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雨恒 李 森
從高中AP課程看美國的創造性人才培養
● 黃雨恒 李 森
AP課程是美國高中教育中最重要的選修課程之一,從AP課程的分析和研究中能夠發現美國創造性人才培養的一些特點,這些特點對我國的創造性人才培養具有深刻的啟示。
AP課程;創造性人才;美國高中
AP 課程(Th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即美國高中的大學預修課程,旨在為學有余力的高中生提供大學水平的選修課程,為其進入大學順利學習提供支持。自20世紀60年代由福特基金會啟動以來,AP課程已經成為美國大學錄取新生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AP課程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獲得了認可,2006至2007學年,全世界有超過1668萬學生參加了AP課程的考試,有超過3700所大學承認AP課程的成績和學分[1]。而所有這些成就的取得,都基于AP課程的幾大優點:高水平的課程編制、優質的課程教學、政府和教育部門的傾力支持。這幾個特點也是AP課程能夠成為美國創造性人才培養途徑之一的原因。
AP課程在運作過程中為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提供了諸多有利條件。
據美國大學理事會(the college board)官方網站的數據,AP課程項目提供包括 “漢語和中國文化”在內的34門課程[2],并且近年來還在不斷地增加各種課程門類。廣泛的課程包括了微積分、化學、環境科學等自然科學領域,也包括英語、政府與政治、人文地理、歷史等社會科學領域,還包括美術、音樂等藝術領域。學生在課程中可以任意找到自己想學習的知識。AP課程的難度水平與大學本科的課程難度相當,在高中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在自己所喜歡的專業上獲得更多的發展。AP課程的教師一部分是大學的任課教師,一部分是雖然在高中任教卻是經過了嚴格地選拔和訓練的教師。這些任課教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都有較深的造詣,通過他們的教學,這些高中學生就可以接觸到更新、更頂尖的學科知識。通過選修AP課程,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擴展,對知識的理解也得到了深化。廣泛的課程內容擴展了學生的思維,深入的專業研究加強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在這樣的課程環境下,學生能夠將不同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領域進行探究,進入大學之后能夠很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研究,容易在學科領域上獲得突破。
AP課程對于每一位高中生都是開放的。在選修AP課程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指導,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屬于自己的課程學習計劃。如果選修中途感覺到特別困難,也可以退讀或者改修別的課程。AP課程也不會設置進出的門檻。所有的課程都在學生的自由選擇當中,只要是想修讀課程的學生,不分年級、性別、家庭背景,也不受課程門類的限制。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學生也能夠享受到這一優質的教育資源,有些州(如阿肯色州)立法免除了高中生參加AP課程考試的費用。正是這種自由選擇的環境保障了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專業上勇往直前,不斷進步。
在評價制度上,AP課程考試采取閉卷的形式,但是在評閱上采取多元開放的評價方法。如有研究顯示,AP歷史課程的考卷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兩部分。客觀題題目多,涉及內容很廣泛,但是題目都比較基礎、清晰明了,不會刻意為難學生;而主觀題往往以閱讀材料和寫小論文的形式出現,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會踩點給分,只看重學生是否理解了材料的意思、是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觀點是否有邏輯有例證。[3]這樣的評價方法激發了學生內在學習的動力,充分尊重了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理解,讓他們敢于思考,敢于挑戰權威。AP課程的評價方法是在重視基礎知識上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釋放自身的創造潛能。
AP課程除了有內容廣泛和實施有效的優勢之外,其課程的編制和運行過程也具有很高的水平。AP課程的編制人員都是大學中擔任過該門課程教學和研究的教授或者專業委員會的成員,他們長期在該學科領域教學和研究,清楚地了解學科的基礎結構和發展方向,他們參與編制能夠保證課程設計環節的質量。在教學環節,為了保證AP課程的教學質量,美國大學委員會專門開設了AP年檢制度,對教學和管理人員進行審查。而有些州的政府為了幫助AP課程的高中教師保證教學質量,特別批準減免這類教師的教學任務,為他們提供參加培訓、進修以及其他優惠待遇的機會。在管理方面,政府的支持是AP課程能夠順利發展的有力保障。政府大力促進高中AP課程的開設,如小布什總統簽署的AP促進項目資助方案顯示,聯邦政府決心要使選修AP數學與科學類課程的高中生數在2012年達到150萬名[4]。
除了政府、學區、學校等部門的合作與鼓勵之外,美國大學的錄取方式也為AP課程的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動力——頂尖大學對AP課程成績的重視和認可。據資料顯示,AP課程成績連續十年位居全美大學錄取新生的指標重要性第一位。大部分的美國大學要求學生的 AP課程成績達到3分以上,而有些頂尖大學如哈佛、普林斯頓等則需要達到5分。高中AP成績學分可以折抵大學的學分,減少大學課程,有些學生還可以直接進入大學二年級學習。沒有任何大學在錄取申請要求中硬性規定需要AP課程的成績,但是擁有AP課程優秀成績的學生卻更加容易得到大學的青睞。在大學錄取的動力下,越來越多的高中生愿意選修AP課程,而由于AP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人格方面又具有極大的優越性,如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外在驅動力和內在優勢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整個教育體制共同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發揮作用。
課程內容和課程評價的多元化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選修課作為核心或必修課程之外的課程,能夠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幫助,使他們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獲得進步。我國自2001年的新課改以來,就實行高中必修課和選修課共存的方法。美國的高中課程也分為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其中各個州的情況又不盡相同。以加州為例,高中四年的總學分為23學分,核心課程為16學分占69.6%,選修課程為7學分占30.4%。比較中美兩國高中必修和選修課程的比例可以發現,兩者相差并不大,而且我國高中的選修課比例還要稍微大于美國高中的選修課程比例。(如表一)

