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全明
湖北省襄陽市有全國、省、市、縣、鄉五級人大代表8585名,分布在各市各條戰線各行各業,他們是人大工作的主體,是市縣鄉三級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加快襄陽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在會議期間的工作和閉會期間的活動,直接關系到襄陽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如何把代表閉會期間的作用發揮好,代表法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為本行政區域內的代表執行代表職務提供必要的條件。”什么是“必要的條件”?我們的理解就是代表在閉會期間活動有陣地、聯系群眾有窗口、執行職務有平臺。為此,襄陽市人大常委會按照“把代表組織起來、活動開展起來、作用發揮出來、形象展現出來”的總體要求,把創建“代表之家”作為發揮代表作用的重要基礎,努力打造代表閉會期間的活動“主場”,不斷推進“代表之家”規范化建設,促使代表履職常態化。
以“代表之家”為陣地,高標準抓好硬件建設。
建設“代表之家”,硬件是基礎。換屆之初,襄陽市人大常委會針對基層人大代表“有組織無陣地,活動難以開展”的實際,提出每個代表小組都要有相對固定的活動陣地。為了在本屆實現這一目標,“代表之家”分為三步走:首先是辦好試點。要求各縣市區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的地方先辦二至三個試點,并提出五條建設標準:一是設施齊全。要求有場地、有桌椅、有必備器材、有書籍刊物和相應的資料柜、牌子。二是計劃管用。每個“代表之家”都要有一份年度活動計劃,用以指導“代表之家”活動開展。三是制度配套。建立健全代表職責、代表聯系選民、代表評議工作、代表調研視察、代表學習、代表接待選民等9項制度。四是理念先進。要求每個“代表之家”都要有代表親自撰寫的履職理念或者座右銘,統一制成牌子,把它作為對選民的承諾。五是資料齊全。即建立“六薄、一記”,“六薄”,即代表活動、來信來訪、學習活動考勤、接待選民、批評建議、代表述職登記簿;“一記”,即代表活動記錄,每次活動都認真記錄,作為年底代表考核評先和連任的重要依據。各地按照這個標準辦好試點,循序漸進,逐步推開。樊城區在太平鎮、屏襄門辦事處精心辦好試點,在全市率先啟動了“代表之家”創建工作,全區10個鎮辦事處建立13個規范的“代表之家”。第二步:觀摩評比。各地辦起試點后,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市縣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和代表工作機構負責人巡回檢查觀摩,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發現和推廣典型,對于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及時督促改進。3年來先后組織了6次檢查觀摩活動,提出指導意見13條,下發工作通報7件。第三步:全面鋪開。市人大常委會作為工作目標,要求各縣(市)區全面推進“代表之家”建設。各地本著先易后難,先城市街道后農村,先平原后山區的原則,穩步推進。對于經濟條件較好的地方,開辟新址,使“代表之家”專場專用,為代表履職提供便利;對于經濟基礎不強的地方,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實行一室多用,和黨員活動室、村委會辦公室、民調辦公室等合并在一起綜合運用,在不增加地方經濟負擔的情況下,從軟件上挖掘“代表之家”的潛力,注重代表履職作用的發揮。目前,全市共建“代表之家”372個,每個鄉鎮、辦事處或代表集中的地方都有“代表之家”,其中三分之二的“代表之家”已從建設之初的“六有”演進升華到“十有”(有場所、有計劃、有時間、有內容、有制度,有記錄、有效果、有檢查、有評比、有總結)的新標準。樊城區、襄州區“代表之家”專業化率達90%以上。
以“代表之家”為依托,豐富充實活動內容。
各地在積極推進“代表之家”建設的同時,以“代表之家”為依托,積極探索代表活動的新形式、新方法,從而使代表閉會期間的活動形式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充實。一是把“家”辦成“課堂”。各地把“代表之家”作為代表培訓交流的陣地和學習提高的課堂,采用舉辦講座、觀看履職錄像片、組織履職交流、發放學習資料、開展座談討論等形式組織代表學習法律法規、人大知識、科技知識等,使代表成為業務精通的帶頭人、知情知政的明白人、人民群眾的代言人。南漳縣九集鎮借助“代表之家“,2010年開展學習交流活動10多次,培訓代表300多人次。通過培訓,代表的履職能力有了新的增強,每位代表提議案建議每年都在5件以上。二是把“家”辦成“橋梁”。為使“代表之家”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樊城區“代表之家”多數建在交通方便、群眾相對集中的地方,由每位代表輪流值班接待群眾。通過這個橋梁,代表們與選民“零距離”接觸,面對面聽取意見,既方便群眾直接在家門口反映個人訴求,又有利于代表了解社情民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代表之家”建立以來,樊城區各級代表接待選民560多人次,收集選民意見、建議189條,先后幫助選民解難事、辦實事132件,促進了一批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市人大代表宋開榮在接待選民時,了解到社區群眾行路難的問題,捐資20萬元改造一條泥巴路,被居民譽為“功德路”,并出資10多萬元支持社區安裝治安電子監控系統和居民小區健身器材,改善了社區人居環境。