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河 王玉鳳
錦河農場把“場地共建”、“抓城、興旅”置于發展的核心位置,堅持現代旅游理念,將旅游業的發展提到工作的重要位置。目前,錦河農場以自身的特有資源稟賦、地域特征和人文文化為基礎,堅持踐行科學發展觀,最終確立了旅游產業拉動、蔬菜產業帶動,三二一產業聯動的農場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并通過“永不言敗、奮力拼搏、鍥而不舍”的錦河精神,如今,農場已形成了以錦河農墾旅游鎮為平臺,以大峽谷山水旅游為龍頭,以闖關東、知青影視城為文化底蘊,以蔬菜休閑采摘觀光園、柳編工藝、樺樹皮工藝、山野菜加工為特色的旅游產業鏈,全面推動了錦河農場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現代旅游轉型發展 厚積薄發
錦河農場始建于1959年,場域面積239萬畝,耕地16.18萬畝,林地184萬畝,人口8682人。下設4個管理區、15個居民組。建場以來,由于耕地面積少、自然條件差、經濟結構單一,累計虧損1.53億元,成為墾區最貧困的農場之一。近年來,錦河農場在場長王毅等場領導的帶領下,圍繞旅游產業不斷深入挖潛,場域經濟逐步走出困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錦河農場地處小興安嶺東南麓、黑龍江南岸,南有著名世界地質公園五大連池、東有歷史文化古城璦琿,北臨黑龍江,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場部距離邊境口岸城市黑河僅12公里,地理優勢明顯。近年來,錦河農場把握地緣優勢,與黑河市進行多方面的合作,進一步打造黑河周邊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影視基地景觀融合在一起的旅游線路,為游客提供更加新鮮、更富生態、更有意義的文化之旅,大大提高了錦河農場生態旅游的吸引力。
錦河農場,自然優勢得天獨厚。這里自然景觀優美獨特,錦河大峽谷自然景觀極具觀光、游憩功能和科學價值,其他的山林、河道、河灘對景區環境進行了充盈和襯托,山神府村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型旅游資源,這些均屬上乘的一級旅游資源。在這里游客可以實現“春看百花、秋賞葉,夏季漂流、冬嬉雪”的美好愿望。為深入挖掘其魅力,錦河農場還專門聘請專家為錦河大峽谷量身設計開發方案,通過參加展會,舉辦杜鵑文化節,央視頻道拍攝旅游專題片,制作旅游網頁,加大旅游產業宣傳力度,顯著提升了錦河大峽谷的知名度和人氣指數。
錦河農場,人文優勢尤為顯著。這里是多位政治、經濟、文化名人的第二故鄉,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東輝、山東省省長姜大明、著名經濟學家樊綱、著名作家賈宏圖、梁曉聲、著名記者周確等都曾是錦河農場的知青,他們留下的足跡和精神是錦河農場寶貴的人文財富。2008年以來,農場實施了合理布局、重點投入、分步實施的發展舉措,先后建設了老金溝、朱家大院、黑丫頭酒館、錦山公園、《毛岸英》、《知青》影視基地等景區景點,錦河農場的人文優勢更加明顯。
錦河農場,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這里為提高旅游業發展的硬件水平,加大了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峽谷新建景區大門兩座及寬闊的停車場等配套設施,新建了延伸到峽谷底的木棧道2.6公里,購入旅游觀光車5臺,完善野生動物狩獵場建設項目,圍繞棧道延伸開發景點豐富觀賞內容,建設并完善游憩休息設施和服務網點設施,建設并完善公廁、垃圾回收處理等衛生環保設施,并建設完善公共標牌和導識系統。
錦河農場,資源保護治理水平高。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是錦河旅游業發展的亮點之一,為保證這一優勢,錦河農場在提高資源保護治理水平上下工夫。錦河大峽谷景區種植云杉60株、樟子松1200株、糖槭600株、花灌木10萬叢、三葉草坪7.6萬平方米,對景區的車道、游道兩側進行綠化和景觀石建設,美化景區環境。此外,錦河農場還啟動了石金河流域治理開發項目,把流經場部區域內的石金河與灘涂地開發成由河流與湖泊構成的風景水系,與層巒疊翠的南山組成一部山水畫卷,把錦河鎮變成大界江邊美麗的北國濱水城鎮,從而自然形成了耀眼的濱水景觀和絕佳的漂流風景線。
