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梅
(云南省楚雄州中醫醫院骨一科, 云南 楚雄 675000)
跟痛癥是由一系列疾病導致的足跟部疼痛癥侯群。按部位可把跟部疼痛分為跟跖側疼痛和跟后部疼痛。前者常由于跖腱膜炎、跖腱膜斷裂、跟脂肪墊炎、足底外側神經第一枝卡壓癥、跟骨骨刺、跟骨骨膜炎、跟骨骨折等引起。后者則常由跟腱炎、跟腱滑囊炎等引起[1]。筆者從2009年3月~2011年6月對門診跟痛癥患者50例采用自擬跟痛湯中藥薰洗治療,取得很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0例中,男15例,女35例;年齡35~75歲,平均50歲;右側8例,左側25例,雙側17例;病程最短1周,最長2個月;跟骨骨刺18例,跟骨滑囊炎20例,跟腱炎3例,跟部脂肪墊變性9例。
1.2 診斷標準 跟骨跖側疼痛,通常發病緩慢,行走時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緩解,但長時間活動后又可加重癥狀。檢查時可見足跟部前內側稍腫脹。跟骨內側結節及跖腱膜起點2~3 cm處有明顯壓痛。X線檢查:約50%患者可見跟骨結節跖側有骨刺。CT及MRI檢查可見跖腱膜增厚、水腫。根據局部腫痛,壓痛點,CT和MRI發現跖腱膜增厚有助于診斷。
2.1 一般治療 休息、停止或減少活動可以直接減輕負重對疼痛部位的繼續刺激。盡量穿中跟鞋,分解重力,減輕足跟部壓力。
2.2 中藥薰洗 藥物組成: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澤蘭15 g,紅花15 g,獨活30 g,羌活30 g,桂枝15 g,桑枝30 g,五加皮30 g,千年健30 g,細辛30 g,三分三30 g,生川烏30 g,生草烏30 g。用法:上述藥物冷水浸泡30 min,中火煎煮取汁,反復薰洗患側跟部,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2周為1個療程。
3.1 療效標準[2]治愈:疼痛癥狀完全消失,可長距離行走;顯效:疼痛癥狀基本消失,但負重行走時仍有疼痛不適;有效:疼痛略有改善;無效:癥狀無緩解。
3.2 治療結果 50例病例中,治愈15例,顯效20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
跟痛癥是足跟周圍疼痛疾病的總稱,好發于40~60歲的中、老年人?!吨T病源候論》述:“夫勞傷之人,腎氣虛損,而腎主腰腳”。其中,肝腎虧虛為內因,如遇勞損、風寒濕邪侵襲、外傷等誘因,致足跟部氣血循環不暢,氣滯血瘀,不通則痛。遵循這一原理,中藥治療以補肝腎,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為主。方中透骨草、伸筋草、獨活、羌活、五加皮、千年健補肝腎,祛風濕,強筋骨;桂枝、桑枝祛風濕、利關節;川烏、草烏溫筋通絡,散寒止痛。使肝經疏通調達,氣郁得解,氣行則血行,從而腎氣得以補益,筋骨得以濡養;紅花、澤蘭均歸肝經,能活血祛瘀通絡;細辛、三分三祛風散寒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認為[3],活血化瘀中藥能改善微循環,有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筆者采用補肝腎、壯筋骨、活血通經、化瘀止痛之諸藥合用,在臨床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1]韋貴康.中醫筋傷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7.
[2]唐傳其.中藥熏洗及外敷治療跟病癥75例[J].中醫中藥雜志,2010,12(17):122~123.
[3]凌一揆.中藥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