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7月15日在北京首發。我家就住在杭州文二路博庫書城附近,傍晚就跑去買了來。《現代漢語詞典》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工具書,它更是學習之書、文化之書,我買過很多個版本;在我所購的一百多種辭書中,它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
看詞典的變遷,可見社會的變遷、人類的變化、文化的交融。新版詞典共收單字1萬3千多個,收錄條目增加至6萬9千多條,增收新詞語近3000條,修訂規模空前,其中既收有“雷人”、“給力”等網絡熱詞,也收入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PM2.5(在空中飄浮的直徑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等“洋文”。
我特別查閱了一下,NBA(美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依然保留著,而純中文的“美職籃”并沒有收錄。你瞧央視轉播NBA的時候,都已乖乖地用“美職籃”來代替了,因為一批沒文化而管文化的人在竭力反對“洋文化”,見到洋文就氣不打一處來。現實生活中如果碰到這樣的情形,我會直接說:請問,你想把“B超”改成什么?我那斗大的字認不得幾個的老母親,到醫院做檢查,“做B超”都說得很溜,你以為我老媽“崇洋媚外”?英文的ABC她更是認不得兩個。
這次修編,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許多極具特色的香港及臺灣地區的詞語條目被收錄其中。粵港澳地區對普通話影響很大,除第5版已收的“埋單、炒魷魚”等以外,第6版又增收了“八卦、搞掂、狗仔隊、無厘頭、手信”等等。而來自臺灣地區的新條目,有“嗆聲、力挺、糗、捷運、劈腿、軟體、硬體、管道”,以及與選舉文化有關的“拜票、謝票、站臺”等等。看看人家向下的“拜票”活動,多么生動可愛。也很巧,早兩天剛剛與一位去臺灣讀研的前同事討論過“捷運”這個詞是否完全等同于大陸所說的“地鐵”,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標準答案”是:“臺灣地區指城市鐵路。”
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對語言的影響力極為巨大。一個改革的、開放的國家,對外來文化一定是敞開胸懷,吸收接納的。在我國,“干部”是一個老掉牙的詞語,可是,有多少干部卻并不知道“干部”就是一個外來詞,它是從日文中移用過來的。那種所謂“純潔漢語”的主張,就是不愿意看到ABC之類的外來“洋文”。呵呵,好的,您不愿意的話您就帶頭不使用,比如最初由印度人發明、后來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之后再經歐洲人將其現代化的阿拉伯數字,對我們來講是標準的“外來語”,您想純潔漢語,那您就永不使用這些阿拉伯數字,我對您表示佩服。
語言的保守主義,注定是不會有什么前途的。因為他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文化保守主義,一種思想保守主義。
那么,修編《現代漢語詞典》的人,是不是也含有某種文化保守主義呢?一方面,源自西方的“母親節、情人節”等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的詞收進去了;另一方面,同性戀者使用的“同志”一詞未被收錄,“剩男”“剩女”等詞“因不夠尊重人”也沒收錄。我以為,這就是修編者觀念的保守與落后。廣泛使用的詞語,是一種客觀存在;如果以“不夠尊重人”為標準來決定收不收詞語,那么,這本《現代漢語詞典》有數不清的詞語要“滾蛋”——“滾蛋”這個詞也不該出現在第6版的第493頁。
所以,我堅信,同性戀者使用的“同志”一詞,遲早是要被收錄的。
《辭海》的慣例是每10年修訂一次。我建議《現代漢語詞典》今后每5年修訂一次、出個新版——常出常新。時代變化一日千里,而文化交流千里不用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