基于上述旅游發展基礎,2008年至今,各級領導和專家、學者紛紛到錦河農場調研,對農場發展旅游產業給予高度贊揚,為此,錦河農場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將旅游產業發展成為促進職工增收、帶動經濟快速發展支柱性產業,實現成為中國農墾的北極村、黑河口岸城市的后花園、全面開放的國際旅游小鎮、中國東北四季休閑旅游度假勝地的發展目標。
在旅游業發展上,錦河農場千方百計提升旅游知名度。面對地處偏遠,沒有發展旅游產業的經驗和基礎的現狀,錦河農場獨辟蹊徑,將旅游產業從無到有,發展成為支柱和先導產業。首先,農場積極推進影視基地建設。電視劇《闖關東》在全國熱播,為錦河農場提供了第一個旅游發展契機,農場敏銳地把握住了《闖關東》在我省拍攝的機遇,經積極爭取將外景基地落戶在錦河。此后,《毛岸英》、《焦裕祿》、《知青》等先后7個影視劇外景基地選在了錦河。通過這一系列在全國熱播的影視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錦河、了解錦河、并專程到錦河來旅游,《闖關東》影視基地,“老金溝”、“朱家大院”、“黑丫頭酒店”等外景地也相繼迎來旅游高峰,錦河農場成功地邁出了旅游產業發展的第一步。農場還充分利用《闖關東》、《大院子女》在農場拍攝的景點,鼓勵職工開發農家院、冷水魚、山野菜、特色羊、生態雞等有機特色生態養生,將旅游經濟蛋糕做大做強。此外,錦河農場還巧借媒體進行宣傳報道。錦河農場具有十分強大的人脈優勢,包括著名作家梁曉聲、山東省省長姜大明、著名經濟學家樊剛等都曾經是錦河農場的下鄉知青。通過在媒體上介紹這些名人在錦河農場工作生活經歷,以及跟蹤報道這些名人重回錦河考察新聞軼事等等,使錦河農場名字不間斷地出現在媒體上。同時,錦河農場也利用哈洽會國內外商旅云集的有利時機,每年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全面提升錦河農場的知名度。
在活動方面,錦河農場杜鵑文化節已經成為錦河旅游發展的助推器。錦河杜鵑花文化節獨具特色,一方面文化節時間選擇在春天,著重打造春季旅游,在我省夏秋冬旅游日益紅火的情況下,這無疑是突破我省春季旅游瓶頸有益舉措。另一方面文化節主題定義為賞花,旨在挖掘人們內心的浪漫情懷。無論是我省冬季冰雪運動游,還是夏季生態養生游,外在體驗比較多,而賞花游是注重人們內心感受。差異化的旅游發展思路,體現了錦河農場的眼光和智慧。
在旅游業的穩步發展中,錦河不忘提升旅游品位,循序漸進的豐富旅游產品。借助電視劇《闖關東》熱播,錦河農場多方籌措1100萬元,對《闖關東》主要外景進行了重建,低成本進入旅游產業。目前,《闖關東》影視基地已被評定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年綜合經濟收入近300萬元。省文化廳還批準將《闖關東》影視基地改擴建成為《闖關東歷史陳列館》。全面開發錦河大峽谷。錦河大峽谷位于黑河市黑龍江支流石金河段錦河農場境內,谷長10公里,深100多米,景區總面積25.13平方公里,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按照省委書記吉炳軒和省長王憲魁指示精神,錦河農場通過采伐人工林置換和融資的方式,建設完成了6440米景區棧道。按照景區功能布局,今后還將重點推進旅游景觀區、旅游度假區、休閑地產區三部分建設。為了科學利用現有資源、開發新能源,構筑錦河旅游名鎮新優勢,在完成錦河旅游鎮規劃的基礎上,他們還進行了地熱溫泉資源勘探開發,主要用于錦河城鎮供熱,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建設對俄蔬菜出口基地,開發溫泉度假旅游業。同時,對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的老街區、危舊房及配套基礎設施,錦河農場籌資8000余萬元進行了重新規劃,進一步完善了城鎮服務功能。新建客運中心及附屬設施,開通了黑河至錦河的旅游客運班車,滿足游客需求。在錦山公園附近新建了59棟、面積11.6萬平方米的風格各異的職工高檔住宅、別墅群,以及占地65000平方米的濕地休閑文化公園。對主街兩側居民住宅統一更換了彩鋼瓦、粉刷了墻體,改造了立面,修建場部主輔路面10.2公里、安裝了路燈、主路兩側栽植側綠化帶4000延長米,錦河農場還將實行旅游產業聯動機制,將發展旅游業與發展現代農業有機結合,促進旅游產業升級。進一步完善場部藍莓基地、果蔬基地、科技示范帶、科技園區和現代農機發展中心,打造集觀光、度假、體驗、娛樂于一體的農業生態旅游觀光示范帶,給游客創造出清新、自然的旅游感受。