市人大代表王遵義針對群眾關注的內環線建設問題,提出了《關于加快推進襄樊漢江三橋建設的建議》,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政府多方籌集資金加快漢江三橋建設進程,努力緩解市區交通壓力。三是把“家”辦成“窗口”。“代表之家”建立后,代表活動既有組織又有場所,代表根據活動計劃,靈活安排本職工作和參加活動時間,及時經常地開展活動,代表的為民形象通過“家”這個窗口得到有力展示。棗陽市劉升鎮、太平鎮在“代表之家”開展活動時,積極引導代表關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城鎮醫保、招商引資、工業園區建設、城建城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政府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組織代表開展視察、調研活動,提出意見建議,推進了政府工作,贏得了群眾的認同,增強了代表履職的成就感,展示了代表履職盡責的風采,從而進一步激發了代表的履職熱情。
以“代表之家”為載體,不斷增強活動效果。
市人大常委會在抓“代表之家”建設時,不圖形式、不走過場,而是定位于面向基層、服務群眾,通過拓寬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創新代表聯系選民方式,力求代表第一時間了解群眾的困難和呼聲,第一時間反映群眾的希望和要求,第一時間掌握群眾的關切和困難,第一時間向群眾反饋政府抓落實的辦法和措施。圍繞這一目標,各地在提升代表活動效果上進行了多方位多形式探索,努力使代表與“家”的溝通更及時,“家”與群眾的聯系更緊密,代表履職的效果更豐富更生動更加卓有成效。屏襄門辦事處突出“代表之家”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手機短信、電話、電子郵件等平臺,加強代表與選民的溝通與聯系,化解群眾就醫就學等民生難題70多件。谷城縣五山鎮“代表之家”突出流動書柜建設,開辦以來,接待留守兒童3000多次。樊城區太平店鎮充分發揮“代表之家”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作用,3年來,通過“代表之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1件,調處成功率在90%以上;群眾向代表反映各類問題92件,當地政府通過“代表之家”采納轉化民情民意50多條,增強了代表履職的針對性、實效性,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通過“代表之家”建設,越來越多的選民感到:“代表之家”不僅是代表活動的依托,也是群眾辦事的寄托;“代表之家”也是“選民之家”、“群眾之家”。
“代表之家”建設對于地方人大工作來說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它建立的作用已經逐漸顯示出來,但“代表之家”建設工作在襄陽市尚處在起步探索階段,通過近些年的實踐,我們積累了粗淺的認識。
建設“代表之家”,應立足長遠,防止短期行為。
“代表之家”是代表履職的重要載體和平臺,關乎代表整體作用的發揮和人大工作的落實,決不是人大工作發展創新的一時權宜之計。因此,必須在建設之初定下長遠規劃,確立各個地方“代表之家”建設的時間、地點、步驟和配套的軟硬件設施,制訂長遠的建“家”計劃和活動規劃,然后納入各級人大年度工作安排,穩步推進,逐步推開,要防止搞形式主義的短期行為,一哄而上,一轟而倒,否則不但達不到建“家”的初衷,也會影響代表和群眾參與“建家”的熱情。
建設“代表之家”,應因地制宜,防止脫離實際。
各地經濟條件不一,所處的位置也不盡相同,在建“家”的問題上不能搞“一刀切”,制定統一的硬性標準,進行所謂的達標和規范。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在不過度增加“代表之家”所在單位經濟負擔的前提下,一家一策,循序漸進。要防止片面地強調硬件設施配套,防止脫離實際一味地追求房屋的寬敞和裝飾的奢華,防止“家”成為代表工作的裝潢和擺設而忽視了代表作用的發揮,防止脫離群眾、脫離代表、脫離實際的“代表之家”建設。
建設“代表之家”,應依靠代表,防止自導自演。
代表不僅是人大工作的主體,也是“代表之家”建設的主體,建設“代表之家”,離不開代表的廣泛參與、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因此,在“代表之家”建設過程中,地方人大要多聽取代表的希望和要求,充分依靠代表,切實信賴代表,注重發揮代表的聰明才智,不斷推進“代表之家”建設,切忌人大自編自演、自娛自樂,使代表蛻變為“代表之家”建設的配角。
建設“代表之家”應注重宣傳,防止只干不說。
開展“代表之家”建設,發揮代表作用,要把宣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宣傳“代表之家”建設實際就是宣傳各地人大工作,就是宣傳民主與法制建設。因此,地方人大要主動與黨委宣傳部門聯系,通過它們在宣傳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更好地宣傳“代表之家”建設的重要意義,宣傳代表履職的生動案例,以進一步提升“代表之家”建設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帶動力,防止“埋頭”干事、只干不說的不良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