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繼忠

蘭州在上世紀之初就有“蘭州八景”:虹橋春漲、五泉飛瀑、蘭山煙雨、白塔層巒、梨苑花光、河樓遠眺、古剎晨鐘、蓮池夜月。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建設不斷完善,新的標志性景觀不斷涌現。
蘭州是沿絲綢古道尋古訪勝的旅游熱點城市,文物古跡眾多,風景名勝獨特。
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蘭州黃河風情線規劃范圍西起西固區西柳溝,東至城關區桑園峽,東西長38.4公里,南北平均寬度約600米,規劃27.44平方公里。黃河風情線經過城建部門的規劃建設,沿黃河兩岸,已開通了東西數十公里的南、北濱河路。因路面寬闊筆直,兩旁花壇苗圃,星羅棋布,被譽為綠色長廊,現已成為全國最長的市內開放性綠色帶狀公園。黃河風情線已成為外地游客來蘭州旅游的首選之地和蘭州城市形象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蘭州水車博覽園是蘭州市黃河風情線上著名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蘭州水車博覽園以12輪黃河大水車為主景,薈萃中外不同形式、風格迥異的水車數十輪,是目前世界上水車品種、數量最多的主題公園。其中,蘭州黃河水車以其獨到的構造、精湛的工藝、雄渾粗獷的獨特風格成為中國水車的代表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蘭州水車博覽園于2005年12月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被甘肅省旅游局推薦為全省十二大王牌旅游景區之一;被蘭州晚報、蘭州旅游協會評為2006、2007年蘭州地區最受游客喜愛的旅游景區,是來蘭旅游者的首選景點。
位于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的“黃河母親”雕塑,是目前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曾獲優秀獎。
雕塑由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量40余噸,由“母親”和一“男嬰”組成構圖。分別象征了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該雕塑構圖簡潔,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肅悠遠的歷史文化。
位于蘭州城北的白塔山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的“黃河鐵橋”,是蘭州市內標志性建筑之一。鐵橋建成之前,這里設有浮橋橫渡黃河。浮橋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名鎮遠橋,今尚存建橋所用鐵柱一根高達三米,重約數噸,上有“洪武九年”字樣。
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改浮橋為鐵橋,是黃河上游第一座鐵橋。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弧形鋼架拱梁,是后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全部工程共耗白銀30余萬兩。登橋遠望,不遠處的黃河如帶,蜿蜒盤曲,為蘭州這一工業城市增色不少。
什川地脈花最宜,梨花尤為天下奇。淡雅馨香的梨花是皋蘭縣什川鎮的一張“名片”,皋蘭縣借助一年一度的“蘭州什川之春”旅游節平臺,培育出了一條以梨花、梨園、生態游為主打品牌的鄉村“生態古鎮”旅游經濟產業鏈。古梨園、嬌梨花成為什川“生態古鎮”的金字招牌
目前,什川旅游景區被評為“中國西部億萬讀者喜愛的旅游景點”、“甘肅省十大旅游景區”、“蘭州市最受游客喜愛的特色旅游景(區)點”、“蘭州市最受游客喜愛的特色旅游項目”、“中國鄉鎮品牌旅游業10強”等殊榮。
青城又名條城,位于榆中縣北部,黃河南岸,距蘭州90公里、白銀25公里。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適宜種植瓜果蔬菜和水稻,被譽為“隴上江南,魚米之鄉”。
據史料記載,唐朝在此修筑龍溝堡(舊城),北宋仁宗年間,西夏王李元昊叛亂,時任秦州刺史的宋朝大將狄青為防止西夏入侵,憑借黃河天險,在唐朝龍溝堡的基礎上增筑了新城。因為新城東西長,南北狹,故稱“一條城”或“條城”。后來為了紀念狄青,將“一條城”叫做青城。
2006年,青城被甘肅省建設廳、甘肅省文物局命名為“甘肅歷史文化名鎮”,2007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甘肅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蘭州市東南45公里的榆中縣境內,總面積29583.6公頃,海拔介于1800—367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4.1℃,年降雨量621毫米。境內奇峰疊翠,飛泉流湍,林木蒼郁,風光旖旎,動植物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眾多,分為興龍山、棲云山、官灘溝、馬啣山四大景區。著名景點有:云龍橋、太白泉、成吉思汗文物陳列館、喜松亭、蔣公樓等三十余處。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景區已完全具備食、住、行、游、購、娛六大服務功能。2002年晉升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地處興隆山南側,面積為398公頃,最高海拔3670米。高聳的地勢和嚴寒的氣候條件,使馬啣山的地貌景物與青藏高原極為相似。每年盛夏可見到山頂白雪飄、山腰百花艷、山下綠波蕩的奇妙景觀,真可謂“一日歷四季,十里不同天”,以“寒山積雪”最為馳名。留傳有大石馬、小石馬、石棺材、金龍池等民間傳說。
國家2A級景區,位于蘭州市城關區黃河北岸。公園因山巔有蒙古人建造的神秘的白塔而得名,海拔1700米,占地300多萬平方米,與黃河一道構成天然屏障,古為軍事戰略要地。公園主體正好與山下的中山鐵橋仰俯結合,景觀壯觀,已成為蘭州的標志性象征。
國家4A級景區,位于蘭州市城關區南側山麓。從蘭州火車站乘車由白銀路到五泉路下車即到,距蘭州市區3公里。公園是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為主,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來的古建筑10余處,1000余間,建筑面積10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
主要景觀有五眼名泉、大雄寶殿、永樂鐵鐘、清末翰林院編修劉爾炘撰寫的130多幅白話楹聯。五泉山在1999年被評為全國百家名園之一。
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位于蘭州市酒泉路互助巷2號(原南灘街54號),是一座普通舊式四合院建筑。辦事處成立于1937年8月25日,至1943年11月撤銷,歷時六年零三個月。最初由謝覺哉同志作為黨代表領導辦事處工作,彭加倫、張文彬、朱良才、伍修權等先后任辦事處主任。
蘭州市為向海內外推介“中國西北游,出發在蘭州”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和改善蘭州的城市形象,將開展“佛慈制藥杯?蘭州新十景”評選活動,同時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魅力城市、做大做強做美蘭州,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蘭州興隆山景區

蘭州水車博覽園 李健/攝

蘭州五泉山公園

蘭州黃河母親 高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