錦河農場的發展之路,始終與曾經在這里工作生活過的知青緊密聯系在一起,很好地將知青回饋第二故鄉的情結與錦河農場的振興發展聯系起來,知青已成為拓展旅游客源市場的紐帶。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國臺辦主任王毅非常關心錦河農場建設,多次到錦河農場考察。山東省省長姜大明,以及濟南市委書記王敏、青島市委書記李群等對錦河農場發展旅游產業均給予了大力支持,這些年來山東省廣播電視總臺每年都派攝制組到錦河拍攝專題節目,在山東電視臺黃金時間播出,免費為農場旅游宣傳造勢。今年錦河農場舉辦的杜鵑花文化節,山東省以及濟南、青島、濰坊三市均派出由廣電媒體、旅游局、旅行社組成的高規格團隊前來參會,并考察踏線。目前,黑河市、錦河農場正在積極爭取開通黑河至濟南、青島空中航線,姜大明省長明確表示,可以用山東航空公司首先開通黑河至濟南的航線,為了減輕黑河市的負擔,培育期給航空公司的補貼山東方面可以出一半,航線開通后錦河農場的發展將更加如虎添翼。
錦河農場的旅游業在逐步成為主導產業的過程中也引領帶動了錦河農場相關產業的發展。景區為40多人提供了長期就業機會,120多人成為季節性就業人員,景區服務人員人均年增收近萬元,農場三年共引進大學畢業生67人,充實到旅游行業和基層管理隊伍。為了滿足游客購物的需求,錦河農場對天運山產品公司實行股份多元化改造解決資金難題,擴大了山產品、中藥材的產量。每年對韓國出口創匯近600萬美元。引進了木制工藝品廠、綠色農產品加工廠豐富了旅游購物品種。同時,建成了以采摘觀光為主的葡萄大棚40棟、無公害蔬菜大棚94棟。農場計劃利用三至五年的時間,投資1.3億元,建成100棟暖棚、1000個冷棚、10000畝裸地蔬菜的高效農業種植基地,年產水果、蔬菜2.5萬噸,將有力地帶動旅游餐飲業的發展。
錦河農場利用距離口岸城市黑河比較近的區位優勢,于其共建打造錦河旅游新亮點。當前正在推進錦河旅游與黑河市旅游合理規劃整合,實現共贏發展。市場制定共同的市場開發戰略,塑造同一個旅游品牌,圍繞共同的目標分工合作,全面整合市場的旅游資源,科學組合旅游產品與旅游線路。共同打造對俄邊境旅游集群;愛輝歷史陳列館、中國旅俄華僑紀念館、錦河影視基地、知青博物館為主體的文化旅游集群;五大連池地質旅游、錦河大峽谷旅游等自然風光游集群。目前,黑河市、錦河農場旅游共建工作已全面啟動,愛輝區與農場共建6.9公里水泥路,為打造集觀光、采摘、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生態園奠定了基礎。在《闖關東》影視文化旅游區外側,愛輝區修建了占地面積3500畝的漿果基地、垂釣園。
錦河農場發展旅游業,走了一個艱苦創業的歷程,同時通過發展旅游產業也闖出了名氣,聚攏了人氣,增添了干事創業的士氣。2006年至2011年,農場生產總值由4313萬元增長到1.87億元,年均增長35.19%;人均收入由4422元增長到1.39萬元,年均增長25.91%,雖然與全省農墾先進地區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切切實實走出了困境,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農場被農墾總局確定為墾區旅游名鎮。
錦河農場旅游業發展如此迅速,必然有其獨特的優勢,幾大景區均魅力非凡。為充分展示闖關東文化,供國內外游客觀瞻,錦河農場依托電視劇《闖關東》的大量外景地,建設以影視文化、山水風光和關東民俗風情為一體的北方旅游度假景區。
景區一:朱家大院。錦河農場闖關東影視基地景區之一的朱家大院,再現了電視劇《闖關東》朱開山一家不僅開發了自己的土地,而且展現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充分地展示了當時的農耕文化。
