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杜舟
(1 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阿拉爾 843300)
(2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三廠,新疆輪臺 841604)
國務院在2010年的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新疆的目標任務之一就是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達到西部地區平均水平,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到2020年促進新疆區域協調發展、人民富裕、生態良好、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鞏固、文明進步。在當前十九省市對口援疆建設背景下南疆的經濟發展有了很大的推力。對南疆的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比較研究,是切實了解南疆縣域經濟狀況,找準發展思路的重要工作。
南疆經濟落后的先天因素之一就是區位條件較差,是自然優勢競爭力的影響因素之一,主要縣域經濟區多數沿沙漠邊緣的小塊綠洲分布,交通不便,加之歷史上經濟底子薄,造成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嚴重。南疆地區難以受到經濟帶的輻射和帶動,因此產業發展較為緩慢,和國際國內市場聯系較為困難,開發難度較大。

圖1 南疆縣域分布圖
南疆地區的主要縣市多分布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部邊緣,屬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常年干旱少雨,蒸發量大,自然條件較為惡劣。
本文采用2001-2010年10年間的數據[1]觀測南疆國民經濟結構的變動情況,具體見圖2:
通過圖2可以看出南疆第三產業比重增長緩慢,第二產業增速快,主要是南疆在調整產業結構過程里,對化石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導致能源等資源性產業的GDP比重較大,但高、精、尖產業依然投入不足,產業結構有待繼續調整。第一產業比重持續穩定下降,有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
本文根據邁克爾·波特、禹新榮[2]等關于競爭力影響因素的分析,以及評價模型的構建方面的研究成果,通過對南疆發展中所面臨的各影響因素的分析,以波特的鉆石模型理論為基礎(見圖3),按照科學、系統、可操作的原則,確定最能反映縣域經濟競爭力內涵的綜合指標,構建出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系統的一個二級層次的評價指標體系。

圖2 國民經濟結構的變動

圖3 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來源鉆石模型
結合波特鉆石模型,考慮南疆部分縣域經濟數據缺失,數據可得性的問題,評價指標采用縣域基本經濟競爭力選取的評價指標建立(圖4),指標選取包括縣域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人口、地方預算內財政收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產業增加值等方面的總量指標、平均指標、速度指標,以實現對縣域經濟發展情況的全方位評價[3]。
為真實了解南疆主要縣域的經濟發展狀況,本文擴大了樣本容量,選取南北疆具有一定代表性30個縣域經濟區進行比較分析,使之更加科學真實。
數據選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1年統計數據及其各地區縣市的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所發布的權威數據。
評價綜合競爭力的方法有SWOT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鑒于層次分析法不考慮各指標之間的相關性,易造成信息的重復的缺點,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將眾多指標轉化成為少數幾個相互獨立的綜合指標,以避免指標信息的重復出現以及避免主觀性和隨意性。
3.4.1 因子分析法的綜合評價過程
因子分析法是設法將原來眾多且具有一定相關性的指標做線性組合,重新組合成一組新的相互之間無關的綜合指標來代替原來的指標。

其數學模型如下[4]:

其中:a1i,a2i,…,api(i=1,…m)為 X 的協方差陣的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ZX1,ZX2,…,ZXp指原始變量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值,原始變量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值,A=(aijp×m)=(a1,a2,…,am),Rai=λiai,R 為相關系數矩陣,λi、ai是相應的特征值和單位特征向量,λ1≥λ2≥…≥λp≥0。
根據特征根≥1或者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5%的準則確定主成分,計算初始因子載荷矩陣,再根據因子載荷絕對值的大小、值得正負符號解釋公共因子的意義;求出綜合評價值,依據估計值可對各被評價對象進行排序比較,得出最后分析結論。
3.4.2 計算步驟
3.4.2.1 選取樣本,確定指標,收集數據。本文選取201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
3.4.2.2 樣本數據標準化變換。為了消除數據量綱的影響,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變換。
設有樣本數據矩陣為X=(xij)mn,即n個指標m個樣本。則標準化數據矩陣為:

標準化變換公式為:

3.4.2.3 得出樣本相關系數矩陣。
設樣本相關矩陣R=(rij)mn,相關系數為:

并且有rij=rji,rij=1。所以,R是對稱矩陣,主對角線上的元素均為1。
3.4.2.4 計算相關矩陣R的特征值和對應的特征向量。
由特征方程式組|R-λI|L=0解出n個特征值:λ1≥λ2≥…≥λn
由線性方程組(R-λI)L=0解出對應的特征向量:L1,L2,…,Ln,公式如下:

3.4.2.5 按累計貢獻率準則提取因子。計算各因子的貢獻率:

并以累計貢獻率

為準則,提出k個因子:

式中:Fj=(Z1j,Z2j,…,Zmj)T,Yt=(y1t,y2t,…,ymt,),這表示第j個因子是標準化指標樣本的線性組合,其系數是特征值λj對應的特征向量Lj的分量。
3.4.2.6 分析因子的經濟意義,用因子進行綜合評價。綜合評價值根據具體數據,可以取第一因子,也可以用k個因子的加權平均值,權重取各主成分的貢獻率bj,綜合評價值為:

計算之前需要對原始數據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檢驗,如果X1、X2、X3等等之間正相交,他們之間就不存在公共因子,做因子分析就,沒有很大的意義。本文對原始數據進行了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KMO 和 Bartlett's Test的檢驗
KOM值為0.708,p<0.001,檢驗結果較好,選取因子可以進行因子分析。運用SPSS18.0得出R的特征根、方差貢獻率和方差累計貢獻率,見表4。

表4 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
3.4.2.7 選擇因子個數。由表2可以看出,前四個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且方差的累計貢獻率已經達到86.983%85%,因此前4個主成分能較為全面地反映指標信息。因為累計貢獻率表示前k個主成分從p個變量中提取的信息累計量在信息總量中的比重,如果該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絕大部分(達到85%),可認為k個因子已經基本反映了原變量的主要信息[5]。
3.4.2.8 計算前4個旋轉后因子載荷量

表5 旋轉后因子載荷量
因子r1為經濟活力指標。子指標包括人口規模、第三產業增加值、社會零售商品總額、財政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因子r2為產業競爭力指標。子指標包括第二產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GDP、人均GDP。
因子r3為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指標。子指標包括萬人醫院床位數、在崗城鎮居民平均工資、萬人衛生人員數、農民純收入。
因子r4為政府管理能力指標。子指標包括政府財政支出、百元GDP財政支出。
3.4.2.9 計算主要因子得分及排序。先計算樣本前4個因子的得分,由于各個因子的貢獻率不同,因而因子的實際得分F=f×各自貢獻率;樣本的綜合得分Z則等于每個樣本分別在4個主要因子上的實際得分之和。四個主要因子得分及綜合得分如下:
表中的測度結果與中郡所2011年全國縣域經濟西部百強縣市基本競爭力排名結果基本相同,符合本文預期。
3.5.1 南疆縣域經濟競爭力整體偏弱
根據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中國縣域經濟網公布的數據,在第十一屆全國各省市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中,僅庫爾勒市占一個席位,第55名;在第十一屆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西部百強縣市中,庫爾勒市排名第5,庫車縣第14,阿克蘇市第46位,喀什市第78位,北疆入圍7個縣市,全區進入西部百強縣市的縣域占全部參評縣域的11%,南疆地區的縣市入圍的比例最低,且排名在不斷下降。究其原因較為復雜。由于西部各省市整體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新疆卻在近年的幾次事件的不利影響及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使得發展競爭力環比有所下降。四川、重慶、內蒙古、廣西和陜西的縣市入圍西部百強縣市的較多,對比之下新疆西部縣域經濟的競爭力整體偏弱。

