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建杭
隨著中共十八大的勝利召開,中國又站在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上。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伊始的當下,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有必要冷靜思考: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它的未來將會朝著什么樣的方向演變?對于這個問題,各個層次的決策者都需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確實發生了歷史性的新變化。這一變化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中國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世界,世界則大大得益于中國的發展。
當今中國,無論是在廣度還是在深度都已經與世界高度融合。
從經濟上看,目前中國的貿易伙伴已經遍及22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與它們建立了160多個雙邊經貿合作機制,簽訂了120多個雙邊投資協定,還與2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4個自由貿易區。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境內的投資者共在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8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3220億美元,境外中資企業的資產總額,已超過1萬億美元。
2010年,中國公民境外旅游目的地國家和地區已達到140個,有5000多萬人次的中國公民走出國門。
放眼全球,目前世界各地已經很難找到沒有中國商品、沒有中國足跡的地方。毫不夸張地說,如今已經形成了“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離不開世界”的局面。這是中國堅持改革開放道路的結果,也是如今中國與世界關系的一個基本態勢。
在一些西方學者看來,一個新興大國的崛起,必定會打破現狀,改變原有格局,從而引發與傳統大國的對抗。西方學者對以往歷史的這種解讀,雖然并不適用于現在乃至未來的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判斷。
其實,對于未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人們最關注的問題是,中國的發展究竟是會使整個世界受益,還是會給世界帶來災難。
今天,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在談到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未來時,有中國學者判斷:從比較長的時間尺度來看,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仍然存在著比較確定的方面,其基本的發展趨勢是,開放大于封閉,合作大于對抗,和平大于戰爭。用更加正面的語言說,未來,中國與世界關系的基本趨勢是開放、合作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