景區二:老金溝。在影視基地老金溝建設過程中,錦河農場秉承文化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的各種歷史“印記”。一切景物都是真實可見的,木質結構的淘金溜槽,由一個傳動裝置將河沙運到高處,在轉動掃帚的撥掃下,水卷著沙石順溜槽流下,沉淀后的細沙金再用金簸箕淘,真實再現了當年金把頭們淘金的場景,充分展示了淘金文化艱苦奮斗的精神內涵。
景區三:知青影視城。知青影視城是電視劇連續《知青》的拍攝外景地,是著名編劇、曾是錦河農場知青的梁曉聲繼《年輪》、《大院子女》、《今夜有暴風雪》等之后,又一部以知青為題材的力作。影視城真實地展示了從1968年到1978年十年間中國兩千多萬上山下鄉知青的命運和成長過程,再現了知青在北大荒的經歷。
景區四:錦河大峽谷。錦河大峽谷谷長10公里,深100多米,生態原始完好,是位于中俄大界江邊罕見的神奇自然地理景觀,尤其是河谷形成的歐姆符號與世界名表“歐米伽”的標志驚人的相似,令人拍案叫絕,在國內外實屬罕見,極具旅游開發價值,享有“錦繡山河,興安典藏”的美譽。自2008年發現之后,錦河農場先后投資2500余萬元,將其建設成為了今日的錦河大峽谷景區。
“最惜杜鵑花爛漫,春風吹盡不同攀。”五月的錦河大峽谷,是杜鵑花傲然綻放的時節。“春來杜鵑花似海,夏日泉畔松濤聲。”走在大峽谷的木質棧道上觀賞杜鵑花,溝谷之中,滿山遍野萬紫千紅,它們有的在石縫中頑強的生存著,綻放著嫵媚身姿,讓人無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置身其中,身心被這粉紅與翠綠相間包圍,你才會真正體味到林海的博大,花海的瑰麗,大自然的迷人。“杜鵑花海”吸引了無數的中外游人前來觀光,為了促進旅游的發展,錦河農場每年5月初都將舉辦錦河大峽谷杜鵑文化節,屆時歡迎國內外游客前來欣賞杜鵑之美。
錦河農場圍繞旅游鎮建設,未來的錦河將是以錦河鎮本身作為一個旅游吸引物來規劃設計,通過科學治理和開發石金河,依托南北兩山,圍繞濱水景觀開發建設把錦河變成一個美麗的北國濱水小鎮,規劃以山水立鎮,讓風景人文如畫,打造景觀美與文化美,提升和塑造品位。將整體規劃與城市設計相結合,把發展的藍圖繪制得很清晰。另外,錦河農場還將加大力度配全文化休閑旅游度假功能要素,系統地規劃了知青、闖關東的等文化園區,以及中式現代風格游憩商業區、體育休閑區、山居休閑度假區、沙灘浴場度假區、溫泉度假區、新生活家園區等。這里將錦河建設成以旅游休閑度假為主導產業,功能齊全、設施先進,潔能低碳、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精神文明,社會和諧、人民富庶的國際旅游名鎮。錦河農場還將利用五至八年的時間將該場建設成為一個集山水風光游、森林生態游、健身養生游、野外生存拓展、關東文化游、知青文化游、旅游鎮休閑度假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的旅游景區,使之成為北國特色旅游的新亮點,實現錦河農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特色農業多管齊下 亮點紛呈
農業是農場的基礎產業,錦河農場地處墾區最北部,場域面積239萬畝,耕地16.18萬畝,從地域整體發展出發,近年來,農場圍繞“雙增”抓調整,圍繞“三提”抓標準,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三管齊下發展特色農業,成效顯著。職工收入有了較大幅提高,農業生產發展迅速。
亮點一:政策引導、典型帶動、玉米先行。 2012年錦河農場完成種植面積16.18萬畝,高產高效作物達到11萬畝,其中玉米7.14萬畝,占種植面積44.13%,是秋收的重點,為打好玉米秋收攻堅戰,錦河農場提前行動,周密部署,全方位確保玉米秋收的順利進行。新進了三臺約翰迪爾S660收獲機,提升玉米科技化收獲水平,新建了占地面積9萬平方米的水泥曬場,新建裝載能力300噸和100噸的烘干塔兩座,提高秋收玉米質量。新修了139公里農田路,保證玉米運輸通暢。此外,這個農場還組織農業、農機、糧食等部門組成了專項檢查小組,開展農機具檢查驗收工作,選派懂技術、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現場幫助指導職工檢修農機具,確保農機具高標準檢修到位,使收獲機械達到良好狀態,及時出征展開玉米收獲戰。
