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茜,楊 莉,張亞林
(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032)
放化療患者粒細胞缺乏期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護理體會
李 茜,楊 莉,張亞林
(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032)
放化療;粒細胞缺乏期;中西醫結合;護理
放化療是目前治療惡性腫瘤最有效方法,80%的癌癥患者需要進行放化療[1]。2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在治療期間常伴有不良反應,最嚴重的是骨髓抑制導致粒細胞下降,當白細胞總數重度減少、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0.5×109/L,該時期稱粒細胞缺乏期。此期病死率極高,是患者最危險的時期。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使患者安全度過這一時期,對于患者的預后及轉歸具有重要意義。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收治各類惡性腫瘤患者600例,男420例,女180例;年齡6~72歲,平均年齡43歲。化療患者180例,放療患者220例,放療化療同時進行20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粒細胞下降;其中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下降者居多,血小板下降次之。發生粒細胞缺乏期的患者21例。出現發熱13例,口腔感染8例。經抗感染治療及實施相關的護理措施后癥狀消失,無1例因粒細胞下降而死亡。
2.1 放療 目前本科放療方式有2種:(1)傳統的三維適行放療、調強放療、圖像引導放療。(2)2010年引進的螺旋斷層放射放療(TomoTherapy),后者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對鄰近組織損傷小,但價格昂貴,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自由選擇。
2.2 化療 靜脈:最為常用的給藥途徑。有靜滴、微量泵持續泵入、肌內、口服、腔內給藥。
3.1 一般護理
3.1.1 生活護理 囑患者臥床休息,減少活動,保證充足的睡眠,由于患者粒細胞明顯下降,抵抗力較低,身體極度虛弱,影響其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生活上給予必要的幫助。如幫助患者梳頭、穿衣、協助患者大小便、女患者進行會陰沖洗,做好口腔護理。特別要注意避免患者下床或下蹲后因肌無力不能站起來而跌倒。
3.1.2 飲食護理 加強營養,給予高營養易消化飲食。監督并協助患者少食多餐,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和充足的水分。如鼓勵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蔬菜、牛奶、雞蛋、瘦肉、甲魚、蛋白粉和其它高蛋白易消化飲食,加強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經臨床和實驗證實:雞血藤、龍眼肉、黃芪、人參、甲魚可增加白細胞[2]。龍眼肉、花生、紅棗可增加血小板,應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指導。避免油膩,生、冷、硬和刺激性食物。若患者發熱、口腔感染,要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給予適量粗纖維食物,以防便秘而誘發痔瘡或肛裂而引發出血。
3.2 心理護理 癌癥患者除了自身疾病帶來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外,再加之此時處于粒細胞缺乏期,使患者的情緒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和情緒不穩定,部分患者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所以,護理工作中要多與患者交談,了解其心理需求并及時給予幫助,隨時警惕患者情緒的異常變化,對不良情緒加以疏導,增強患者對疾病恢復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若患者晚上不能入睡,睡前適當給予鎮靜藥。
3.3 保護性隔離 將患者搬至單人病房,暫時避免與人群接觸。保持病房清潔、整齊、空氣流通,每日用紫外線消毒病室2次,地面、桌面用消毒液擦拭,保持患者皮膚清潔無破損,定時修剪頭發、胡須、指甲、防止抓傷。飯前便后及接觸污物后及時洗手,預防消化道感染。臥床患者便后給予外陰、肛周沖洗,男患者每日2次安爾碘消毒尿道口,防止尿路感染,天氣變化時,及時添加衣服和被蓋,防止著涼感冒。定時更換病患服及床單,一切物品須經滅菌處理后使用,進行護理操作時,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囑患者飯后漱口,防止口腔感染。3.4 并發癥的觀察與處理 (1)出血:粒細胞缺乏期,常常伴有血小板減少,患者常有出血傾向,因此,筆者除了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外,還要注意觀察有無牙齦出血、鼻衄、瘀斑等及有無內出血如血尿、便血等,還要注意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等顱內出血癥狀,及時報告醫生,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和處理。