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孫春蘭
當前,我們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進則全勝,不進則退。面對地域面積小、人口密度大、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的壓力,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大機遇,繼續加快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不斷增強天津長期發展的后勁
黨的十八大的一個鮮明亮點,就是提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正是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道路的重要載體和抓手,是一條符合天津實際、有利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舉措。
天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短短兩年時間,科技型中小企業就從2.1萬家發展到3.36萬家。當前,天津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進則全勝,不進則退。面對地域面積小、人口密度大、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的壓力,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大機遇,加快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不斷增強天津長期發展的后勁。
提高創新能力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安身立命之本、生存發展之道。要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大中小企業合作,推動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協同創新,力爭取得更多突破性的創新成果,培育更多擁有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從總體上看,能夠掌握核心技術、具備原始創新能力的企業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企業要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大膽走出去,引進和購買先進技術,為我所用,實現跨越發展。
有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應主動對接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圍繞優勢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配套技術和產品開發,拉長產業鏈條,在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過程中提升企業競爭力。鼓勵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圍繞人口健康、食品藥品、生態環境、社會管理等領域,加大技術攻關,推出一批引領消費時尚、深受人們喜愛的產品,在提高群眾生活品質的過程中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要堅持創新驅動和市場驅動并重,通過創新驅動解決多出成果的問題,用市場驅動解決持續創新的問題。更多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采取競爭擇優的方式,積極引導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辦成更多有利企業發展的實事。
更多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采取競爭擇優的方式,積極引導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辦成更多有利企業發展的實事。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優勢在“小”,劣勢也在“小”。要把握企業的成長規律,針對不同類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情況,實施定向幫扶和服務。技術、資金和企業,三者各有需求,政府要搭建和提升一批緊貼需要、功能齊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平臺,讓三者碰頭,當好“媒人”,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信息、產品孵化、技術咨詢、金融支持、人才培訓、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全方位綜合服務。這件事情做好了,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