目前,錦河農場種植的7.14萬畝玉米整體長勢良好,田間管理也在有序進行,豐收在望,預計職工今年玉米整體收入將達到5000萬元。
亮點二:低碳環保、綠色高效、種薯受寵。錦河農場在種植結構調整上還堅持構建以智能化、低碳化、功能多元化為特征的綠色農業體系。馬鈴薯種薯的種植更好的實踐了思路。農場具備良好的自然地理環境、適宜的輪作體系、便利的交通運輸等優勢,可以將種薯的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普通商品薯的畝效益在500元到700元之間,而馬鈴薯種薯的畝效益最高可達1000元,百畝示范種植基地最高產量可達到4.17萬噸。農場自2011年成為八一農墾大學的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后,馬鈴薯種薯正以其獨特的經濟優勢贏得職工的青睞,逐步成為職工的致富新寵。目前,已經有尤金、早大白、延薯4號、克新17等近10種馬鈴薯種薯先后在錦河農場種植,經過反復田間實驗,農場克服了品種單一、藥劑成分不足、種薯純度不夠等多項困難,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病害防治體系,得到了農場職工的認可。
今年,國家科技部馬鈴薯輪作體系及種薯區劃研究課題項目已落戶在錦河農場,為種薯繁育的發展提供技術保證,未來錦河農場還將擴大馬鈴薯種薯的種植面積。農場今年種植馬鈴薯種薯5000畝,預計可為職工新增收入400余萬元。
亮點三:林下經濟、特色草藥、前景可觀。錦河農場在農業發展上一直堅持以“擴玉蔬、穩麥豆、強經作、上品質、突特色、增效益”的原則。為加快種植結構調整,提升農場農業品質,錦河農場以發展中草藥種植為特色,逐步拓寬職工增收渠道。
錦河農場自然資源豐富,擁有170萬畝天然次生林,具有發展林下參和中草藥種植得天獨厚的優勢,林下參每畝效益可達60萬元,棚參每畝效益可達20萬元左右,黃芪、桔梗、丹參等畝效益也可達到2000-4000元,近年來農場一直與遼寧桓仁正植中藥材公司合作發展種植人參、黃芪、丹參、桔梗等特色中草藥。這個農場種植的20個品種150畝藥材示范園、2000畝黃芪桔梗長勢良好,豐收在望。2013年,錦河農場將建立10000畝中草藥種植基地,引資500萬元建設中草藥飲片粗加廠,2014年還將繼續擴大種植基地規模,再投資1500萬元建設規模型中草藥加工廠,實現中草藥種植加工一體化發展。
目前錦河農場對林下參、中草藥的種植模式、栽培方法、土壤苗前藥物處理等已進行了多次試驗和試種,具備進一步推廣種植技術和擴大面積的基礎,中草藥種植前景可觀,錦河農場將繼續向前推進此項事業,打造成為中國北方知名的品牌中草藥種植基地。
亮點四:打破常規、新購農機、夯實基礎。近年來,為了在農業生產上尋求新的發展,農場領導下決心打破阻礙農業發展的瓶頸,在玉米種植取得實效,農業結構逐步優化的基礎上,打破以往守舊思維模式,發展設施農業,激發職工購買機械的積極性,淘汰陳舊的農業機械,利用國家惠農政策,更新機車,實現農場在農業生產上的跨越式發展。農場共投入5200萬元更新農機,購進大批進口機械,紐荷蘭9690四百馬力機車一臺,克拉斯265機車一臺,195馬力以上機車13臺,國產輪式180馬力機車14臺,進口迪爾S660三臺,3518聯合收割機2臺,1076聯合收割機6臺,3316聯合收割機20臺,進口精量播種機7臺,小麥10厘米播種機24臺,少耕整地機8臺,液壓重耙24臺,配套農機具96臺套。使農場農機總動力達到2.6萬千瓦,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通過實施全過程標準化管理,為各作物的春播、夏管、秋收、整地質量提供保證,2010年被總局評為農機標準化農場。
隨著錦河農場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的不斷深入,農場農業發展逐步進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未來錦河農場還將繼續探索農業發展新思路,將規劃設置生態工業園區和科研園區,帶動綠色高效農業和加工業發展,走出一條科技興農,發展對俄出口高效蔬菜、養殖、種植業和出口加工業的特色農業道路,成為振興錦河農場經濟的新引擎,努力實現糧食增產、 農業提質、 職工增收、企業增效以及產業延伸,為錦河農業跨越式發展再立新功。
