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提倡不鼓勵大學生創業,因為中國跟美國的國情差別很遠,我們大學的教育包括高中的教育素質和能力教育相對偏弱,這樣出來創業的話,成功率是非常之低的。而且我們鼓勵學生創業還耽誤了他應該有的學業,有點得不補失。
最近有投資者在做創新工場的盡職調查,一切都很正面,可是到處打聽我的健康狀態。看來以后我要少生病。(我知道你們在看:我很健康!)
當一個國家做官就會貪污,那制度已經壞了;當一個國家教育就是洗腦,那文化已經壞了;當一個國家金錢就是信仰,那人心已經壞了;當一國家功利就是發展,那道德已經壞了;當一個國家謊言就是常識,那社會已經壞了;當一個國家食品問題普遍,那整個生態環境已經壞了。
創業者要有胸懷,有學習的能力,年輕的創業者要接受師傅,師傅不是來吹捧你的,而是來挑戰你的,他會不斷告訴你這樣做有問題、那樣做有問題,給你很多建議,你把師傅干了10年的經驗,通過兩三年吸收到很多,創業者的進步當然就快。
創業公司在現金枯竭時,進行商業模式的冒險突圍會很嚴峻,因為新的商業模式需要時間去試錯,而在這個關頭,時間和資金都變成了創業者的奢侈品,當然,在公司生死存亡關口有些人被逼迫舍棄了異想天開,專注到本質上面,最后成功突圍,就像人們所說的創業九死一生。
過去有人說過這樣一個怪圈:不搞技改是等死,搞技改是找死。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是,由于缺乏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一些企業覺得花大量資金搞技術創新,好不容易出一個成果,很快就被別人山寨了,因此誰花錢搞科技創新誰吃虧,還不如搞仿造和山寨。

真正成功的企業家大多把美譽度看得比財富更重要,他們往往會放棄那些有損聲譽的不道德的賺錢機會,因為失去社會的認同,擁有再多的財富也是失敗者。
凡是走過的路,都會留下痕跡。時間就像一塊橡皮擦,可以輕易抹去你曾經那些有心無心錯過的事情,但它卻不能擦去那些因過錯而烙在你心頭的印痕。錯過與過錯往往就在一念之間。不要因為錯過的事情而耿耿于懷,也不要因為過錯而郁郁寡歡,人生本來短暫,沒必要再把時間浪費在過去的事情上。

企業里優秀員工做事有三重境界:一類是勤奮型,加班是常態,靠時間和體力完成目標;一類是方法型,對企業認知通透,運用72種變化達到目標;一類是思路型,運籌事情的發展預定目標;同時帶來職業空間的向上衍生,走向業務骨干、主管、經理。所以一個優秀企業帶給員工最大的財富是給他一套好的思考體系。
互聯網時代,許多知識都可以從網上獲得,且許多世界名校都開網上公開課,不出國也可以獲得天下知識。但獨特的學習氛圍,面對面的交流、概念創新卻不能取代。換句話,學校不可能被互聯網、圖書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