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燕 石 健 梅艷輝 劉洪付
1.七一一四六部隊煙臺第二干休所衛生所,山東煙臺 264000;2.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民醫院腫瘤科,山東淄博 255400;3.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山東濱州 256603;4.濱州醫學院解剖教研室,山東煙臺 264003
在腫瘤學臨床教學中運用PBL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郭曉燕1石 健2梅艷輝3劉洪付4▲
1.七一一四六部隊煙臺第二干休所衛生所,山東煙臺 264000;2.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民醫院腫瘤科,山東淄博 255400;3.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山東濱州 256603;4.濱州醫學院解剖教研室,山東煙臺 264003
目的 在腫瘤學教學過程中運用PBL教學法,提高腫瘤學的臨床教學效果。方法將2007級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隨機分成采用PBL教學模式的試驗組和運用傳統教學模式的對照組兩組。在腫瘤學學習過程中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和技能考核。結果近80%的實習生認為對相關知識掌握更加牢固。結論PBL教學模式在腫瘤學中能培養實習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腫瘤學臨床教學質量。
PBL教學法;腫瘤學;教學;醫藥教育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教育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傳統的醫學教育存在的諸多弊端逐漸顯現,為適應教學模式的轉變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在腫瘤學教學過程中采用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法[1]。PBL教學法是指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在1969年提出,其最顯著的特點是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中心。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這種教學模式在國外基礎醫學教育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近幾年被國內醫學教育工作者廣泛運用[2]。筆者結合腫瘤學課程的特點通過采用PBL教學法,使實習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效果較好,現將探索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將2011學年在本院實習的2007級本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共60名作為調查對象,年齡20~24歲。均由本院科教科隨機安排4~6名,在本科室進行輪轉,具體實習時間為5周。實驗組為雙月進入科室的實習生,對照組為單月進入科室的實習生。
1.2.1 實驗組:在腫瘤學臨床帶教過程中運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具體教學過程如下,第1周:以臨床常見、發病率較高的腫瘤如肺癌、胃癌、肝癌等作為典型病例,首先要求實習生對患者進行采集病史、了解腫瘤的治療方案,并通過各級帶教查房讓學生面對臨床真實環境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詢問病史,加深學生對腫瘤的認識。第2周:設計典型病例引出問題病例,如某患者,男,45歲,右上腹痛逐月加重近半年,伴有腹脹、食欲不振、體重下降,近1個月出現上腹部包塊,有乙型肝炎病史,鞏膜輕度黃染,TBil,GGT和AFP均上升,升高達450 ng/mL,B超提示右肝占位性病變。根據以上病史及體征等臨床資料,考慮該患者患有什么疾病?診斷依據是什么?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安排實習生根據所學知識查閱相關資料及文獻積極思考。第3周: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生動、圖文并茂的優點,制作典型病例的圖像資料,采用提問的方式,不斷地激發學生去思考、探索,并進行小組討論,探討常見腫瘤的診斷、治療及預后等,最后教師總結課程內容并指導實習生提出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案。第4周:要求學生從門診接診開始,追蹤腫瘤的診療過程,獨立開出常見腫瘤的治療方案,通過學生對臨床實際病例的操作實踐、溝通交流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并采取適當合理的治療措施,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對臨床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1.2.2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查房帶教模式,教師帶領學生依次講述病史的采集、治療措施的制定等。選取典型病例,運用PPT課件講解常見腫瘤的臨床癥狀、體征、轉移方式、診斷、治療以及隨訪等內容。在此過程中以教師講授為主。
2.1 評估方式
2.1.1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每組實習生進行調查評估,內容包括課堂氣氛有無提高、理解和記憶有無加深以及學習負擔有無加重等多個方面。要求實習生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據實回答,并且當場將問卷收回。
2.1.2 對臨床知識掌握的考核采取理論知識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兩方面,共100分。
2.2 帶教效果見表1。考核結果發現,實驗組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對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制定較對照組明顯要高。

表1 腫瘤學臨床帶教PBL教學法調查問卷(%)
PBL 教學模式的主要思想是“問題是學習的起點也是選擇知識的依據”,因此教學過程中應“先問題,后內容”。整個學習過程中注重讓帶教教師將以“授人以魚”為重點轉變為以“授人以漁”為重點,讓學生從“被動學習的接受者”轉變成“主動學習的研究者”[3-4]。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通過采集病史,與患者的交流發現問題,教師利用典型的癌癥病例引出問題,讓實習生自己通過收集整理資料分析討論確定診療方案,教師最后歸納總結即“提出問題-自學解疑-重點講授并總結歸納”[5]。實驗結果表明,在腫瘤學臨床帶教過程中,采用PBL教學模式,既可以增強實習生對腫瘤學專業知識的掌握,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致力于醫學事業的信念,完善其知識結構。這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采用PBL進行腫瘤學臨床教學取得了肯定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從學生角度來講,如少數基礎差的學生對PBL不適應,部分自律性差的學生得不到良好的學習機會;從帶教教師角度來說,如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課堂組織駕馭能力和對相關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等是否能適應PBL這種教學模式。因此,在腫瘤學臨床帶教過程中如何建立一支基礎知識扎實、涉獵廣泛的專業臨床教師隊伍并采用PBL教學法提高所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升臨床教學質量,仍然值得進一步的探究。
[1]張澤進.PBL教學法在臨床帶教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0,7(30):95.
[2]王翠霞.PBL教學法在腫瘤內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及探討[J].吉林醫學,2011,32(8):1661-1662.
[3]徐琳.PBL教學法在臨床心內科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09,10(7):38-39.
[4]冷冰.骨外科代教實習中應用PBL教學法的體會[J].當代醫學,2009,25(32):164.
[5]李星,葉秀峰,李丹,等.談PBL理解誤區[J].西北醫學教育,2006,14(2):196-197.
R-4
C
1674-4721(2012)04(a)-0159-02
郭曉燕,女,山東省莒南縣人,大學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現從事老干部日常醫療保健工作。
▲通訊作者
201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