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輝
(昆明市中醫醫院,云南 昆明650011)
粉刺以顏面、胸、背等處生丘疹如刺,可擠出白色碎米樣粉汁,為其主要臨床表現。西醫俗稱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多發于青春期,進入成人期后有自愈傾向或減輕。是皮膚科門診的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筆者對30例該病患者進行辨證施護,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68例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齡平均21歲,病程1個月~6個月。
2.1 情志護理 中醫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在正常情況下并不致病,只有在人體突然遭遇到劇烈或長期的精神神經因素刺激后引起氣機升降失常,氣血運行紊亂而致病。青春期患者具有容易激動好急躁、敏感性高的特異性,而且自尊心又強,追求外在的完美的等心理,若心情不暢、郁悶寡言、肝火旺盛,使肝失疏泄、肝郁氣滯、氣郁化火、上攻頭面,必然影響內分泌功能失調造成痤瘡的發生。面部痤瘡的發生直接影響了患者外在的美,嚴重的可以形成疤痕,造成了患者在生活及工作中的不適,無形中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中醫在辨證施護因情緒激動好急躁而至肝郁化火的粉刺有著優勢:調整心態,建立良好的情志循環非常重要。在性情急躁、心情不暢時建議患者分散注意力,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如游泳、打球等;以靜制動、以陰制陽:如繪畫、書法等幫助患者進行情緒疏導。保持良好、平和、開朗的心態,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2.2 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 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皮膚的代謝。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排便。面部避免日曬過多,做好防曬措施。
2.3 選擇科學的飲食結構 《皇帝內經》就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養盡之。”所以合理的飲食非常重要。應忌食香燥、夜宵、燒烤、油炸之品,少食過甜、過膩的食物,多飲水以幫助排毒。
2.4 女性患者根據皮膚性質在化妝品的使用方面,應選擇溫和少刺激之品,粉質、遮蓋霜易堵塞毛孔不易使用。
3.1 肺經風熱型 多見于青春期男女,皮疹多發于顏面,以炎性丘疹為主,顏面潮紅,粉刺掀熱疼痛或有膿皰,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治宜疏風清肺,清熱解毒。
3.1.1 皮膚護理 清潔皮膚為主,減少毛囊阻塞,每天用水輕柔洗臉。粉刺或膿包處可用棉簽蘸少量氯霉素眼藥水涂抹起到清潔、消炎目的。
3.1.2 外治 丘疹可外搽黃連軟膏(本院制劑:主要成分為黃連、薄荷等)用棉簽點涂于皮疹處,每日1~2次,部分患者外用后丘疹疼痛減輕,忌刺挑丘疹或擠壓膿頭。
3.1.3 飲食 應多食蔬菜如冬瓜、竹筍、薏苡仁粥、水果等易消化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生冷之品。
3.1.4 中藥 宜用開水煎20 min,飯后溫服,避免清熱藥刺激胃部引起不適。每次150 mL分早、中、晚服用。
3.2 腸胃濕熱型 皮疹可見丘疹,膿皰,紅腫疼痛,面部毛孔較粗大,皮脂溢處明顯,部分患者胸背部分也有皮疹,伴大便干結,小便赤黃,納呆,腹脹。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腸化濕,通腑泄熱。
3.2.1 皮膚護理 局部皮膚以硫磺香皂或清水洗臉早晚各1次,保持面部清潔。
3.2.2 外治 選用本院自制粉刺方敷面(粉刺方主要成分:黃連、山梔、薏苡仁等)用溫水將藥粉調成稀糊狀,均勻涂敷于面部,15 min后清水洗凈(鼻孔、眉、眼、口除外)每隔5天1次。
3.2.3 飲食 宜少脂肪,少甜食,多食黃瓜、扁豆、苦瓜等食物。忌食:葡萄、桂圓、大棗等熱性之品,生冷食物。食療方:用玉竹、沙參各10 g,生石膏(打碎)20 g,水煎取汁,加蓮子、百合、白果、山藥、核桃仁各10 g煮沸分次服食。可在清晨服淡蜂蜜水或淡鹽水,保證大便通暢,日行1次。
3.2.4 中藥 宜用開水煎20~30 min飯后溫服,每次100 mL,每天分4次服。
3.3 痰瘀互結型 青春期男性更多見,皮疹經久不愈,炎性丘疹,結節,膿皰,囊腫,膿腫,伴有凹陷不平疤痕或增生,色素沉著,口干心煩,失眠多夢,大便干。舌紅或暗紅,苔薄黃,脈弦滑。治宜:消痰軟堅,活血化瘀。
3.3.1 皮膚護理 局部皮膚保持清潔,粉質化妝品或遮蓋霜不宜使用。
3.3.2 外治 丘疹可外搽黃連軟膏,每日1~2次,黑頭粉刺或小結節無炎癥性反應,外搽中藥無效的情況可選擇挑治。先清潔面部,皮疹處碘伏消毒,用一次性針頭或針灸毫針刺破粉刺頂部,再用粉刺針尾部壓出角質栓。注意:在危險三角區的丘疹禁止挑治。
3.3.3 飲食 宜多食蔬菜如:蘿卜、竹筍、絲瓜、茄子等,可食蓮子苡仁粥,忌食巧克力,油炸、辛辣、燒烤等熱燥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多飲水。
3.3.4 中藥 宜開水煎20 min溫涼服,每日3~4次,每次100 mL。
3.4 陰虛內熱型 多見于青春期后女性,皮疹仍反復發作,尤其月經來潮前皮疹增多,好發于下頜,口周等處。丘疹色紅或暗紅,伴月經量減少,口渴,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清熱滋陰。
3.4.1 皮膚護理 局部皮膚保持清潔,忌擠壓、挑刺口周丘疹。
3.4.2 外治 可選用外搽法或敷藥法治療。
3.4.3 飲食 宜食蓮藕、木耳、絲瓜、番茄、桃子等清熱生津,養陰清熱之品,可食枸杞、菊花粥,葛根湯等,忌食香燥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