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未公映,“比肩《無間道》”等贊譽之辭已經傳開。從很多方面來看,《寒戰》的確與《無間道》有類似之處:警匪題材、雙雄設定、高智情節、頂尖演員……戲外兩個有著多年從業經驗的新人導演憑借出色劇本打動諸位大佬和大腕的勵志番外篇,簡直就是當年麥兆輝、莊文強的往事重演。
更重要的是,《寒戰》在這個節點出現,無形之中被寄予更多期待。《無間道》在當年香港本土市場凋零、內地市場尚不明朗之際突然冒出來,被奉為救市之作。十年過去,香港市場依舊不溫不火,內地市場卻風生水起,呈幾何狀增容。此消彼長之中,香港電影攜合拍手段北望神州,固然收益不薄,但所謂“港味不港”等爭議之聲一直不絕,《寒戰》所標榜的純正港味對于很多觀眾來說正中下懷。
《無間道》之所以成為經典,除卻其本身全方位的出色質素之外,還在于其血脈中流淌出的那種延綿不絕的港片精神。該片一改香港警匪片重武輕文的做派,武戲文拍,以精巧的敘事和流利的外觀搭配獨特的人性刻畫,格局大變。能夠與時俱進實現題材翻新和拓展格局,這才是香港能夠成其為“東方好萊塢”數十年屹立不倒的關鍵所在!
如是觀之,《寒戰》的翻新與拓展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雖是雙雄戲,但《寒戰》不同于一警一匪的通常設定,而是將目光鎖定警隊內部,直指警界高層。而且圍繞二者的身份與性格不斷構建起敘事迷霧,使觀眾不斷展開忠奸判別與猜度,時刻保持著神經的興奮感。通常意義上的“匪”反倒置于后景,以幕后“匪”的一舉一動牽動幕前“警”的智勇角逐。如此一來,警匪片所倚重的動作、追逐和爆破等常規戲碼,在本片中基本成為調劑,盡管完成度同樣不俗。某種程度上,因為對國人世情的獨特演繹和“辦公室”政治的巧妙勾兌,影片已經跳脫出單純的警匪格局,嶄露出些許“政治電影”的意味,最終上演的一出警界雙雄“將相和”,完滿的結局卻帶給觀眾超出想象的意外驚喜。
如果單憑于此,《寒戰》在港產警匪片的自身體系中實現了格局拓展的話,另一重拓展則相應于更為寬廣的電影環境。新近幾年,經過《蝙蝠俠之暗黑騎士》《盜夢空間》《源代碼》等影片的洗禮,好萊塢已將高智電影的一些因素成功嫁接至高科技商業大片,“blockbuster”不再是“弱智”的代名詞,繁復而經得起推敲的情節、壯闊的視聽奇觀和精湛的制作缺一不可,好萊塢繼續在世界各地攻城拔寨,也浸染了新一代觀眾嶄新的電影經驗。對此,《寒戰》慨然赴戰,雖然是個完全虛構的故事,但在劇本上下足工夫,不僅情節的編織煞費苦心,多有峰回路轉、令人驚艷的筆觸,同樣在所涉題材的專業度上不遺余力。影片中關于香港的法理制度、警局和廉署規章甚至無線電條例等方面,都多有鉆研,盡量不出硬傷。影片還全面借鑒好萊塢的新型制作經驗,大規模使用“航拍”等視角,不僅提升視覺格局,也襯托起影片宏闊的主旨。盡管在敘事的繁簡度等方面尚不能完全令人滿意,但已足使我們對未來的香港警匪電影繼續保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