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008年推出的“食品安全責任險”推出3年多無人問津,投保率只有1%至2%,北京市場至今未簽出一單。
“食品安全責任險”,范圍主要包括“因餐館過失,導致顧客食物中毒、摔傷、燙傷等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保險公司最高賠償額度可達50萬元”等。也就是說,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賠償責任可部分轉嫁給保險公司。在食品安全事故比較頻發的今天,為何不受待見?
據專家分析,原因有企業缺乏風險意識、對新險種缺乏了解、繳費率較高等。但在我看來,關鍵是“食品險”缺乏法律強制性,許多店家心存僥幸,認為不會出大事故,即使有小失誤,與消費者扯扯皮、賠點錢就過去了,沒必要將大把銀子送給保險公司。而一旦發生大的事故,最后往往政府埋單。建議相關部門研究一下推行“食強險”的可行性與必要性,當然,前提是完善相應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