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萍:為市長向人大作辭職報告叫好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雜志社丁愛萍撰文說,在重慶市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引人注目的是,市長王鴻舉到會場宣讀自己的辭職報告,并隨后作即席講話。他說到人大來當面提出辭職報告,既是表示對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對其工作支持的感謝,同時也是對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表示尊重,表達對人大的敬意。消息甫出,社會反響強烈,喝彩之聲不絕于耳。在我國制度設計中,對于官員是否一定要到人大宣讀辭職報告,并沒有硬性規定。然而,我國實行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府兩院”負責人由人大選舉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F實中官員去職,一般來說原因有三:一是年齡所限,二是工作變動需要,三是引咎辭職或被免職。按說,作為本級人大會議選舉當選的政府負責人,因工作變動到人大作辭去職務的報告,是再正常不過的程序。而現實中,像王鴻舉這樣以作辭職報告話別者鳳毛麟角,以致此舉一石激起千層浪。究其原因,無非是個別官員認為,辭職只是履行一個法律程序,去不去會場無關緊要;或是任期內政績平平無顏以對,或是即將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不好意思再到人大會議上來。從此意義上講,王鴻舉親自到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宣讀辭職報告,對于樹立全社會人大意識、法律意識,強化人大的任免權和監督權具有積極意義,值得稱贊。選舉任命官員是人大的權力,接受官員辭去職務也是人大的權力,這種權力同樣是嚴肅的,不是可有可無的。人民選舉出來的官員,理應向人民負責,做到“就職有承諾,離職有監督,辭職有交代”。轟轟烈烈地上任,信誓旦旦地履職,悄無聲息地離任不乏其人,而只有問心無愧、心襟坦蕩的人,才會落落大方地主動請辭。官員尊重人大不僅僅是尊重人大的任命權,還應當尊重人大的免職權。不言而喻,官員主動到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宣讀辭職報告,體現了其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對人大負責的意識。尊重人大就是尊重人民,我們期待更多的“好官”、“庸官”、“貪官”都能夠坦然面向人大,面向人民,或再接再厲,或反躬自省。只有官員秉持這種態度,才能尊重自己手中的權力,利用好手中的權力,正視權力的得與失,任勞任怨為人民謀利益。
滕修福:建議辦理有“輕重緩急”但答復無“輕重”之分 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人大常委會滕修福撰文說,依據代表法第十八條和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各級人大代表依法有權向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提出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有關機關、組織必須研究處理并負責答復”。文章以為:對于人大代表依法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以下統稱“建議”),無論是在人代會上提出,還是在閉會期間提出,無論正確與否、是對是錯等等,有關辦理機關、組織依法“必須研究處理并負責答復”,因為這是代表法的明確規定。文章認為,有關辦理機關、組織依法“必須研究處理并負責答復”代表建議,要做到在建議答復上不得有“輕重”之分,也就是說答復意見要一視同仁地以讓代表滿意為目標。但是,在代表建議事項的落實上,要結合代表建議事項是否合法、合情、合理等情況,應該有“輕重緩急”的區別,也就是說代表建議的事項是否能夠辦成,應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能一概而論。但有關辦理機關、組織應盡可能地把代表建議的事項辦好。一般情況下,代表建議大多是選區選民或選舉單位的具體事項的訴求,涉及到相當一部分群眾的權益,有關辦理機關、組織要盡可能地將代表建議事項辦成。實踐中,一般將代表建議分為四類:第1類(A類),條件基本具備,研究處理在一定期限內可辦成的;第2類(B類),條件不完全具備,但經過努力創造條件能夠逐步辦成的;第3類(C類),條件暫不具備,只有待條件成熟后再研究辦理的;第4類(D類),建議事項超出職權范疇、或與法律法規有悖等特殊情形不能辦理的。除第4類情形特殊,有必要講清道理、說明理由,相關建議事項不能辦理外,其他三類代表建議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將代表建議事項辦成,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宋博華:完善機制推動人大宣傳工作 天水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宋博華在《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人大宣傳工作的幾點思考》一文中說,加強對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的宣傳,對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要健全宣傳機制,豐富宣傳內容,推動人大宣傳工作健康發展。一是建立健全人大宣傳工作聯系機制。堅持和完善人大與黨委宣傳部門聯系會議制度,定期通報情況,經常交流信息,不斷加強和改進人大宣傳工作的措施。堅持與新聞單位的聯系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聽取新聞單位及記者的對人大宣傳的建議和意見,制訂相應的宣傳計劃,明確宣傳任務,提供新聞線索,做好配合和協調服務工作,為新聞單位采訪報道創造條件。加強與縣(市、區)、鄉鎮人大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及時捕捉縣鄉人大工作的亮點和基層民主發展中涌現出的一些鮮活事例,集中力量,共同采寫,著力打造精品力作。