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生錄:完善制度和審查程序做好規范性文件審查工作 瓜州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董生錄撰文說,要抓好以下環節,促進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是人大常委會要把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工作列入總體工作部署,擺上重要議程,加強組織協調,明確任務要求,切實做到領導到位、措施到位、人員到位。二是加強備案審查工作機構建設,增加相應編制和經費,建立專門的審查機構負責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并改變“一人委”格局,配足配強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法律素質和相關知識的專業人員從事備案審查工作。三是研究和制定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的相關制度,對規范性文件報備的范圍、時限、內容、審查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使之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規范性文件的監督、審查、處理等工作的開展。同時,要配套建立報備督查、備案催報、補報通報、備案接收登記、存檔、文件備案受理通知和回執等各項具體工作機制。以報備率、及時率和規范率為標準,切實做好規范性文件報備工作。四是逐步摸索出一套較為有效的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程序,使備案審查各階段、各環節的工作扎實有效開展。在具體審查工作中,建議至少堅持好五個步驟:備案文件的報送,即在規范性文件發布后規定時間內,政府須向人大常委會寫出備案報告,連同規范性文件文本、說明及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法律依據報人大常委會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委員會;接收登記與分送,對報送的規范性文件由人大常委會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委員會統一接收登記,分管領導審簽后及時送有關委室;初審,由相關委室進行初步審查,并經備案審查委員會再次審查后,向主任會議提出審查報告;主任會議審查,主任會議對提請審查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后,提出處理意見;送發備案函,如規范性文件經審查通過的,以人大常委會的名義向政府發準予備案函。
李建慷:強化處理和約束機制使審議意見得到有效處理 成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李建慷撰文說,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一府兩院”對審議意見的認識和研究處理不到位,人大對審議意見辦理的跟蹤落實不夠等原因,常委會形成的審議意見不同程度地存在落實難、難落實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審議意見本身質量不高。說好話的多,抓問題的少;人云亦云的多,獨到見解的少;隔靴搔癢的多,一針見血的少。所提的批評、意見和建議如蜻蜓點水,不深入,不具體,很少有能夠促使“一府兩院”真正達到改進工作的程度。另一方面審議意見交辦后缺乏跟蹤監督機制。根據多年的工作實踐,結合自己對監督法的學習,文章認為,落實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要重視審議意見的合法形成。以往各地人大對審議意見的形成并沒有統一的模式,有的是組成人員在會上口頭提一提、講一講,“一府兩院”的領導聽一聽,寫一寫,就算完事了;有的是將審議發言逐一列出,原樣照抄,函送“一府兩院”;有的是由主持會議的人歸納,辦公室或工作機構會后將歸納的結果送達交辦,做法各異。然國家權力機關實行的是合議制,議事和表決必須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審議意見只有經過法定程序,由“個人意見”上升為權力機關的集體意志,才能具備一定的法律效力。但長期以來法律對此沒有明文規定。2010年甘肅省實施監督法辦法出臺后,才算正式解決了這一問題,為審議意見的合法形成提供了法律依據。二要健全審議意見的處理機制。實行限期處理制度。對常委會會議的審議發言,常委會工作辦事機構要認真進行梳理,對一些有觀點、有新意的發言盡可能詳細列出,保持原汁原味,形成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審議意見。從整理、起草、征求意見、主任會議討論、簽發到轉交“一府兩院”及有關部門,整個過程要在十天內完成,以確保審議的時效性。對一些比較具體的、能看得見、馬上能夠辦理的,要求辦理部門立即處理,一般性問題應在兩個月內處理完畢,難度較大的在三個月內處理完畢,之后將處理結果報人大常委會。要形成“一府兩院”研究處理審議意見的制度。按照監督法相關規定,“一府兩院”要對專項工作報告的審議意見認真研究處理,并限期向常委會報告處理結果。要針對審議意見的內容,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予以落實,對處理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要及時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實行處理情況匯報制度。把聽取和審議常委會會議審議意見處理情況,作為下一次或下下一次常委會會議的一項議程予以安排,要求承辦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要面對面地向常委會匯報審議意見的處理情況。經過表決,常委會組成人員對處理不滿意的,予以退回重新處理,直到滿意為止。三要實行主動督辦制度。人大常委會的相關工作機構要根據常委會的要求,切實負起督辦審議意見處理的責任。常委會工作機構督辦審議意見的處理,可以通過聽取“一府兩院”承辦機構的匯報,對審議意見的研究處理情況進行跟蹤問效;通過調查視察,了解審議意見所反映的問題是否得到處理,所提出的建議是否得到實施;對督辦中發現的問題除向具體辦理部門提出建議外,還要向主任會議提出報告,由主任會議根據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四要強化約束機制,防止處理工作中敷衍塞責現象的發生。