綠色工業快步前進 潛力無限
近年來,錦河農場在工業發展上始終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理念,切實抓好節能減排,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按照總局強工攻堅戰的要求,圍繞科學發展,打造工業園區平臺,強化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實施重點企業培育和精品名牌創建兩大工程,為完成工業各項指標奮力拼搏,經過幾年的探索,農場工業快步前進,圍繞天然無污染的工業道路發展潛力無限。目前農場建有“五大”工業體系,即以野生藍莓為主的野生漿果加工,以來自天然的蕨菜、木耳、蘑菇等為主的山產品加工,以韓國角瓜等為主的有機綠色蔬菜加工,以黃芪、甘草等中藥材加工和以柳編及樺樹皮工藝品等旅游產品生產,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出口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
錦河農場在落實工業任務時堅持內培外引的方針,雙管齊下,有效促進工業向前發展。內培方面,做大天運山產品公司、瑞達面粉加工廠,使之達產達效;擴建酒廠,進一步提高生產能力。
實施精品創建,加大支持力度,增強天運山產品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首先幫助天運山產品公司股份制改造后企業管理的進一步理順和完善工作,充分發揮新機制的優越性,全面提升企業管理質量和檔次。其次幫助其在境外注冊銷售公司,實現產品直接出口銷售,建立健全國內外銷售網絡,減少中間環節,實現效益最大化。隨后,積極協助企業加大蕨菜的采集和收購力度,確保蕨菜加工和出口所需原料。主要是積極鼓勵和引導職工大力開展山野菜的采集與加工,把山野菜的采集與加工,作為增加職工收入的一項主要工作。力爭使干蕨菜的生產量達到300噸。實現出口創匯人民幣3600萬元;最后,充分發揮豐富的土地資源優勢,進一步擴大蔬菜和中草藥種植規模。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拉動白蘿卜、角瓜、油豆角、馬鈴薯等蔬菜和中草藥種植基地發展。力爭實現各類中草藥飲片生產量達到150噸,實現出口創匯人民幣1000萬元、各類干蔬菜和山珍產品生產量達到200噸,實現出口創匯人民幣1600萬元。為了提高漿果類以及蔬菜儲存能力,使干蔬菜年產量提高到200噸,積極協助天運山產品有限公司投資800萬元,新建冷庫1000平方米。
強化管理,開拓市場,促進錦河瑞達面粉加工廠健康快速發展。農場協助和幫助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使企業向優質、低耗和高效方向發展,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多渠道籌集資金,解決生產資金不足影響發展的瓶頸問題。繼續實施品牌戰略,加大產品的綠色技術含量的投入力度,推進產品提檔升級,促進產品銷售,協助錦河瑞達面粉加工廠新上一條面條生產線項目,計劃投入資金80萬元,購入面條成套設備1套,改造廠房500平方米。促進瑞達面粉加工廠增加生產項目,力爭年生產面粉達到7333噸,可實現銷售收入1980萬元。另外,農場還將吸引外部資金和干部職工入股等多元化投資300萬元,擴建現有新華白酒廠。
外引方面,錦河農場目前已引進并已開工建設的企業有,黑龍江省備案農墾關東飲品有限公司和正億制磚有限公司(免燒)。正在推進落實工業無污染水泥廠、豆制品加工廠、中草藥飲片加工廠、風力發電和生物質發電廠五項工業。
