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秋珍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醫院,廣東廣州 511442
2005~2011年番禺區南村鎮學校學生視力狀況調查與分析
譚秋珍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醫院,廣東廣州 511442
目的 調查分析番禺區南村鎮學校學生視力健康狀況及變化趨勢,為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中小學生的視力減退提供依據。方法 整群抽取于番禺區南村鎮2005~2011年在校學生,對其視力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 視力低下率初中生高于小學生,女生高于男生,且視力低下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年升高。結論 番禺區南村鎮學生的視力低下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學生的健康教育。
學生;視力狀況;視力低下;調查
青少年體質狀況是成年健康的基礎,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使用電腦以及觀看電視成了青少年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內容[1]。為了解番禺區南村鎮學校學生視力健康狀況及變化趨勢,探尋影響學生視力健康的主要因素,從而進一步為學校學生的疾病防治和健康指導提供依據,筆者對本鎮學校的在校學生進行了視力健康體檢并對體檢資料整理分析。
番禺區南村鎮學校2005~2011年在校學生,剔除不能進行評價的學生,獲得有效體檢評價學生數14 994名,其中,男生7 988名,女生7 006名;小學生8 084名,中學生6 910名。
按照《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實施方案及監測細則》和《全國學生常見病防治技術規范》要求進行監測、統計。監測工作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衛生專業人員負責。使用國際標準對數視力表,體檢結果統計按《廣東省學生健康體檢情況年報表》匯總。視力在5.0及以上為正常,4.9為輕度視力低下,4.5~4.8為中度視力低下,<4.5為重度視力低下。
采用SPSS 16.0進行統計學處理,各組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年期間共調查中學1所,小學1所,可進行視力健康狀況評價的學生14 994名。視力低下的6 113名,占40.77%,其中輕度為23.08%、中度為39.78%、重度為37.13%。統計結果顯示,中小學生的視力低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除2007與2008年、2009年與2010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他各組之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隨著學段的升高,視力低下率也隨之變化,初中階段的發生率為57.67%,明顯高于小學生(26.32%),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2。
表1 番禺區南村鎮學校不同學年學生的視力狀況[n(%)]
表2 番禺區南村鎮學校不同學段學生視力狀況[n(%)]
不同的性別中,視力低下率也不相同,其中女生的發生率為45.65%,明顯高于男生(36.49%),且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番禺區南村鎮學校男女學生視力狀況[n(%)]
視力低下是世界各地青少年患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中國是世界上近視率較高的國家[2],據衛生部、教育部的聯合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中國學生的近視率高達70%以上,患病人數達7 000萬[3-4]。近視的發病原因除遺傳因素外,與環境因素、體質、營養和健康狀況以及生活與學習習慣方面如近距離用眼、不良讀寫習慣、接觸視頻終端時間過長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從本鎮2005~2011年7年期間的視力體檢結果可以看出,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的患病率為40.77%,并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其中初中生高于小學生,女生高于男生,這可能與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習壓力增大以及女生在學習方面所用的時間比男生相對較長有關。因此,針對本鎮的中小學生目前的視力狀況,應該在師生以及家長中廣泛開展視力保護的健康教育,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培養學生愛護眼睛、保護視力,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用眼的姿勢和用眼衛生。堅持做眼保健操,注意營養,合理膳食,加強體育鍛煉,注意勞逸結合[5-6],保證充足的睡眠,同時建議學校改善教學環境,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用眼環境,從而預防和改善近視的發生。
綜上所述,番禺區南村鎮中小學視力低下的患病情況不容樂觀,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應加強綜合防治的工作和加強學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1]中國學生體制與健康研究組.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3-106.
[2]教育部.2005年全國體制與健康調查結果公布[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7,4(1):5-7.
[3]張梅喜.中小學生視力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8,14(5):131-132.
[4]高顯會.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狀況的調查[J].海南醫學,2009,22(3):207-208.
[5]馬勇.488名小學生視力狀況抽查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19):108-109.
[6]孫國立.視力低下的分度標準[J].中國學校衛生,2008,23(7):230-231.
R195
C
1674-4721(2012)04(a)-0176-02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