并做好搶救的準備。遵醫囑用中藥扶正,輸血、應用抗生素抗感染。(2)發熱:此時患者還容易發生皮膚、口腔、咽部感染,要注意有無發熱等感染征象,及時進行處理。若發熱給予物理降溫,如使用冰敷、酒精擦浴,體溫持續不降,遵醫囑給退熱藥,使用退熱藥后觀察體溫下降情況,囑患者多飲水,出汗后,幫助及時更換衣褲。(3)口腔感染:護理上要嚴密觀察口唇、口腔黏膜、舌、牙齦、咽部有無壓痛、出血、充血、腫脹、糜爛、分泌物等[3]。早晚用軟牙刷刷牙,飯后漱口,根據口腔PH值測定選擇合適的漱口液、偏酸者選用碳酸氫鈉漱口水或雙氧水漱口,偏堿者用2%硼酸液,中性者用1/5000呋喃西林液,潰瘍較深用0.5%甲硝唑G注射液30 mL加地塞米松5 mg,慶大霉素16萬μ超聲霧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 min,能有效地消除炎癥反應,促進潰瘍愈合,還可以口含制霉菌素。若口腔潰瘍疼痛難忍者,使用由2%利多卡因15 m L,慶大霉素24萬U,酮康唑0.8 g,維生素B6100 mg,維生素B250 mg研碎后加入生理鹽水500 m L漱口,或飯前用2%的利多卡因直接涂擦潰瘍處,可消炎止痛。也可用菊花、金銀花、枸杞、黃芪泡水喝。本組患者均于7~14 d體溫恢復正常,口腔感染8例通過以上護理措施均取得較好效果。
4.1 重組人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 采用重組人集落刺激因子(立生素)150 ug皮下注射,每日2次。此藥選擇性地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細胞,促進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粒系終末分化細胞的功能。從而達到快速有效提高癌癥放療化療等原因導致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目的。腫瘤放療科將立生素與胸腺五肽、參芪扶正液、黃芪等免疫增強劑聯合使用能顯著提高客觀療效,從而縮短粒細胞缺乏癥的持續時間,加速粒細胞數的恢復,降低合并感染發熱的危險。但此藥使用后也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主要為骨和(或)肌肉酸痛及乏力,個別患者可見皮疹、發熱、流涕或寒戰等感冒癥狀,上述不良反應均較輕微,易于耐受,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停藥后癥狀即可消失,要嚴密觀察并向患者解釋,解除顧慮,積極配合。
4.2 黃芪液足三里穴位注射 據資料報道,黃芪能顯著增加骨髓細胞數及外周白細胞數,對紅細胞及粒細胞系統具有保護作用[4]。有扶正固本健脾益氣之功,能使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的功能得到改善而促進營養物質吸收,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本科采用黃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103223)在足三里穴位注射,通過針刺的機械作用,藥物的藥理作用,穴位的開闔與傳導作用,使三者有機結合,補氣生血,扶正固本,使受損的機能迅速恢復,從而提高了近期療效,提高了免疫功能,在升白細胞方面效果明顯。注射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防止醫源性感染的發生,同時穴位定位要準確,避免重復穿刺。
粒細胞缺乏期是放化療對骨髓抑制引起粒細胞下降程度最嚴重的一個時期,此期,患者免疫力極度低下,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而致患者死亡。放療或化療是腫瘤放療科長期進行的必要的治療手段,對放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有較豐富的經驗,嚴密監測血細胞分析的結果,一旦發生粒細胞缺乏期立即給予有效、積極的處理。治療上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升白藥、升血小板藥的運用、輸血、抗感染、中藥扶正、黃芪液穴位注射及護理措施得當,細致、嚴密、合理的飲食指導等,使8例口腔感染患者得到控制,13例發熱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未發生皮膚感染及出血,經連續2次血細胞化驗結果顯示:粒細胞升至正常。無1例死亡。如此可見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放化療引起的粒細胞下降有顯著的療效,值得推廣。
[1]趙會成 .放化療中如何自我保護[J].益壽文摘,2011,185(8):49.
[2]張銀妹 .腫瘤病人康復期的中醫養生調理[J].遼寧中醫雜志,2005,32(12):1312.
[3]丁慧芳,耿麗 .白血病普通病房與層流病房內化療對比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3(8):1188~1189.
[4]張玉其,張娟 .黃芪注射液的臨床應用[J].河北中醫雜志,2011,23(8):53.
R557
B
1007-2349(2012)05-0074-02
201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