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式營銷,“價格屠夫”,行業缺少領軍品牌——這些都成為小米殺入智能電視領域的觀察點
小米向以攪局者的姿態出現。在智能手機市場,若無小米的橫空出世,也不會有現在售價僅千元的高配手機誕生。而今在盤踞著TCL、海信、康佳等傳統電視巨頭以及聯想、樂視等互聯網企業的智能電視市場,小米又來“攪局”了。
但目前智能電視的IT企業進入者們尚未有一家成功,傳統的家電供應商也并未占到多大便宜。相比于移動終端這塊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智能電視的空間很大。因此,對于小米的貿然闖入,唱衰者固然居多,不過小米以其慣有的“價格屠夫”策略,讓市場格陡增變數。
廣積糧
資深產經觀察者梁振鵬說:“小米現在發展勢頭不錯,所以雷軍有進軍智能電視的想法也很正常。”小米公司CEO雷軍則表示,會在同行反應過來之前,“以最快的速度”把這款智能電視推向市場。
8月,小米將推智能電視產品的消息在坊間流傳。10月15日,小米與百事通、華數兩家互聯網電視內容提供商秘密簽署合作協議。同時,小米不僅將原材料采購提上日程,還加速了生產智能電視以及相關配件的步伐,招聘基帶邏輯工程師、射頻工程師以及安卓軟件開發工程師,并從社會和校園兩個渠道加速以上崗位的人才儲備工作。
資金方面,小米在6月完成2.16億美元融資,公司整體估值達到40億美元。當時就有投資界人士認為,這遠遠超過市場對同類硬件公司的估值,但隨后小米講出了這個手機以外的“故事”,對此融資事件做出一個合理的注釋。因為在投資者看來,“電視是一個與手機同樣量級的廣闊市場,而且相對封閉,未受到互聯網浪潮的洗禮,潛力巨大。”
據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透露,小米已將新一輪融資的大部分資金投入到智能電視的研發和運營當中。
技術方面,小米計劃以難度系數較小的電視盒作為其“前鋒”產品推出。該款電視盒以互聯網概念為主要賣點,與小米手機結合,擁有類似蘋果Airplay的功能。雷軍投資的另一家公司多看科技承擔了電視盒的研發任務。“現在的盒子充其量是試水,電視才是雷軍的目標。”聯想集團數字家庭事業部內容服務總監孫峰說。
多看科技成立于2010年2月,股東是雷軍和徐小平,成員分別來自于谷歌、微軟、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公司,其業務之一是為Apple TV開發刷機包,用戶刷機后將進入一個全中文的多媒體播放環境,可播放國內視頻網站的片源。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多看科技做AppleTV就是為小米加速進入智能電視領域做技術儲備。日前,多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胡曉東表示,電視業務暫不接受任何采訪,預計需等到11月中旬。
勝者寥寥
小米其實并非首家進軍電視的技術/互聯網公司,視頻企業樂視網早已試水多年。2010年樂視就已推出機頂盒“樂視TV云視頻超清機”,由于售價較高,市場并無太大反響。今年9月6日,樂視突然高調宣布推出“樂視超級電視”,并稱其為“性價比最高的電視”,不過真機遲遲未見蹤影。當時就有分析人士指出,樂視之急迫在于必須搶先于小米的智能電視產品發布,否則難免會在小米的高調營銷下淪為配角。
不過,熱鬧是互聯網行業的,傳統的彩電企業卻一直不相信這些闖入者能獲得成功。中國電視市場格局目前由海信、創維、長虹、TCL、康佳五大本土品牌與夏普、三星、索尼三大外資品牌牢牢占據前八把交椅。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電視是軟硬件相結合的產品,畫質與聲音等硬件也非常重要,片面強調內容并不能吸引消費者購買。更何況,電視產品在生產組織方式、銷售渠道建設、推廣策略制定、目標消費者群體定位等方面也與IT產品大相徑庭。
與此作為印證的是國內外互聯網企業在智能電視領域不甚了了的戰績。谷歌早在2010年就在美國市場推出智能電視,迄今為止僅占有1%的份額。而蘋果的智能電視iTV一直不見蹤影。今年5月初聯想雖正式推出智能電視產品,但銷售狀況也慘不忍睹。有不愿具名的彩電業內人士分析,除了價位偏高,難
W9IYh03thEmlOvis4YRWzoVsziS1uit4YZrofjsmVik=以吸引消費者之外,渠道是其最大弱點。目前聯想智能電視僅在一二線城市的幾十家蘇寧、國美門店有售。聯想數字家庭事業部總經理熊文也表示,三四線城市和地縣級城市將是聯想電視的銷售突破口。
聯想是積累了生產大量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以及PC終端的經驗后,才推出了成型的智能電視產品。在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銷售渠道方面,小米科技顯然離聯想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其未來如何獲得市場關注不禁令人擔憂。
先天劣勢
據悉,和小米手機依靠超高性價比和強大互聯網營銷獲得關注的策略類似,小米智能電視也將采用高端元器件,并以“一個極低的價格發售”。但這一套在電視領域行得通嗎?
“雷軍可以在網上銷售手機,營造饑餓營銷,但卻很難那般輕易地在網上銷售智能電視。因為電視的產業鏈還是在于體驗,大家更傾向于從傳統的渠道去購買。”資深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認為,智能電視未來一定是趨勢,但機會并不屬于雷軍。
同時,不僅傳統廠商在供貨渠道和銷售鏈的鋪設上讓小米等互聯網企業難望項背,前者在硬件資源層面也具備先天優勢。“顯示器是生產電視最核心的部件,光這一項就需要巨額資金來做鋪墊。”梁振鵬表示,電視產業鏈完全不同于手機產業鏈,后者可以整體設計、研發,供應鏈整合,但前者要復雜得多,僅面板一項的定價能力就很考驗廠商。
“做電視機說到底要靠硬件產品來賺錢,考驗的是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綜合的競爭能力,這不是IT企業隨便就可以進入的。”梁振鵬說。
或可營銷突圍?
不過,在已為紅海的智能手機領域,小米的營銷突圍能力畢竟已獲得了市場認可,而智能電視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雖逐鹿者眾,但無領軍品牌出現。種種因素讓互聯網行業的聲音比傳統產業顯得更為積極。
在一些互聯網人士看來,智能電視的戰場已經不是硬件廠家的戰場,要么能夠做好平臺,實現互聯網資源的整合,要么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圈,將不同的設備互通融合,更甚或直接就是一個內容提供商,擁有獨特的內容資源。
目前小米電視尚未面世,尚不知其各方面表現“水深水淺”,在IT評論人士王易見看來,“如果小米電視能拉動智能電視進入低價格區間,也有可能獲得消費者青睞。”互聯網電視獨立觀察者李易也表示,“小米在互聯網營銷方面十分出色,很期待小米能用不一樣的方式把用戶吸引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