表一 中美兩國高中必修課和選修課比例和內容的比較
但是從進入大學之后在學科研究上的成就來看,中國大學生的創造力遠不如美國大學生。原因就在于,我國高中選修課程主要圍繞核心課程來進行,所開設的大部分課程都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習主課,為高考做準備。其他有關學生興趣的探究課程,因為與高考相關度不大,得不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學生也不愿意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來選修。選修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必修課的附庸。而從美國高中選修課的內容和設計來看,高中選修課程內容豐富,以AP課程為代表的選修課程在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具有很大優勢。選修AP課程的學生,在高中時代就可以接觸到大學水平的課程和考試,這直接奠定他們進入大學后的學習基礎,從而使他們在大學學科研究中獲得更快的發展。因此,我國有必要完善高中選修課制度,改革選修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充分發揮高中選修課程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能力上的作用。
我國的教育對學業優秀和在科技競賽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也是很重視的,有些學校有重點班和普通班之分,也有專門為“天才”兒童少年專門設立的學校或大學班級。但是這樣的培養和重視是基于把學生劃分為三六九等的基礎上的:學習成績好,表現突出的學生就是人才,就是學校和老師重點培養和關注的對象。在考試成績為導向的教育評價下,即使一部分學生在其他方面表現地比較好,也只能成為被忽視的對象。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下,大部分表現普通的學生早早地就被劃入“非人才”的行列而失去了獲得更好發展的機會。
而美國教育對于人才的看法和培養卻是完全不同的。美國教育也重視有創造性的學生,但是他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發展的機會。美國教育有開放和自由的傳統,不會逼迫學生去學習,學校和教師為每一個愿意努力學習的學生提供最好的條件,也會為每一個有個性和其他興趣發展的學生提供條件。以高中為例,除了核心課程之外,選修哪些課程、怎么安排課程進度、怎么復習考試,學生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自己擬定學習計劃,可以與同學探討,也可以與教師商量,只要是愿意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學校和教師不會專門為哪個學生開“小灶”,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地獲得學習資源和條件的機會。開發AP課程的美國大學理事會(the college board)把“卓越和公平(excellence and equity)”作為理事會的原則。為此,理事會在AP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重視不同層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種族學生獲得機會的均等性。除了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減免考試費用之外,大學理事會還特別設立了“學生搜索服務”,為大學和學院提供包括少數族群在內的學生信息。就是在追求“卓越和公平”的教育原則和理念下,美國教育領域中充滿了自由、開放和民主的精神。學校和教師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質疑、批判精神,注重對知識的拓展和創造。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教育中獲得自由發展的資源和機會,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成為擁有卓越創造力的人才。
正如富爾在《學會生存》中寫到的一樣:“教育既有培養創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壓抑創造精神的力量。”[5]教育體制使教育的各個環節能夠有機聯系起來,保證教育過程的有序進行。但是當教育體制凝固和僵化的時候,教育各個環節的發展必然會受到極大的阻礙,因此,構建靈活的教育體制是培養創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環節。
僅以課程為例,新課改以來,我國的課程開發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很多地區和學校嘗試開設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課程,以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但是從實施效果來看,新課改在教育體制中得到的支持是不夠的:如課程開發人員的水平地區差距很大;課程研究人員和一線教育者的聯系少;高中開設的選修課程因為得不到高等學校錄取的支持而失去關注。這些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教育體制不完善造成的。而從AP課程的巨大成功背后,可以看出美國靈活多樣的教育體制在創造性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從底層開始,各級學校和學區重視AP課程的開設,鼓勵和支持學生選修優質課程。從中層來看,AP課程的編制和運行又是最先進的人員和隊伍來完成的,每年AP編制委員會都會參考各個大學對學科內容、技能與作業等方面的調查報告來調整AP課程的內容和教學,以使AP課程與大學教學研究保持一致。從上層支持來看,美國政府為促進AP課程這一優質教育資源的發展,提供了直接的支持和保障。學校、學區、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傾力合作、非政府組織對教育的參與以及教育法律法規的健全是美國教育體制的特征。我們可以根據從美國的經驗當中得到的一些啟示,積極促進我國教育體制的健全和完善,使之能夠為創造性人才培養提供最好的支持,使教育領域呈現出自由創造的生命力。
[1]ANNUAL AP PROGRAM PARTICIPATION 1956-2007[DB/OL].http://apcentral.collegeboard.com/apc/public/repository/2007_Annual_Participation.pdf.
[2]http://apcentral.collegeboard.com/apc/public/courses/teachers corner/index.html[OL]2011-9-11.
[3]參見黃牧航.美國高中AP課程歷史試題評述[J].歷史教學,2006,(6).
[4]任長松.追求卓越:美國高中AP課程評述[J].課程·教材·教法,2007,(12).
[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88.
黃雨恒/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論專業2010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
李 森/西南大學研究生部副主任、教授、教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責任編輯:劉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