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霞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義烏 322000)
產品設計是人為了生存發展而對以立體工業品為主要對象的造型活動,是追求功能和使用價值的重要領域[1]。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專門從事產品外觀造型設計。它對學生要求是:有一定的美學鑒定能力、形態創造能力,突出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所從事的產品外觀設計一般以小產品為主,基本不用掌握工程結構方面的知識,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難度。高職教育完成能勝任產品外觀造型設計師的人才培養。高職院校的產品造型設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雖說有本科院校的指導,但我們不能照搬照套。高職院校有自己的人才培養要求,有別于本科院校的“寬”。因此,尋找一條適合的,有高職特色的產品造型設計的人才培養之路就成為當務之急。
義烏的小商品名揚海內外,各類小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逐漸發展成為國際性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企業要發展壯大就需要進行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集小商品的設計、加工和銷售一條龍。一方面,義烏市場急需產品造型設計方面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由于義烏只是縣級市,其地理位置不具備競爭優勢,對人才的吸引也不強,產品造型設計方面的人才供需矛盾相當突出。隨著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深入,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強與義烏本地的小商品缺乏自主設計之間的矛盾也將日趨激烈,急需產品設計人才培養的本土化。
根據義烏及周邊地區對產品造型設計人才的需求情況和專業的教學實踐,我們形成了如下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示意圖。在示意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人才培養模式形成的思路,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義烏及周邊地區的人才需求規格產生了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根據人才的培養目標提出相應的培養要求;為了實現培養要求,制訂了相應的培養方案;通過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得到我們預期的人才培養結果。同時我們的人才進入社會后又有相應的信息反饋,包括用人單位和畢業學生的信息反饋,從而進入新一輪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和改革。如此循環,從而達到學校、用人單位和學生三贏的格局。我們的宗旨是:立足地方,辦出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專。

圖1 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示意圖
根據義烏及周邊地區的人才需求指導專業建設計劃,使得該計劃科學合理,內容充實,對專業建設具有方向性的指導作用。專業建設計劃務必定位準確,能適應義烏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需求。專業主要針對義烏市場的小商品的設計和生產做文章。經過認真、細致的調查后,將專業發展方向分為:工藝品及禮品的設計和制造、飾品的設計和制造。工藝品及禮品、飾品在義烏的發展勢頭相當猛。據我們了解,浙江華鴻工藝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迄今企業的固定資產已近十億,企業的出口和內銷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在義烏像這類企業比比皆是。這些企業對產品造型設計類的人才的需求相當大,對于我們的畢業生,它們就可基本接納。在義烏,飾品企業的發展也相當好,如星光、慶琳等一些大、中、小型企業,他們也急需設計類人才加盟他們的企業。人們對美的追求是不會停止的,也就預示著工藝品及禮品、飾品行業是不會退出人們的生活視線之外的,因而對造型設計類的人才的需求也將是長盛不衰的。
產品造型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產品造型設計特別是小商品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且具有實際應用設計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能從事工藝品、飾品等小商品的設計和生產經營相關企業的產品設計開發、制造和經營管理的技能型專業技術人才。人才培養目標明確,符合社會需要。理論以夠用為原則,以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為核心目標,為義烏及周邊地區輸送大批優秀的產品造型設計方面的優秀人才。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人才培養方案必須體現培養目標要求。為了體現培養目標的要求,通過《大學生修養》、《鄧小平理論》、《法律基礎》、《大學語文》等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人文和科學素質,使學生既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品德,又具有極強的服務意識、創業意識和開拓進取精神。在掌握了相關小商品設計與制造的基本技能外,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工藝品、飾品設計的基本理論,掌握工藝禮品、首飾及各類裝飾品設計與制造必需的專業知識,具備初步應用設計能力。 開設《產品攝影》、《產品展示》、《CI設計》、《室內設計》等相關設計與實踐課程,以加強學生相關職業拓展技能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的繼續發展。懂得相關市場營銷和企業管理及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利用地域優勢,安排學生在寒、暑假及平時的閑暇時間到義烏及周邊地區企業的生產第一線進行設計實踐和生產實習,與企業的員工和老總面對面地接觸,開展校企之間的設計賽事,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設計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和實踐能力。有些同學還萌發了畢業后自主創業的想法。
課程及實踐環節的設置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執行。同時根據每年的教學實踐,對課程和實踐環節的設置進行了一些修改和調整,使其設置更為合理,使教學計劃更好地體現高職特色,體現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能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突出應用性和針對性,貫徹產學結合的思想。
產品造型設計是個外延很廣的專業,要求學生要有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動手能力,以便出去以后有較強的學習和適應能力,適應不同用人單位不同產品的外觀造型設計,而這種要求對高職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通過開放循環式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和實踐,使得專業學生的培養能及時根據市場反饋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通過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校期間就已掌握企業的崗位技能,求職意向與企業的崗位需求基本一致,同時能發揮職業拓展能力,在本職崗位上帶給企業更多的驚喜。專業學生普遍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供不應求。
我們培養的人不是標準化和格式化的學生,必須根據市場的需要,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義烏的本地制造企業主要集中在小商品的制造,包括各類工藝品、飾品、禮品、日常用品、小家電等,其技術含量不是很高,但銷售量卻非常大。上述商品同質化競爭嚴重,相關企業面臨的挑戰除了國內同行之間外,還有國外同行之間的挑戰,商品之間的競爭主要通過新穎的外觀設計和低廉的價格取勝。在技術平等的情況下,正是設計產生了競爭優勢。產品造型專業在專業方向的選擇上就充分結合這一特點。
在上述兩個專業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隨著時機條件的成熟,我們還根據義烏及周邊市場發展的需要,拓展新的專業發展方向:玩具設計與制造、小家電的設計與制造和家具的設計與制造等,使專業的發展與地方的經濟發展和人才需要緊密地結合起來。
2004年德國紅點獎的主席彼得.萊克教授為制造性企業創造了這樣一個方程式:設計+品質=更輝煌的商業成果[2]。義烏的這些小商品制造企業要想脫穎而出,繼續做大和做強,在全球化的競爭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設計是一個不可缺的因素。立足于義烏及周邊地區,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進行產品造型設計的專業人才培養,就成為義烏從制造走向創造這一目標的強有力的助推器。
[1]程能林主編.工業設計概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胡小惟.創意英國路.design產品設計[J].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