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馮 凡

工商管理碩士(MBA)是一種應用型管理學碩士學位,MBA教育是世界各國管理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其目標是通過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式培養職業經理人。本文,筆者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對高校MBA教育的發展進行分析。
1.優勢分析。
(1)政策優勢。河南財經政法大學于2004年成立河南財經學院MBA教育中心,并給予較大的辦學自主權。市場化的用人體制和靈活的教師聘用制度使MBA 教育中心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學院文化。
(2)良好的學院文化和社會聲譽。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由原河南財經學院和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合并組建。作為河南省屬唯一一所財經政法類大學,該校形成了文明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為MBA教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3)優異的師資力量。MBA教育中心在考核、選聘任職教師的過程中,嚴把質量關,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和創新的教學方式方法。
(4)廣泛的國際合作。積極開展校際合作辦學活動,與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等國家的大學及文化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關系,為MBA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2.劣勢分析。
(1)全國性MBA教育品牌尚未樹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為全國重點本科二批高校,MBA 教育發展較晚,綜合實力相對較弱,加上宣傳力度有限,使其對全國的輻射力、綜合能力在全國的排名和社會影響力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課程結構不夠完善。主要是非學位課程中的選修課課程種類較少,學生不能自主選擇。
(3)學術與教學脫節。一些MBA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學術科研能力很強,但是在MBA教學中不愿或難以將研究成果與學員分享,或者研究的項目高深難懂,疏于應用實踐。
(4)MBA 校友資源利用不充分。沒有專門設立針對校友的交流平臺,如建立MBA 校友網站論壇、定期組織校友交流活動等。
1.戰略指導思想和發展定位。努力實踐“知理、明勢、智行”的辦學理念,快速實現跨越式發展,打造河南財經政法大學MBA教育的特色品牌;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發展優勢、突出特色,繼續保持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優勢和特色;以現代研究生教育為核心,大力發展全日制MBA、在職MBA研究生教育,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項目,實現教育多元化,拓展EMBA 等其他教育項目;利用本校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優勢,以培養人才為中心,以教學科研為重點,著力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MBA教學研究型示范點。
2.戰略構建的原則。
(1)前瞻性原則。MBA 教育規劃應具有較強的超前性和預見性,要展現校園建設藍圖,展望學校事業發展前景。同時,要從實際出發,在實事求是分析評價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發展目標,謀劃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舉措。
(2)全局性原則。MBA 教育的發展建設必須與國家和河南省的方針、政策、要求等相吻合;要符合學校總體發展戰略、定位目標,把MBA教育的發展寓于學校全局發展之中。
(3)協調性原則。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綜合平衡各方面的因素,推動學校發展和建設的協調、健康、快速進行。這要求在制訂MBA戰略規劃時應考慮周全,統籌兼顧;立足眼前,放眼長遠;突出重點,兼顧一般。
(4)特色性原則。MBA 教育戰略規劃要繼承歷史,立足現狀,開創未來,彰顯特色,不能千校一面,也不能貪大求全。在對MBA教育進行定位時,要科學定位,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力求給人以名副其實的“名片”,深刻鮮活的“面孔”。
(5)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MBA 教育自身可持續發展觀,是發展應遵循的永恒理念。MBA教育中心在發展中既要用足、用好當前的資源,又要為未來發展留下后備資源與拓展空間。
3.戰略目標和步驟。
(1)MBA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河南財經政法大學MBA教育發展應立足校情和MBA 教育中心實際,明確自身定位,遵循“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宗旨,抓好教學質量與教學服務,凸顯教育特色,加快國際化進程,逐步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為河南省高層次經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優質的教育平臺。
(2)MBA教育發展的近期目標(2010年—2015年)。凝練辦學理念,創新辦學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學科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學科特色,提升科研水平,擴大社會影響,初步確立河南財大MBA教育品牌。
(3)中長期目標(2015年—2020年)。在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實踐水平和服務地方社會的能力的基礎上,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MBA 打造成為主干學科專業優勢突出、特色鮮明、規模適度、定位合理、充滿生機、多學科協調發展、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學實踐型MBA 教育培訓機構。實現MBA 在校生總規模保持在1 500人左右,專任教師50人以上,具有博士學位或副教授以上技術職務的教師達到100%,各學科均有國內外知名的學術帶頭人,學術梯隊結構合理。
1.實施人才優先戰略,在培育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方面實現突破。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核心與根本,MBA教育培養的是高層次務實性的管理人才,這就要求從事MBA教學的教師具有較高的研究和教學綜合能力。除了要求教師應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掌握本領域最新的理論發展動態和前沿知識外,還應具有一定的管理實踐或管理咨詢經驗。
2.實施品牌效應戰略,在提升核心競爭力水平方面實現突破。MBA教育的品牌和形象是人才培養過程中最具價值的知識資本和知識產權。MBA教育要立足本土、走向世界,必須以學校定位為前提,以校園文化為基礎,以優勢學科為核心,以優秀師資隊伍為保證,實現全方位、系統化的品牌形象提升,從而在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
3.實施資源整合戰略,在創新課程體系和職業發展方面實現突破。
(1)課程設置與培養方式。與時俱進,不斷改進課程結構,繼續進行創新型課程研究開發,增加對傳統知識的培養及對社會責任、人文素養、商業道德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課程內容。
(2)優化組織管理布局。圍繞MBA辦學定位、發展目標,建立健全MBA教育中心組織結構,以適應日益增長的招生規模的需要。
(3)就業指導服務方面。職業發展工作是MBA質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專門設立MBA職業發展中心,在學校、企業和MBA研究生之間搭建一個聯系密切的交流平臺。
4.實施競爭化戰略,在招生規模和國際化發展方面實現突破。
(1)擴大招生規模,改革招生形式。MBA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職業管理人員,而我國現行的MBA入學考試要求的綜合理論知識較多,導致真正需要深造的實際管理人員因為工作繁忙沒有備考時間而處于競爭劣勢;而一些剛剛畢業的學員由于理論知識儲備和備考時間充足,即使沒有實際管理經驗也能順利通過聯考的“分數線”。因此,應嚴格控制生源素質,科學選拔優秀人才;適當降低筆試的要求,使考試科目簡單化,將筆試的重點放在考查知識的應用性方面。
(2)推動國際化戰略。學校的國際化不是指招生制度、教學活動的照搬模仿,而是辦學理念要體現國際化的精神,如選用國際通用教材和國際經典案例、聘請國際一流師資、與國際一流大學聯合培養學生等。應努力克服地域問題帶來的理念、方法的落后狀態,有步驟地開展國際化交流,引進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樹立適應本校實際的國際化MBA教育品牌。
5.實施市場化戰略。在教學環節中增加實踐課程,邀請更多實業界人士參與教學工作;結合市場需求推進師資隊伍建設,鼓勵MBA 教師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積累實踐經驗;通過舉辦企業論壇、建立實踐基地參與等形式,與企業、社會建立良性聯系,樹立自身品牌形象,建立良好社會聲譽,從而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