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艷
(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電化電信工程設計研究處,天津 300251)
隨著高速鐵路的建設、運營,為滿足客服集中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高速鐵路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管控方案也在不斷地進行完善和優化。目前,京滬高速鐵路已實現了對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進行區域化、集中化的管控,提升了客服調度、客運值班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隨著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為了提高客服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整體客服水平,對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管控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
(1)客調臺集中管控需求:集中、實時監視管轄范圍內車站客流情況,監督列車運行到發及早晚點狀態,對車站重點部位進行視頻監視,統一發布各種旅客服務信息等。
(2)車站管控需求:掌握本站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運行情況;因各種原因使鐵路局中心/區域中心/中心站旅服集成管理平臺失效情況下,實現對本站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的管控。
(3)集中運維需求:集中、高效管理中心及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確保旅客服務信息系統構建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維護性。
綜上所述,高速鐵路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中管控方案必須滿足客調臺集中管控需求、車站管控需求及集中運維需求,構建集成方案優化、系統架構合理、接口統一的旅客服務信息系統。
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中管控方案包括“區域中心集中、車站應急”和“主用+災備區域中心”兩個方案。
該方案在鐵路局集中設置主用區域中心旅服集成管理平臺,在各站設置旅客服務信息系統應急服務器、接口服務器、終端控制器及各類終端設備。正常工作模式下由區域中心實現對管轄范圍內車站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的集中管控,實現與調度系統共享平臺、區域中心客票系統(TRS)、鐵路局級自動售檢票管理系統、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等的統一接口;當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管理平臺、區域中心與車站之間的數據通信網絡分別失效或同時失效工作狀態,啟用車站級應急管理平臺,實現對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的管控,詳見圖1。

圖1 區域中心集中、車站應急方案構成示意圖
在鐵路局集中設置主用區域中心旅客服務集成管理平臺,在某一大站設置災備區域中心旅客服務集成管理平臺,各站僅設置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終端控制器及各類終端設備。正常工作模式下由主用區域中心實現對管轄范圍內車站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的集中管控,主用區域中心、廣域網故障失效情況下,啟用災備中心,由災備中心實現對各站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的集中管控,詳見圖2。

圖2 主用+災備區域中心方案構成示意圖
方案1采用正常工作模式集中管控、應急模式車站站控模式,應用部署高效、系統架構簡潔、配置優化,應用(僅需對本站進行管控)、維護靈活,性價比較高。
方案2采用雙中心方案,正常工作模式、災備模式均為集中管控模式,應用部署、系統架構復雜,災備應用要求高(需對管轄范圍內所有車站進行集中管控),災備運維要求及成本高(需要定期進行災備演練),雙中心投資成本較高。
根據以上的分析、比較,高速鐵路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中管控方案應選擇方案1,即:區域中心集中、車站應急方案。
高速鐵路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采用區域中心集中以及車站應急方案,有正常工作模式和應急工作模式。
3.1.1 正常工作模式
正常工作模式是指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管理平臺、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及其間的數據通信網絡均為正常工作狀態。正常工作模式下的業務模型為:區域中心通過與外部相關信息系統的接口,獲取列車運行信息及售票信息;生成和調整客運組織計劃和流程,進行業務組織和管理;通過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終端控制器管控各站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終端設備,并自動采集旅客服務信息系統設備運行狀態。
3.1.2 應急工作模式
應急工作模式是指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管理平臺、區域中心與車站旅客服務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通信網絡分別失效或同時失效工作狀態。該工作模式下啟動車站應急工作模式,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應急管理服務器由備用工作狀態轉為應急工作狀態。應急工作模式下的業務模型為:各車站客運值班員手動啟動車站級應急管理平臺;人工維護外部相關信息系統信息;由應急管理平臺接管本站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管理控制功能。
在數據網絡正常,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接口服務器正常工作、數據庫/應用服務器失效工作狀態下,區域中心遠程啟動車站應急管理平臺,通過接口服務器實時采集外部相關系統信息,下發至管轄范圍內各站應急管理平臺處理,由應急管理平臺接管本站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管控功能。
集中管控方案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由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以及系統網絡構成。
3.2.1 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構成
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構成見圖3,可根據需要配置拼接顯示墻系統、視頻解碼器等設備。備組成。各功能子系統主要由廣播系統、綜合顯示系統、二級母鐘系統、指針式子鐘、查詢終端、門禁系統、求助系統等構成,并可根據車站規模,在大型及以上車站設置綜合監控室,配置拼接顯示墻系統、視頻解碼器等設備。
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通過干接點接口實現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FAS系統)的連接;通過RS422接口實現與通信時鐘同步系統的接口;通過部署接口服務器及防火墻,實現與車站級通信綜合視頻監控系統、機電設備監控系統(BAS系統)及其它生產、管理系統的接口。
3.3.1 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功能
正常工作模式下,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管理平臺(以下簡稱“區域中心”)具體功能如下:
(1)與調度系統共享平臺系統接口,實時采集列車運行計劃信息及列車運行實際信息(到發及早晚點)等。

