外科學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根據將來學生參加執業醫師考試的情況,精選了30項實踐內容,設置了口腔內科學及口腔外科學的操作考核體系,用以指導學生的實踐操作,使學生在較快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1)中等衛生職業教育遵循“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標準”的職業教育辦學指導思想,其目標是培養能夠勝任衛生職業崗位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不僅要求學生要有堅實的醫學理論基礎知識,還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因此,我們需要更新和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口腔專業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2)當前中等醫學職業教育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國醫學教學模式正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強調實踐能力的綜合性、實用性。實踐教學是學生掌握本專業技術領域實際工作技能的重要環節。
(3)口腔醫學畢業生將面臨著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目前,考試系統包括實踐技能考試和綜合理論考試,兩個模塊。若學生實踐技能考試(面試)不合格,將直接影響其參加綜合理論考試的資格[2]。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的實踐技能考試要求考生在操作的同時還要口述操作要領。為了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體系接軌,我們設置了操作考核評分標準來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以便學生能盡早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也為其將來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夯實基礎。
(4)在口腔醫學專業中,口腔檢查、洞型制備、開髓術及根管治療術是齲病、牙髓病、根尖周病臨床操作中的重要步驟,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和實踐操作性[2]。它要求口腔醫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熟練的操作技能。而這一臨床技能的養成,只有在長期的實踐課操作中加以強化訓練,不斷地進行鍛煉和積累才能縮小與實際臨床操作之間的差距,為將來進入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口腔內科學基本操作考核表中,我們選擇了24項實踐內容,包括口腔檢查、五類洞型制備、開髓術、蓋髓術、根管治療、塑化治療、齦上潔治術等[3]。口腔頜面外科學基本操作考核表中,我們選擇了6項實踐內容,包括口腔麻醉、牙拔除術、拔牙器械的識別與辨認、口腔外科手術基本技術(縫合和打結)和頜骨骨折頜間牽引術。
結合我校口腔專業的特點,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和體會,我校口腔教研室教師共同制訂了口腔內科學及口腔外科學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核評分表,對每個項目均設有椅位的調整、消毒、無菌操作、操作時間的權重系數。口腔內科學與口腔外科學的典型實踐內容考核評分情況分別見表1和表2。
本考核體系中考核評分表共有30種組成,每一種表都詳細羅列了每項實驗需掌握的知識點和關鍵點。在平時的實踐課上,學生每人一份考核評分表,要求學生對照評分表上的每一項細節要求進行操作,使學生能夠明確目標,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學生有問題時能及時與教師溝通。同時教師巡回指導,對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做具體指導,及時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加以重點輔導,讓學生反復練習,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技能操作考核時,每位學生隨機抽取考核內容中的兩個項目進行考核,對照考核評分表的內容,模擬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實踐技能考試的情況,要求學生在操作的同時口述操作要領。根據學生所完成內容的質量打分:操作技能占70%,口頭敘述占20%,按時完成占10%。
兩年多的教學實踐證明,設置口腔內科學及口腔外科學操作考核評估體系能夠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對操作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又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4]。基于此考核評估體系的實踐教學,不但提升了學生對口腔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實踐技能考試的適應能力,而且為其將來勝任復雜的臨床工作、成為合格的口腔專業人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于此考核評估體系在我校推廣應用的時間相對較短,有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和細化此考核評估體系。
表1 口腔內科學的考核評分標準
表2 口腔頜面外科學的考核評分標準
[1]陳寧,李謹,杜祥永.構建醫學生口腔臨床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培養新模式[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5,9(3):253-255.
[2]劉英,楊紅梅.口腔內科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9,8(11):1458.
[3]張鶯.淺談口腔內科學教學中操作考核體系的設置[J].衛生職業教育,2003(3):41.
[4]侯曉沖,張銘.口腔醫學生臨床操作基本技能考評評估體系構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9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