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慶文
對于胃腸道手術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增加手術的危險性,不利于術后康復。通過術后營養支持,改善患者的營養和預后。近年的文獻報道[1],胃腸道手術后,胃、大腸的功能分別在術后1~2 d和3~5 d恢復,而小腸的消化及運動功能在術后幾小時即可恢復,這給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實施提供了理論依據。現將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擬行胃腸道手術的46例患者,分別給予胃內營養和腸外營養,觀察兩組的臨床效果,并進行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胃腸手術患者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齡(54.9±9.9)歲。所有病例在手術前均無明顯的心、肺、腎功能不全或其他消化系統疾病和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史;術前無長期禁食史;其中行小腸切除腸吻合5例,全胃切除術21例,胃大部分切除20例。將所有患者分為腸內營養組22例和全腸外營養組24例。
1.2 方法 全腸外營養組:按照個體的生理特點給予配比好的營養液2500~3000 ml持續靜脈點滴,營養液的主要成分為30%脂肪乳、11.4%復方氨基酸注射液、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氯化鉀等。基本需要量按照葡萄糖3~4 g/(kg·d)滴,脂肪1.5 ~2.0 g/(kg·d),氮量0.16~0.25 g/(kg·d)給予[2]。
腸內營養組在術后24 h內給予全腸外營養,在確定無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時通過鼻飼喂養持續給予腸內營養液1000 ml,營養液主要有蛋白質、脂肪及能量等構成。隨后逐漸加量至1500 ml~2000 ml。全腸外營養組及腸內營養組患者均給予等熱量、等氮源支持,所有患者均營養支持7 d。
1.3 觀察指標[3]
1.3.1 記錄術前、術后第7天兩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轉鐵蛋白(TRF)、血紅蛋白等。
1.3.2 腸道功能恢復情況:術后首次排氣時間。
1.3.3 與腸內營養相關的并發癥: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
1.3.4 術后感染(血培養陽性加相應的臨床表現)。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輸入SPSS 16.0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配對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驗結果 全腸外營養組和腸內營養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轉鐵蛋白(TRF)在營養支持后均明顯升高(P<0.05),兩組的血紅蛋白(Hb)均略有下降。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7 d體重損失 EN組營養支持后7 d體重損失(3.2±1.1)kg,TPN組為(3.8±1.3)kg,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術后并發癥及胃腸功能恢復 TPN組的感染率及電解質紊亂發生率均較EN組高;而EN組腹瀉發生率較TPN組高,兩組術后并發癥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EN組術后平均排氣時間為(52±10)h,TPN組為(76±12)h,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營養支持前后EN組和TPN組營養指標變化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腸內營養支持是指術后24 h內即給患者實施腸內營養(EN,enteral nutrition),以期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還有助于促進胃腸功能早日康復,保護腸黏膜屏障,減少腸內細菌和內毒素異位,防治 SIRS和 MODS的發生[4]。
腸內營養可以使營養物質首先經門靜脈系統吸收輸送到肝臟,有利于內臟蛋白質的合成和代謝調節,與全腸外營養相比具有改善和維持腸道黏膜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增加胃腸黏膜的抵抗力,減少應激性潰瘍的發生及細菌和內毒素異位及膿毒癥、MODS發生率[5],使用方便,易于掌握,耗資低等優點。而長期腸外營養,可以發生腸黏膜萎縮,通透性增加,腸屏障功能障礙。在相同熱量和氮水平的治療下,應用腸內營養支持的患者體重的增加和氮潴留均優于全腸外營養,且長期應用不會發生肝腎功能損害及導管性敗血癥等嚴重并發癥[6]。
綜上所述,胃腸手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以改善患者機體的營養狀況,促進腸功能的恢復。安全、可行,明顯降低營養費用,是有效的營養補給方式。
[1]李彥平,吳愛須,張麗莉.胃腸道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相關問題與措施.腸外與腸內營養,2004,11(1):42-43.
[2]Johnson AT,Kaufmann Y,Luo S,et al.Gut glutathione metabolism and changes with 7,12-DM BA and glutamine.J SurgRes,2003,115:242-246.
[3]吳國豪.腫瘤病人營養不良的原因與危害.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11):644-646.
[4]謝小平,揭志剛,李映良,等.老年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耐受性分析.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5,8(6):539-540.
[5]高登輝,汪泳,劉省存,等.早期腸內營養對胃癌行全胃切除術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7,42(4):465-467.
[6]張思源,劉燕萍.胃腸內營養支持的并發癥.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