表6 南疆主要縣域綜合競爭力排名
3.5.2 南疆各縣域經濟發展不均衡
從本文的量化評價指標來看,阿克蘇地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內部的競爭力有著明顯的差異,既有全國百強縣市的庫爾勒市,及西部百強縣市的阿克蘇市和庫車縣,也有國家級貧困縣。在量化指標中,部分北疆的縣域經濟區表現較好,綜合南北疆比較不難發現,凡資源富集區、處于交通樞紐、干線的地區其綜合競爭力就強,其他縣域則較弱;城鎮化發展及工業化程度高的縣域,其基礎設施完備率則高。
通過比較,可將各縣域分類為資源優勢型縣域、區域優勢型縣域、旅游和特色農業縣域及落后縣域。
3.5.2.1 資源優勢型縣域包括庫爾勒市(中石油塔里木油田指揮部所在地)、庫車縣(中石化塔河油田)和鄯善縣(中石油吐哈油田),根據其縣域內的油氣資源,極大地延伸了石油產業鏈,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石油產業對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也快速提高。
3.5.2.2 區位優勢型縣域包括阿克蘇市、喀什市等地區中心城市,他們作為南疆地區重要的商貿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可以充分發揮其地理和投資方面的優勢,以其經濟區(喀什特殊經濟區)的集聚效應,大力發展商貿物流產業及其相關配套的服務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從而快速提高城市的經濟實力。
3.5.2.3 旅游和特色農業縣域,包括庫車縣、和田市、喀什市、沙雅縣等縣域。作為旅游資源豐富,農業基礎較厚的縣域,在深度開發其特色、文化、資源的情況下,可以取得較大的發展。
3.5.2.4 經濟落后縣域包括阿瓦提、新和、烏什、柯坪、尉犁、若羌、且末、博湖、和碩、阿圖什市等,因其基礎過于薄弱,自然環境較差,區位也不佳,則需要慎重審視其發展路徑。
南疆縣域經濟的差距較為明顯,單從GDP來講,要均衡的實現快速發展的可能性很低,但要實現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是較為可行的思路,現提出以下建議:
南疆各縣域的比較優勢不同,應在徹底調查的基礎上探索縣域經濟發展模式。依據經濟競爭力的具體差別,走差異化發展道路。資源優勢型縣域應重新審視資源狀況,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區位優勢型的則繼續加強商貿物流等,在三產發展當中起到交通節點的作用,而不是地域壟斷;對于旅游和特色農業縣域,則在兼顧投入產出效益的情況下,以環境保護為前提進行資源、文化等方面的深度開發;落后縣域則需加強科技文化等投入,轉變觀念,大力改革,充分發揮特長,改善基礎設施等。
從前述分析中可知,工業發展前景廣闊,在拉動經濟發展過程中作用非常明顯。但考慮到南疆生態脆弱,具有一定資源優勢的縣域可走新型工業化的綠色道路,既符合了差異化競爭的需要,也能將資源更有效的利用起來,將污染降到最低。鑒于目前不少縣域內的工業都在起步階段,農業還占較大比重,因此發展上不可盲目追求速度,應以廣大農民的利益放在首位[6]。
南疆不少落后縣域都是以傳統農牧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層次低、結構不合理、增長力弱等劣勢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發展。因此,一方面要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另一方面政府應運用積極的有針對性的政策進行引導,逐步培育其經濟內生增長能力,不斷完善市場機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7]。
南疆大部分縣市的財政收入和地方國民總值較低,金融環境較差。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為契機,利用好中央的優惠政策,積極改革金融制度,另外就是做好招商引資,首先積極制定吸引外部資金的優惠政策;其次,逐步加大對援疆各省市投資的吸引力;再次用好駐疆中央企業的建設投資,利用中央企業對新疆尤其是對南疆盆地的油氣礦產資源開發的機遇加大對南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改善環境。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2011.
[2]禹新榮.縣域產業競爭力研究—以湖南邵東為個案分析[D].長沙,中南大學,2010.
[3]潘志剛.新疆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比較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6.
[4]喻曉玲,李新民,馬瓊.新疆南疆發展區域特色支柱產業的經濟研究(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34-239.
[5]王鵬程,喻曉玲.主成分分析法在新疆南疆旅游產業集聚中心選擇的應用[J].塔里木大學學報,2008(6):68-70.
[6]李曉鴻,劉天,王建軍.對新疆縣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指標綜合評價[J].新疆財經,2008(3):20-24.
[7]黃健英,德青措.對新疆縣域經濟發展差距的思考[J].新疆財經,2010(2):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