圖3 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構成示意圖
3.2.2 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構成
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包括應急管理平臺及各功能子系統。應急管理平臺主要由應急管理服務器、接口服務器、存儲系統、業務操作終端、系統維護終端、打印機、網絡交換機、防火墻等設
(2)與區域中心客票系統(TRS)系統接口,實時采集列車基本計劃和余票信息;與區域中心自動售檢票管理系統接口,實時向檢票系統發送客運組織計劃。
(3)區域中心通過統一與調度所級通信時鐘同步系統接口,實時采集時鐘同步信息,為區域中心及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提供NTP時鐘同步信號;與調度所級通信綜合視頻監控系統接口,為區域中心客調臺及鐵路局客服值班員提供車站客運視頻監控圖像。
(4)區域中心根據采集的列車運行信息、余票信息,生成和調整客運組織計劃和流程,進行客服業務組織和管理,為區域中心客調臺及鐵路局客服值班員提供對車站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的集中管控。
(5)區域中心將區域中心客調臺及鐵路局客服值班員的管控指令下發至各相關車站的相關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終端控制器,實現對車站相關旅服子系統終端設備的管控;或接收車站級查詢終端等的查詢請求,返回查詢結果。
(6)各站旅客服務終端控制器自動采集各站旅客服務系統終端設備狀態,并上傳至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管理平臺。
(7)采用數據同步機制,實現區域中心集成管理平臺與各站應急管理平臺的實時信息同步。
3.3.2 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功能
正常工作模式下,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應急管理服務器、存儲設備僅完成與區域中心集成管理平臺的數據同步功能。車站級各功能子系統終端控制器根據區域中心的管控指令實現對本站廣播、顯示及查詢等相關子系統終端設備的管控,具體功能為:
(1)廣播控制器接收區域中心操作終端下發的廣播語音信號及控制命令,與車站廣播設備建立數據連接,實現對相關廣播分區的廣播;廣播控制器同時采集廣播設備的運行狀態信息上傳。小區廣播、消防廣播等廣播由車站廣播系統控制,不納入區域中心管控范圍。
(2)顯示終端控制器接收區域中心操作終端下發播控命令,車站顯示終端控制器與LED屏、LCD屏、PDP屏等終端設備建立數據連接,實現對相關顯示終端設備的顯示控制;顯示終端控制器同時采用規范的設備接口協議采集各顯示終端設備的運行狀態信息,控制終端設備開關,并發送顯示圖像和顯示數據至區域中心操作終端。
(3)車站級查詢終端向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管理平臺發送查詢請求,并返回查詢結果,向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發送運行狀態信息。
(4)車站級二級母鐘系統向各子鐘提供標準時間同步信號,向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發送運行狀態信息。
(5)通過部署接口服務器及防火墻,實現與車站級通信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的互聯,為本站視頻監控終端(包括拼接顯示屏系統)提供視頻監控圖像。該功能不納入區域中心管控范圍。
(6)通過部署接口服務器及防火墻,實現與車站機電設備監控系統(BAS系統)的互聯,為車站機電設備監控系統提供客運組織計劃;機電設備監控系統據此實現對相關區域照明、空調的模式控制。該功能不納入區域中心管控范圍。
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應急管理平臺在應急工作模式下啟用,實現該模式下對外部相關信息的人工采集,以及廣播、顯示等業務系統的車站級集成應用。區域中心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管理平臺、數據通信網絡分別失效或同時失效工作狀態,車站級旅客服務信息系統具體功能為:
(1)車站客運值班員手動啟動車站應急管理平臺。
(2)車站客運值班員通過電話等通信手段,在應急操作終端上人工操作、維護到發信息的發布及播控計劃的調整。
(3)通過應急管理平臺實現對本站旅客服務信息系統的管控、維護和管理。
(4)當區域中心系統、數據網絡恢復正常時,在區域中心遠程恢復對各站旅服信息系統的管控、停止各站應急管理平臺的工作;將各站應急工作模式下的業務數據以及維護管理數據上傳至區域中心。
高速鐵路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中管控是客運管理、調度的需要,是提高客運管理水平的重要技術手段。目前,本文所述的高速鐵路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中管控方案已在京滬高速鐵路工程中采納并運用良好,可為其他高速鐵路旅客服務信息系統技術方案的確定和實施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