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芳 宋冬云(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免疫科,江蘇 南京 20028)
類風濕關節炎(RA)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發病高峰年齡為30~50歲。初發癥狀發生在≥60歲的RA稱為老年類風濕關節炎(EORA)〔1〕。本文對EORA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并與<60 歲初次發病的非 EORA(NEORA)患者進行比較〔2,3〕。
1.1 對象 2006~2009年徐州醫學院二附屬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排除無完整病史及相關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者,92例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RA的診斷標準。其中EORA 45例,男17例,女28例;NEORA 47例,男8例,女39例。兩組病人臨床特征見表1。
1.2 觀察項目 首發關節,晨僵時間,關節腫脹及壓痛、畸形,關節功能分級等;關節外表現;并發病;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標準測定關節功能分級和X線進展分期。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方差不齊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
2.1 性別構成差異 EORA男女之比高于NEORA(P<0.05)。急性起病多見(EORA vs NEORA:35.8%vs 12.6%;P<0.05)。EORA患者首發關節表現在膝關節、肩關節受累有13例(28.2%),NEORA組有4例(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2.2 關節外表現及并發疾病 EORA伴發熱、皮下結節、乏力、體重減輕等關節外表現比NEORA常見,無統計學意義。并發肺間質病變,在 EORA組19例(42.2%),NEORA組7例(14.8%,P<0.05)。并發骨關節炎,在 EORA組 33例(73.3%),NEORA組14例(29.8%,P<0.05)。EORA合并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糖尿病等)比NEORA常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3 兩組輔助檢查比較 見表2。
表1 兩組病人臨床特征(s)

表1 兩組病人臨床特征(s)
組別 n 病程(年)晨僵(h)關節腫脹數 關節壓痛數 關節功能分級Ⅰ~Ⅱ Ⅲ~Ⅳ 關節畸形(n)45 6.3±0.8 5.2±0.8 6.5±0.8 7.8±0.92 21 24 23 NEORA組EORA組47 11.9±1.6 4.9±0.9 5.7±0.8 8.8±1.00 20 27 34
表2 兩組輔助檢查比較(s)

表2 兩組輔助檢查比較(s)
與NEORA組比較:1)P<0.05
)〕EORA組 45 63.2±9.10 28.8±3.8 380.7±94.7 36.5±3.6 21(46.7)24(53.3)19(42.2)1)組別 n ESR(mm/h)CRP(mg/L)RF(IU/ml)抗CCP(U/ml)X線分級〔n(%)〕Ⅰ~Ⅱ Ⅲ~ⅣX線或HRCT肺間質病變〔n(%NEORA組 47 57.8±3.73 26.5±4.4 308.3±101.7 36.3±3.9 16(34.0)31(66.0)7(14.8)
我國RA患病率為0.32% ~0.36%,低于歐美白人的1%,EORA占患者總數的40%〔4〕。本文分析結果來看,EORA組與NEORA組相比有以下特點:①EORA組男性居多;②急性起病多見;③EORA患者首發關節表現在膝關節、肩關節受累;與國外學者研究基本相符〔5,6〕。
EORA伴隨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高于NEORA。①EORA合并骨關節炎明顯增多。骨關節炎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關節疾病,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60歲達50%,而在>75歲人群中,80%患有骨關節炎,膝關節受累在臨床上最常見〔7〕。而以膝關節起病的EORA易被誤診為骨關節炎,因而對老年患者,出現膝關節持續腫脹,經休息及非甾體抗炎藥不能緩解者,應考慮到早期EORA的可能。②EORA合并肺間質病變發生率高,其中老年男性多于老年女性。RA肺間質病變的發生是非常常見的,通過尸檢研究發現RA合并肺間質病變的發生率高達35%,前瞻性的研究發現通過高分辯CT(HRCT)檢查,RA合并肺間質病變的發生率更高〔8〕。本文資料也表明沒有呼吸道癥狀的RA病人尤其是EORA病人通過HRCT檢查可發現合并早期的肺間質病病人。這對RA病人采取的治療方案及判斷預后都很有意義。③本研究發現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兩組病人無明顯差異,EORA的發生率稍高一些。van Doornum等〔9〕研究表明RA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是增高的,并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具有相關性,利用抗風濕慢作用藥物有效地治療RA似乎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RA患者出現心血管事件的比率仍然是健康對照組的2倍〔10〕。
關于RA的最新治療,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提出了其治療的主要手段仍是應用改善病情抗風濕藥(DMARDs),一旦RA確診,應盡早使用化學合成類DMARDs。但是,在RA的最早期階段,確診并不容易,認為在疑似RA時,也完全可以開始足量DMARDs治療;并且認為大劑量(20~30 mg/w)甲氨蝶呤比小劑量(7.5~15 mg/w)治療RA更有效〔11〕。EORA病人年齡大,合并疾病多,肝臟代謝功能及腎小球清除率降低,對藥物的耐受性差等諸多原因,用DMARDs一定要慎重選擇,尤其是甲氨蝶呤較大劑量的選擇,并且要注重個體差異。及時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以便減量或停用副作用大的藥物。治療EORA的主要目標是使患者病情緩解的同時,要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Olivieri I,Palazzi C,Peruz G,et al.Management issues with 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an update〔J〕.Drugs Aging,2005;22(10):809-22.
2 施桂英,袁國華.老年類風濕關節炎〔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1997;2(3):3-5.
3 栗占國.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J〕.老年醫學與保健,2003;9(3):137-9.
4 栗占國.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治進展〔J〕.實用老年醫學,2008;22(1):7-10.
5 Filipowicz-Sosnowska A,Rupiński R.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J〕.Pol Arch Med Wewn,2008;118(1):36-42.
6 Bajocchi G,La Corte R,Locaputo A,et al.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clinical aspects〔J〕.Clin Exp Rheumatol,2000;18(4-20):49-50.
7 張奉春,費允云.老年骨關節炎的診治進展〔J〕.實用老年醫學,2008;22(1):11-3.
8 Brown KK.Rheumatoid lung disease〔J〕.Proc Am Thorac Soc,2007;4(5):443-8.
9 van Doornum S,Jennings GL,Wicks IP.Reducing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rde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Med J Aust,2006;184(6):287-90.
10 張卓莉.關注風濕性疾病的長期并發癥〔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1):1-2.
11 Smolen JS,Landewé R,Breedveld FC,et al.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synthetic and biologic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J〕.Ann Rheum Dis,2010;69(5):9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