二是建立責任機制。建立和完善領導機制,成立以1名常委會副主任任組長、機關各工作委室負責人任成員的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由“一府兩院”及有關部門負責宣傳工作同志參加的人大宣傳網絡,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進一步增強人大宣傳工作的實效,推動人大宣傳工作的健康發展。三是建立激勵機制。人大常委會有關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搞好協調服務,定期通報進度,年終通報任務完成情況。制定和完善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好新聞評選辦法及獎勵辦法,鼓勵更多的好新聞問世。對被市級、省級、國家級報刊等媒體采用的稿件分別給予獎勵,調動人大工作者的積極性,營造人人重視宣傳、人人動手寫稿的良好氛圍。四是建立人大通訊員培訓機制。通過培訓班、以老帶新、崗位練兵等形式,加強人大宣傳隊伍建設,造就一支政治強、思想好、業務精、作風硬、素質高的人大新聞宣傳隊伍。
張 清:從現實看人大代表不認真履行代表職務的原因 慶城縣人大常委會張清撰文說,近年來人大代表根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認真執行代表職務,在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然而,仍有部分人大代表在其任期內未能認真執行代表職務,有的不認真參加人大會議和代表活動,有的不提批評建議和議案,成為典型的“掛名代表”、“名譽代表”和“啞巴代表”,影響了人大職能的正常發揮,影響了人大代表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公信度。從實際看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一方面,由于個別代表特別是個體私營業主和民營企業的廠長、經理,片面地認為人大代表是一種名譽職務,是因為自己本職工作出色而給予的回報,沒有或者沒有完全意識到這是人民對他們的信任,沒有把當人大代表作為一種使命和責任,因而代表意識不強,加上代表法對代表參加閉會期間活動的不作為行為沒有作出相應的制約規定,從而使部分代表意識不強的代表缺少參加閉會期間活動的驅動力,常因各種原因和借口而缺席。另一方面,因為人大代表與選民、原選舉單位的聯系渠道不暢,選民、原選舉單位對代表履職情況不了解,對自己選出的代表履職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代表缺乏責任感和危機感,失去了履行職務的外部動力。二是缺乏對代表履職行為的有效監督。盡管代表法和選舉法對監督代表工作都作了明確規定,但沒有設定必要的監督形式和手段。目前各地對人大代表監督的形式主要是組織代表定期向選民述職,接受選民的評議。但在實際工作中,進行述職的只有部分代表,聽取述職評議的也只有部分選民,且多數選民對代表并不很熟悉,對其履行職務情況的了解僅限于代表的自我匯報。由此看來,僅靠述職評議也難以達到對代表履行職務進行有效監督的目的。三是代表履職的環境不夠寬松。據報道,某地一位人大代表因舉報城管部門亂收費被數名城管人員強行攔車毆打。盡管這是個別現象,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一些人的頭腦中,法治觀念和人大意識相當薄弱,根本不知道有代表法,不知道人大代表履行職務的行為受法律保護。這些人把代表履行職務看成是代表的個人行為,自己一旦被觸及痛處,就想法尋機打擊報復。這說明,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務的環境還不夠寬松和諧,由此造成一部分代表在履行職務過程中心存一定的后顧之憂。
趙仲福:解決實施公路法中存在的問題推動鄉村公路建設 臨夏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仲福撰文說,他帶領財經委和辦公室工作人員,先后深入新集、刁祁、先鋒等12個鄉鎮,實地察看3條縣級公路、11條通鄉公路和16條村社道路的建設、管護情況,與村社干部、人大代表進行了座談,聽取了業務部門的專題匯報,對近年來貫徹落實公路法、加強公路建設和路政管理工作情況進行了一次深入檢查。通過這次檢查感到,在貫徹《公路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群眾對公路法知之甚少,法律法規意識淡薄,愛路護路的自覺性不高,在油路上亂堆亂放、打場曬糧、隨意放水、損壞邊溝等破壞公路的現象時有發生;部分農村公路修建時缺乏科學的論證,設計不合理,且在修建時隨意更改,部分已建成公路,邊坡、路肩不符合技術標準或沒有排水邊溝,致使雨水浸泡路面路基,造成路基下沉,路面開裂;縣鄉管養機制不健全,缺少管養經費,重建輕養問題較為突出;公路建設環境不夠寬松,阻撓、干涉公路建設的現象時有發生。對此,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進和加強:一是加強公路法的宣傳,使公路法進村入戶,深入人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修路護路的工作中來。二是要抓住國家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資的有利時機,科學編制建設規劃,爭取建設項目和資金,進一步加快公路建設步伐。同時,要加強項目資金的監管,確保工程資金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公路建設上,嚴防截留挪用。三是要樹立超前意識,對爭取實施的公路建設項目,優化設計方案、提高建設標準,防止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并嚴格按設定計劃規程操作,防止偷工減料,確保工程質量,努力把每一個項目都打造成人民滿意工程和精品工程。四是建立路政管理長效機制,盡快出臺縣鄉村道路養護管理辦法,使縣鄉村道路的養護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軌道。五是盡快建立起一支懂業務、會管理、責任心強的公路養護管理隊伍,加大公路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并在各鄉鎮落實專門的管護人員,加強對公路的管護,確保公路的安全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