人大常委會有關職能部門每年要有針對性地組織代表開展專題調研或視察,召開座談會,征求各方面意見,對審議意見處理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印發意見建議處理情況通報。在每年的年底或年初人代會上,要對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處理較好并取得明顯效果的單位給予表揚,對處理較差的單位通報批評,追究責任。對遲遲不處理或敷衍應付的部門和單位,要按照監督法的要求,提出詢問和質詢。對明顯違反監督法規定的行為,要責成有關部門予以追究。對屬于人大常委會任命的部門或單位負責人,可要求其作出檢查,必要時可啟動罷免程序。五要通過媒體監督有效處理審議意見。要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和人大簡報等媒體,及時向人大代表、全社會公開審議意見書的內容及“一府兩院”處理審議意見所采取的措施、進度、存在的問題,讓全社會都參與到監督審議意見的處理工作上來。
趙遵國:完善宗教工作體制發揮宗教界作用保障甘肅省宗教事務條例的貫徹執行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調研員趙遵國撰文說,甘肅省人大常委會經過兩次審議,于2011年9月29日表決通過了《甘肅省宗教事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要使《條例》得到全面貫徹執行,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搞好《條例》的宣傳教育。結合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活動使《條例》的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通過在新聞媒體開辟專欄集中宣傳、編印分發宣傳材料、組織專家學者進行宣講,開展知識競賽、“農家書屋”進宗教活動場所等活動,建立“寺觀教堂書屋”與“和諧寺觀教堂”等多種形式,整合宣傳資源,拓展宣傳陣地,有針對性地加強宣傳教育,廣泛宣傳國家宗教事務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宣傳《條例》和政府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宣傳全國性宗教團體的相關教規制度,提高宗教界人士、信教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營造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良好氛圍,使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成為廣大僧俗群眾的共識。二是完善宗教工作體制機制。要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工作,必須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形成各部門協同配合、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目前,甘肅省宗教事務管理機構的設置還不盡統一,尚需做好以下工作:加強和改進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省宗教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研究新形勢下《條例》貫徹執行的特點和規律,統籌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要經常聽取情況匯報,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保障和推動《條例》的貫徹執行。完善由黨委統戰部牽頭的宗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對重要政策提出建議,對《條例》貫徹執行工作統一部署,并抓好督促檢查。積極推進縣、鄉、村三級宗教工作網絡建設。在宗教工作任務重的縣級政府、部分鄉鎮和行政村設立宗教工作專門機構,配備人員,保證經費。同時,嚴格落實城市社區、工業園區、規模以上企業、有關高校宗教工作責任,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條塊結合的基層宗教工作管理體系,確保《條例》的貫徹執行有機構管、有人員抓,能抓到基層、落到實處。三是建立健全宗教事務行政執法機構。在編制受限的情況下,省和各市、州宗教事務主管部門可以在現有編制員額內進行適當調整,明確專門的行政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并制定執法人員責任制。各市、州宗教事務行政主管部門都要建立執法監察(稽查)機構,為宗教事務行政執法提供組織保障。并支持執法人員的工作,在經費、設備、設施、交通工具和工作條件等方面給予全力保障,關心他們的疾苦,為他們排憂解難,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環境。四是發揮宗教界貫徹執行《條例》的主力軍作用。貫徹執行《條例》,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是主力軍。我們要強化措施,培養一大批愛國愛教的宗教界代表人士,支持和幫助他們學習宣傳《條例》,探索和諧理論,樹立和諧理念,推廣和諧價值,發揮他們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要堅持政治上關懷、生活上關心,為宗教界辦實事辦好事,幫助寺院解決交通、飲水、用電等一系列實際問題,將低保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延伸到寺院,并向宗教界人士發放生活補助,幫助困難教職人員解決社會保障問題,真正落實好《條例》規定。同時,采取座談、走訪、交朋友等方式,加強與宗教界上層人士的溝通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通過他們站出來做信教群眾工作,為貫徹執行《條例》,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社會穩定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