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文
2012年亞洲非傳統安全研究年度會議綜述
■本刊記者/文
2012年7月30日至31日,2012年亞洲非傳統安全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共同舉辦。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學部委員張蘊嶺教授發表了題為“迎接非傳統安全新挑戰”的主旨演講。在演講中,張蘊嶺教授指出,非傳統安全在全球、地區和國家三個層面上遇到挑戰,而應對挑戰需要合作,尤其是在全球性問題層面。在所有挑戰中,可持續發展是人類所共同面對的最嚴峻挑戰,全球各國應通力合作創建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會議共設四個討論議題:氣候變化、環境安全和自然災害;經濟危機與人類安全;能源與人類安全;對人類安全和沖突管理的解決方法探討。在氣候變化、環境安全和自然災害議題的討論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J.杰克遜·尤因研究員提請大家注意:可以清楚地看到,伴隨全球的氣候變化,人口流動是當前最顯著的社會挑戰,因工作遷移的人群和潛在的難民群體正在不斷增加和擴大,這將伴隨著氣候變化成為不可避免的伴生問題。
在經濟危機與人類安全的議題中,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的余瀟楓教授就金融危機的案例進行了分析,他同時指出非傳統安全危機為豐富安全理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野,并且在實踐操作層面也拓展了公共危機治理的領域。因此,增強一國非傳統安全危機的治理能力變得至關重要。
在能源與人類安全的議題中,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查道炯教授就東亞峰會地區的能源貿易進行了專題介紹。他指出,近年來東亞峰會地區的區域能源貿易快速增加,得益于市場需求、貿易自由和貿易便利等原因。然而,東亞峰會地區的能源市場仍然存在能源供給的水平不高、齊心協力的意愿欠缺、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若要建成一個集成的能源市場就迫切需要解決以上問題。
在探討對人類安全和沖突管理的解決方法議題時,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麗薩·A.亞歷山德拉女士談到R2P(國家保護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問題[1]。雖然目前R2P原則已經為世界各國的領導人所廣泛接受,但最近在如何執行與貫徹問題上,該原則遭遇了巨大的挑戰。她指出,鑒于目前許多國家就R2P原則理解與接受方面的分歧和現實情況(如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實例),對于R2P的討論是十分必要的。
圍繞上述議題,與會代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全球化的發展不斷為非傳統安全的研究帶來新的內容和新的挑戰,非傳統安全問題常常與傳統安全交錯發生,給各國政府、國際社會應對這些問題帶來巨大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會議從多方面對非傳統安全的研究給予了有益的補充,意義重大。
[1]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深深觸動了國際社會,在國際社會的長期努力下,2005年9月,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180位各國元首無異議通過的大會公報里,正式規定了R2P在聯合國框架內的基本原則。
(責任編輯:徐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