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幼平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黃岡 438002)
論軟件類專業人才培養校企合作之選擇
羅幼平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黃岡 438002)
針對高職教育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教學實際,在分析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基礎上,結合IT類專業在校企合作中的典型企業選擇,以軟件外包服務專業為例,探討了如何實現學生既有高技能、又有高素質的培養目標。
校企合作;軟件類專業;軟件外包服務;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兩類不同社會組織的結合。作為職業教育,它是教育與生產相結合的切實體現,即職業教育要根據企業需求,主動適應并為企業服務。
隨著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國已進入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社會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足夠數量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信息化人才,計算機技術是信息化的核心技術,軟件技術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軟件產業被公認為人才產業。國務院《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提出:高校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軟件專業建設,緊密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努力培養國際化、復合型、實用型人才,加強軟件專業師資隊伍、教學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大力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增強辦學活力;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高技能人力資源支撐。所以,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養制度絕不是學校教學環節的技術性問題,而是一項全新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制度。
校企合作的需求 企業最基本的也是最關鍵的要素就是人才。IT企業要發展,需要學校為其輸送合格的技能人才,減少員工崗前培訓的成本。而作為學校,專業要發展,也需要與相關企業合作培養技能人才,從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質量,打造專業特色與品牌,從而保證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教育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功能。
校企合作的企業選擇 一個專業在合作企業、合作形式的選擇上,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了解專業的就業狀態,清楚迫切需要的知識、技能,既要考慮合作企業的典型性,又要考慮合作企業的地域性。因為一個企業在該專業領域中從事的技術有不同的側重點,而且在不同地域范圍內,側重點也有所差別。以軟件類專業為例。隨著世界產業轉移的加速,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將大量的軟件開發業務轉移到中國、印度等國家。軟件外包業是我國“十二五”計劃的重點扶植對象,國家及地方政府支持企業發展各類軟件園,投資建設服務外包實訓基地,幫助企業培養軟件外包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以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為節點,我國已形成了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五大集群:環渤海集群、長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中西部集群和東北集群,11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6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以及大量的地方產業園區為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載體環境,也為高職院校選擇合作企業、合作地域提供了較好的參考。因為有的軟件企業是側重JAVA開發方向,有的是側重.NET開發方向,有的地域是側重對日外包服務,有的地域是側重對歐美外包服務。我院的軟件外包服務專業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在區域內選擇了武漢思遠顧問有限公司、武漢厚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武漢美斯坦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IT企業緊密合作。而針對區域內小型軟件企業,主要以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就業基地為主,因為通過與行業內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企業合作共同培養的學生能滿足這些企業的崗位需求。
通過這些合作形式,一是滿足了學生專業個性發展的需要,在專業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興趣,選擇Java或.net等不同的專業方向,分別編班進行校企合作訂單培養;二是滿足了學生就業地域選擇的需要,學生畢業后可根據就業地域的要求,選擇到不同地域的合作企業就業。同時,也便于建立廣泛的專業校友網絡,通過他們在工作崗位的實踐及時反饋專業建設方面的意見,為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
建設校企互通的專業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學校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素是教師。通過深度合作進行訂單培養、專業共建的典型企業,在通過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雙方能進行人員互聘,企業的技術人員、部門經理既能成為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又能隨時參與到專業建設及教學的各項工作中,通過雙方溝通與交流,能很好地提高校內專任教師的“雙師”素質,共同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例如,與我校合作的軟件企業中,有的企業有專門的企業員工培訓講師,如深圳軟件園,這些培訓講師本身就是企業的技術人員,可通過與他們互相探討,探索更加適合軟件開發崗位的教學方法。
構建滿足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的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人才培養方案決定了人才培養特色,如果人才培養方案不科學、不合理,即使有再好的師資及實訓條件,人才培養規格也不可能滿足企業的需求。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相同專業在課程體系上大同小異,若干年沒有什么變化,沒有考慮本專業畢業生在本行業、區域的就業崗位情況,這就是沒有深入的校企合作的體現。只有通過深入合作,才能實時了解企業的需求變化,并聘請企業管理人員、技術專家、能工巧匠參與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工作,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體系,保證專業定位的準確性,使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培養方向更適合企業的需求。
合作編寫工學結合教材,建設專業技能訓練標準,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在實際工作不能使用的學習內容是不可能達到培養目標的。校企合作編寫教材,能更好地把實際工作中急需的知識與技能訓練內容融入教材,體現出專業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吸納行業企業職業標準,把專業新技術融入教材,體現專業教材適度超前并實用的特點。技能訓練是達到學以致用的必經路徑,通過校企合作建設專業技能訓練標準,規定訓練任務及環境要求,明確考核辦法,可使技能訓練有據可依,對練什么、怎么練、練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要求等都有明確的標準。這樣,才能克服技能訓的盲目性,有效提高技能訓練的針對性。如對于軟件開發類崗位,軟件企業一般會考察學生的代碼編寫能力、Web頁面設計能力、數據庫設計能力等。針對這些必備技能的要求,我們正在分別與合作企業建立相應的專業核心技能庫,明確規定訓練方式、熟練程度及應達到的要求。具體見表1。通過技能訓練,開發一些軟件開發參考模型,強調設計風格,在學生的基本技能方面形成一定的開發思維定勢,使學生克服學習上的畏懼心理。

表1 軟件開發類崗位的崗位能力、訓練方式、訓練要求及程度表
通過頂崗實習,實現“用中學”,增強學生對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 企業對軟件開發人員的基本要求是專業技能和項目經驗。在校企合作中,通過頂崗實習教學環節,充分利用企業現有的資源條件,把學校的技能教育直接引入企業研發部門,利用企業具有豐富管理經驗和熟練操作技能的技術能手,積聚一線開發工程師的實用技術、開發實例等教學儲備,再加上企業在企業文化、企業規范、員工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優勢,可使學生進一步獲得IT職業人所需的素質。通過專業技能在實際應用中的頂崗實習訓練,可使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崗位上應用自己所學,通過實際應用進一步提高專業能力,同時積累工作經驗,既能滿足企業不同崗位對技術人才的需要,將企業對職業人才的能力要求與個性化培養相結合,又能實現學校服務企業及學生個性發展的目的。如我校與深圳軟件園合作的“訂單班”教育,學生前兩學年在學校學習的同時,軟件園區定期派專家承擔強化語言和實踐技能教學的任務。進入第三學年,以軟件園師資教學為主,按園區企業研發模式進行企業開發實踐訓練,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實現了向準職業人角色的轉換。
校企合作實施IT類專業共建,是高職教育依托行業企業的需要,讓行業企業參與教育,也是行業企業真正獲得IT職業人的需要,只有進一步加強學校與企業的緊密結合,建立雙環境的實訓實習基地,使學生能在練中學、做中學、用中學,才能徹底轉變高職教育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的傾向。這樣,學生既有高技能,又有高素質,可增強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性,也可實現學校服務企業的目的。
[1]黃國興.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J].計算機教育,2010,(12).
[2]梁勝彬,呂冰.中西部地區軟件學院校企合作主要問題及對策[J].計算機教育,2010,(12).
[3]楊榮.基于校企合作的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11,(1).
[4]王昌濱,王華東,楊宇良.成長的煩惱——IT人才成長之路[J].軟件工程師,2011,(7).
羅幼平(1972—),男,湖北黃岡人,碩士,黃岡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教學研究及信息系統開發。
G712
A
1672-5727(2012)01-0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