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艷,林明燦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醫院,云南 宣威 655400)
自擬滋腎調經湯治療月經過少103例
朱 艷,林明燦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醫院,云南 宣威 655400)
月經過少;中醫藥療法;滋腎調經湯
月經過少屬中醫婦科學月經病范疇,為婦科常見病,多見于育齡期婦女。指月經周期正常,經量明顯少于既往,不足2天,甚或點滴即凈,也稱“經水澀少”,可伴有月經后期,甚者發展為閉經,應積極治療。本病相當于西醫學性腺功能低下、炎癥或刮宮過深引起的月經過少。西醫采用性激素治療,調節丘腦——垂體——卵巢功能,增加子宮內膜厚度,促進月經來潮,增加月經量,但很多患者難以接受。筆者自2010年7月~2011年6月采用自擬滋腎調經湯治療月經過少103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03例,經各項檢查排除惡性腫瘤和子宮內膜結核,年齡在21~47歲,平均年齡38.7歲;其中有刮宮手術史37例,卵巢囊腫或子宮肌瘤手術史4例,無手術史的62例。
1.2 診斷標準[1]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很少,不足30 m L,甚或點滴即凈。
1.3 治療方法 治以滋腎填精,濡養精血。方用自擬滋腎調經湯:熟地12 g,枸杞15 g,女貞子15 g,仙靈脾10 g,菟絲子10 g,當歸15 g,白芍15 g,山藥15 g,茯苓15 g,甘草8 g。若小腹冷痛,經色暗紅,夾有血塊為寒凝血瘀加桂枝、吳茱萸等溫通血脈;若小腹脹痛,氣滯較甚者加香附、郁金等理氣行滯止痛;若體胖苔膩脈滑,痰濕較甚者加陳皮、半夏、南星等化痰燥濕和胃健脾;若手足心熱,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脈細數,陰虛甚者減菟絲子、仙靈脾加知母、丹皮、地骨皮以滋陰清熱。
2.1 療效標準[1]治愈:經量恢復正常,維持3個月以上;好轉:經量明顯增多或經量恢復正常,但不能維持3個月以上;未愈:月經周期、經量無變化。
2.2 治療結果 治愈41例,好轉5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5.1%。
月經過少屬中醫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在中小城市,特別是農村婦女不夠重視,就診率較低,大多在繼發閉經或不孕癥后才就診。本病相當于西醫學性腺功能低下、炎癥或刮宮過深所引起的月經過少。
祖國醫學認為,月經的產生以腎為主導,《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傅青主女科》又謂:“經水出諸腎”。說明腎氣旺盛,天癸的產生是產生月經的基礎,天癸是影響人體生長發育生殖的一種陰精,來源于先天腎氣,靠后天水谷精氣的滋養不斷成熟充盈。腎為先天之本,既藏先天之精,又藏后天之精,為生殖發育之源,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相互滋生成為月經的基礎物質。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化生水谷精微不斷滋養先天之精。肝主疏泄、主藏血,所藏之血部分下注血海為月經。所以月經的產生以腎為主導,與肝脾密切相關。
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機為稟賦素弱、房勞多產、思慮勞倦等多種原因導致腎虛,精血衰少或脾虛化源不足,終致精血虧虛、血海不盈?!夺t學正傳》云:“月經全借腎水,腎水既乏,經水日以干涸”。故調經之本在于腎,本方以滋腎填精,濡養精血為主。方中熟地、枸杞、女貞子滋腎填精,仙靈脾、菟絲子溫補腎陽,使腎中陰平陽秘精血俱旺,月經自調:近年來大量實驗表明,熟地、枸杞、女貞子、仙靈脾、菟絲子、仙茅等含有植物雌激素[2]。在體內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即抗雌激素活性和擬雌激素活性作用[3]。當歸、白芍養血柔肝、補血調經,二藥與補腎藥合用,甘草調和諸藥?!毒霸廊珪D人歸》中說:“調經之要,貴在補脾胃以滋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盡善矣”。全方治腎為主,兼顧肝脾,使沖任得養,血海充盈,經水如常。同時囑患者注意休息,營養均衡,慎房勞,調暢情志,臨床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2]楊澍,朱國旗,李慶林 .植物雌激素類化合物藥理學功效及作用機制研究概況[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0,29(2):245~246.
[3]王霞,韓淑芬,田義龍,等 .含植物雌激素中藥對腦梗塞大鼠血清中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J].四川中醫,2009,27(4):15~16.
R271.11
B
1007-2349(2012)05-0081-02
201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