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煜舟 汪云開 祝 晨 蔣旭宏 徐 華 陳 瑜 陳 珺 黃小民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 杭州 310006)
膿毒癥是臨床危急重癥,在急診科和ICU的患病率高達28.6%[1]。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其發病率約為0.3%,患者中老年人的死亡率大約是30%~40%,雖然經過積極地抗感染、液體復蘇及相關臟器的功能支持治療,但總體死亡率仍居高不下[2]。本實驗通過中醫辨證施治,觀察對膿毒癥初期患者主要中醫臨床癥狀的干預,為中醫藥參與治療初期膿毒癥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急診或ICU等住院患者106例,隨機分兩組。對照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19~75歲;治療組56例,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齡20~74歲。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病例選擇 西醫診斷標準[3]根據2001年在美國重癥醫學學會和美國胸科醫師學會(ACCP)主辦的國際共識會議上確定的膿毒癥診斷新標準。中醫診斷標準為氣營兩燔證:高熱持續不退,煩躁,神昏,惡心嘔吐,舌質紅絳,脈數。毒瘀營血證:高熱或神昏,或疼痛狀如針刺刀割,痛處固定不移,常在夜間加重,腫塊,出血,便秘,腹部脹滿,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沉遲或沉弦。熱損氣陰證:身熱驟降,煩躁不安,顴紅,神疲氣短,汗出,口干不欲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無力。正虛毒陷證:神昏,喘急,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舌淡苔白。排除年齡>75周歲者;有心血管、肝、腎、肺、腦和造血系統嚴重損傷者;惡性腫瘤患者;HIV感染者;系統性紅斑狼瘡;腦死亡;合并各類型精神病;對本中藥組方中的成分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治療方案包括:根據痰培養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積極補充血容量,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補充各種維生素;積極治療原發病;根據病情進行相應器官功能支持;氧療;重癥監護。治療組加用中醫辨證治療,氣營兩燔證21例方選清瘟敗毒飲加減;毒瘀營血證20例方選桃仁承氣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減;熱損氣陰證9例方選清營湯加減;正虛毒陷證6例方選生脈散合四逆湯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兩組療程均為7 d。
1.4 療效標準 治療前后記錄患者中醫癥狀總積分及APACHEⅡ評分。療效指數(n)=(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臨床痊愈:n≥90%。顯效:n≥70%,<90%。進步:n≥30%,<70%。無效:n<30%。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分析,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及APACHEⅡ評分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后中醫癥狀積分及APACHEⅡ評分均明顯降低(P<0.01),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及APACHEⅡ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及APACHEⅡ評分比較(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中醫癥狀積分 APACHEⅡ評分治療組 治療前 15.87±2.62 16.21±2.47(n=56) 治療后 5.06±1.17*△ 9.48±2.23*△對照組 治療前 15.63±2.45 15.32±1.86(n=50) 治療后 6.49±1.24* 11.84±2.29*
膿毒癥是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其病原體包括細菌、真菌、寄生蟲及病毒等,是嚴重創傷、燒傷、休克、大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也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病證來勢兇猛,病情進展迅速,臨床治療困難。由于中西醫在本病的治療上各有優勢和局限性,因此,采用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的方法,可以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更好地達到最終治療目的。
根據膿毒癥的臨床特點,其中醫病機特點為火毒熾盛,由氣傳營入血,內攻臟腑,熱與血結,瘀熱釀毒,傷陰損陽,正不勝邪,而致邪毒內閉,陽氣外脫;或因外傷、產傷等氣血虛損,不能充盈脈道,血行緩慢而夾瘀;無論是瘀熱阻絡還是血虛夾瘀,均導致氣血失調,血流瘀滯,瘀毒互阻脈道,脈絡失和。此毒既有外來者,來自六淫之邪,時疫之氣,又有內生者,來自體內水精代謝失常。因膿毒癥是疾病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嚴重階段,且以實證居多,故治療應以清熱涼血解毒,活血行瘀通絡為原則。
本課題主要選取清瘟敗毒飲配合西醫常規手段治療膿毒癥。藥理研究表明,該方具有解熱、拮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抗炎、抗病毒、鎮痛、鎮靜、保肝、解毒、強心、利尿等作用。桃仁承氣湯方中桃仁破血祛瘀,大黃下瘀泄熱,二藥合用,瘀熱并泄;桃仁如配紅花則入血分而逐瘀行血,且桃仁可潤腸通便、緩瀉腑熱;芒硝泄熱軟堅,助大黃下瘀泄熱;當歸、芍藥既活血又養血,芍藥和營泄熱,牡丹皮涼血散血;大黃可蕩滌胃腸,攻下瀉火,清熱解毒,推陳致新,安和五臟,桃仁配大黃,更顯通里攻下、清熱解毒、涼血行瘀的功效。大黃可保護胃腸黏膜屏障,排除細菌和毒素,避免或減輕膿毒癥發生發展的腸道機制。犀角清熱涼血解毒,配生地黃既可解血中熱毒而止血,又可生津益陰。芍藥、丹皮同助犀、地以奏涼血散血、清熱解毒之效。藥理研究亦表明地黃、當歸、芍藥有抗體內外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及調節炎性因子的作用[4]。清營湯有清營解毒,透熱養陰的功用,具有明顯的解熱、抗炎、免疫調節、抗氧化作用[5]。生脈散可益氣養陰、斂汗生脈,對內毒素所致小鼠SIRS和多臟器功能衰竭綜合征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6]。其保護機制可能與降低內毒素水平和減少腫瘤壞死因子-α分泌有關。四逆湯具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之效,有強心、抗休克、保護受損傷心血管系統、抗血脂及對病理狀態下的機體有免疫調節等多種藥理作用[7]。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助于改善膿毒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癥狀及生理指標,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1]江其敏,黃攻.中醫醫院住院患者膿毒癥臨床特點的研究[J].北京中醫,2007,26(4):206-207.
[2]Lamping N,Dettmer R,Schroder NW,et al.LPS-binding protein protects mice from septic shock caused by LPS or gramnega-tivebacteria[J].JC lin Invest,1998,101(10):2065-2071.
[3]姚詠明,盛志勇.膿毒癥定義和診斷的新認識[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4,1(6):321-324
[4]金衛,晏菊姣.古方四物湯的藥理研究進展[J].廣東藥學,2004,14(1):64-66.
[5]張保國,程鐵鋒,劉慶芳.清營湯藥效及現代臨床運用[J].中成藥,2009,31(11):1741-1744.
[6]劉明偉,蘇美仙,黃青青.膿毒癥抗炎治療現狀[J].現代實用醫學,2006,18(9):682-685.
[7]劉平,葛迎春,馬天舒.四逆湯類方藥理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雜志,2007,34(2):24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