黑龍江北安農墾關東飲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1月,占地面積19000平方米,廠房面積4500平方米,注冊資金500萬元。公司使用的生產線是國內目前最先進的全自動操作一體機,與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共同研發生產的紅酒、冰酒、干紅、藍莓果汁等系列產品。關東飲品有限公司前景良好,近期收購周邊原料、外調原料70多噸,準備生產藍莓冰酒,并在遜克農場種植藍莓基地1000畝,有效保證公司的生產原料。該公司今后不僅每年上繳利稅上百萬元,同時為解決錦河農場剩余勞動力作出具大貢獻,已安置就業人員34人,還將繼續擴大招工人數,預計招工70余人。公司自投產以來已生產藍莓系列果汁100余噸,“錦河大峽谷”牌系列產品已開始供應上海、溫州、北京、大慶、齊齊哈爾、黑河等地各大超市和高檔酒店。近期,公司還準備將產品投入到俄羅斯,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投入資金6000萬元,籌建藍莓酒莊、野生漿果觀賞園等,以達到年生產各種食品2000噸、果品800噸、年銷售收入1億元的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另外,占地面積1360平方米,投入資金5000萬元的錦河正億燒結磚生產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項目設于錦河農場第一管理區第一居民組,在閑置的二磚廠現有廠房、場地的基礎上,引進資金1200萬元,投入兩條生產線,生產后年產9000萬塊燒結磚,為農場解決員工就業100人,如同企業性質一樣為錦河農場工業發展添磚加瓦。
目前,錦河農場工業正健康有序地發展著,今年計劃發展銷售收入1.24億元,增加值2740萬元,利潤39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8.9%、30.1%、30.4%,錦河農場工業正在以其良好地發展潛力走向農墾強工攻堅戰的勝利。
多彩文化交融碰撞 繁榮似錦
錦河農場為職工群眾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使群眾性業余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為保證職工業余活動正常進行,錦河農場先后在老干部活動中心開放了舞蹈室、成立了歌唱班、秧歌隊等業余文化隊伍,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幾歲的孩童,都能在活動中心里找到了自己的舞臺。室外配有燈光球場、老年文化廣場,健身廣場,每當夜幕降臨,職工群眾自發前來放松心情。這個農場還充分利用七一、國慶、中秋等重大節日,廣泛開展自編、自導、自演的廣泛性群眾娛樂活動,全年全場舉辦各類文藝演出活動30余場,群眾參與度達到90%以上。農場相關部門還整合社會人才資源,在全場建立文藝人才庫,整合全場四個管理區、十五個居民的文藝節目資源,建立節目資源庫,根據職工群眾需求,統籌安排全年的文化活動,今年,農場先后舉辦了慶祝“三八節”文藝演出、“五四青年科技水平大比拼”、“迎七一、頌黨恩”紅歌比賽等多項活動,曾獲得農墾北安管理局“富民強場杯”文藝匯演優秀組織獎、第二屆“仙驪菜業杯”文藝匯演優秀組織獎等獎項。此外,錦河農場十分注重對職工文化內涵的培養,設有圖書閱覽室兩處,分別為職工群眾提供所需書籍,圖書館現有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類書籍2萬余冊,農場還投資24萬元,設置文化標牌33塊,啟動了濕地文化公園改造項目,計劃建設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的大型文化廣場,購進各類體育健身器材,為職工群眾提供最佳的生活環境。
如今的錦河初步形成了管理有序、服務完善、人際關系和諧的良好局面,逐步實現農業發展現代化、工業發展專業化、旅游發展國際化,探索出了新的農場發展思路,經濟實力顯著提升。
深信,錦河農場在王毅場長的帶領下,農場黨政班子領導將繼續以北大荒精神為動力,闖關東精神為起點,知青精神為抓手,影視文化、品牌文化、群眾文化為依托,扎實推進各項事業建設,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以“永不言敗、奮力拼搏、鍥而不舍”的錦河精神促進農場各項事業向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成為綻放在祖國北疆的一朵奇葩。□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