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清 賈海蓮 李海良
(河南省安陽市中醫院,河南 安陽 455000)
老年難治性心衰指的是心功能Ⅲ~Ⅳ級的心衰患者,經充分治療心衰癥狀未能得到改善甚至進行性惡化,其5年死亡率高達50%。筆者應用強心合劑配合西藥治療老年難治性心衰,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安陽市中醫院住院老年心衰患者150例,均經臨床及有關檢查確珍,并符合難治性心衰標準[1]。中醫辨證為氣陰兩虛、瘀血水停證[2]。按就診順序分為治療組90例與對照組60例。治療組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齡 60~78 歲,平均(65.8±7.92)歲;心功能(NYNA 分級,下同)Ⅲ級55例,Ⅳ級35例;冠心病42例,擴張型心肌病15例,高血壓心臟病12例,風濕性心臟病11例,甲亢性心臟病10例;病程 5~33 年,平均(9.80±9.31)年,本次心衰發作平均(18.30±5.73)d。對照組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齡60~78歲,平均(66.10±8.31)歲;心功能Ⅲ級 39例,Ⅳ級 21例;冠心病 26例,擴張型心肌病12例,高血壓心臟病9例,風濕性心臟病7例,甲亢性心臟病 6例;病程 6~35年,平均(10.20±8.53)年,本次心衰發作平均(19.10±6.51)d。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抗心衰治療(休息、限鈉、吸氧、強心、利尿、神經激素拮抗劑、擴張血管等);治療組加服強心合劑(人參 20 g,麥冬 30 g,五味子 10 g,玉竹 15 g,茯苓 30 g,車前子30 g,桑白皮 30 g,葶藶子 30 g,丹參 30 g,當歸 30 g,生龍骨30 g,生牡蠣 30 g,黃連 10 g,金銀花 30 g,枳實 10 g。水煎濃縮取汁500 mL,分裝于250 mL瓶內)每次125 mL,每日2次,連服2周。兩組均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1)脈搏、呼吸、血壓、血、尿、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及電解質檢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心功能分級變化。(2)治療前后分別行超聲心動圖檢查,觀察每搏輸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數(EF)變化。(3)血清 NT-pro BNP 的檢測。治療前后抽肘靜脈血,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全血,采用膠體金法進行檢測NT-proBNP,約20 min出結果,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4 療效標準 顯效:癥狀消失,心功能提高2級以上。有效:癥狀減輕,心功能提高1級。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治療前后比較用配對 t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 t檢驗及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SV、EF比較 見表2。結果示兩組治療后SV、EF 均明顯升高(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NT-proBNP均明顯下降(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V、EF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V、EF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 別SV(mL/次) EF(%)NT-proBNP(pg/mL)治療組 治療前 4407.35±351.28(n=90) 治療后 1802.23±122.34*△對照組 治療前 4498.36±362.42 31.86±4.96 31.75±7.25 40.43±14.15*△ 42.08±13.4*△31.12±5.27 31.78±7.12(n=60) 治療后 2154.21±214.53*33.11±13.34* 36.45±12.26*
隨著心力衰竭神經內分泌機制的研究,心臟肽類激素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腦鈉肽(BNP)血漿水平是評價心力衰竭病情和預后的一項良好的敏感指標,能反映心力衰竭程度及判斷預后。
慢性心力衰竭屬中醫學 “胸痹”、“心悸”、“喘證”、“痰飲”等范疇。對本病病機的認識,多數醫家認為其為本虛標實,氣陽虧虛為本,瘀血水飲為標,或為氣陰兩虛,水瘀互結。筆者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體會到,心衰患者雖為氣陽虧虛,瘀血水飲,但往往水瘀互結日久,郁而化熱,熱灼陰津,而致氣陰兩虛。因此在生脈散的基礎上加味,擬定強心合劑。方中人參大補元氣,養陰生津;麥冬、五味子、玉竹滋陰養心;茯苓、車前子、桑白皮、葶藶子利水平喘;當歸、丹參活血化瘀養血;生龍骨、生牡蠣鎮心安神;金銀花、黃連清熱解郁;枳實行氣,以調暢氣機;諸藥相合,共奏氣陰雙補,化瘀利水之功。藥理研究證實人參皂苷具有抑制心肌肥厚、舒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的作用[3];麥冬、五味子、丹參具抗血小板聚集、有擴張血管,改善心肌代謝等作用[4-6];玉竹、葶藶子、桑白皮、茯苓具有增加心肌收縮力,利尿,醛固酮受體拮抗等作用[7-10]。本觀察表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服用中藥強心合劑治療老年頑固性心衰效果滿意,由于單純西藥治療,并可提高患者SV、EF,降低血清NT-pro BNP水平,緩解臨床癥狀,從而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元柏民.心血管病診斷標準[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1:25-2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3輯)[M].1997:77-85.
[3]趙文莉.人參皂苷的藥理及毒性作用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2008,35(3):165-169.
[4]蔣鳳榮,張旭.麥冬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醫藥學刊,2006,24(2):236-237.
[5]侯冬巖,回瑞華.遼五味子的研究進展[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9(6):14-17.
[6]付辛芳,劉曉紅.丹參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06,15(1):76-77.
[7]張敏,高曉紅.茯苓的藥理作用及研究進展[J].北華大學報,2008,9(1):63-67.
[8]楊樂,陳泣.桑白皮研究進展[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19(3):98-100.
[9]劉塔斯,楊先國.藥食兩用中藥玉竹的研究進展[J].中南藥學,2008,6(2):216-219.
[10]王進.葶藶子的藥理研究與臨床新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6(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