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友花 徐立軍 曾 勇
湖北省黃岡市中醫醫院護理部,湖北黃岡 438000
離退休綜合征是指職工在離退休以后出現的適應障礙。老年人離退休后,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焦慮、抑郁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1],主要表現為坐臥不安、行為重復、猶豫不決、不知所措等,有的老人情緒憂郁,以至引起失眠、多夢、心悸、陣發性全身發熱。據報道,離退休引起情緒失落感者占60%[2]。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老年人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2009年8月~2012年7月,筆者根據體質辨識,指導離退休綜合征患者的治療、護理及養生,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09年8月~2012年7月門診及體檢的離退休綜合征患者共188例,均無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及其他器質性疾病;病程3個月~3年;其中,男72例,女116例;年齡56~64歲,平均60.5歲。將188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96例)和對照組(92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受教育程度等一般情況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進行體質辨識,對照組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接受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在辨證治療及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進行飲食、運動及精神調養等綜合護理干預[3]。15 d為1個療程,4個療程之后對療效進行評價。
1.2.1 體質辨識 按照《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由患者回答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自測表中的全部問題,依標準判定體質類型[4]。從體質辨識的結果分析,大多數離退休綜合征患者屬氣郁質和氣虛質兩種體質,少數為兼氣郁質和氣虛質。本研究以中醫“氣”為主將所有符合條件的離退休綜合征患者分為偏氣郁質和偏氣虛質兩種體質,分別按要求給予辨證治療、健康教育和綜合護理干預。偏氣郁質患者給予疏肝理氣解郁等基礎治療,偏氣虛質患者給予健脾益氣等基礎治療。偏氣郁質患者特征:形體偏瘦,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慮,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煩悶不樂,失眠,多夢,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舌淡紅,苔薄白,脈弦。偏氣虛質患者特征:肌肉松軟不實,性格內向,不喜冒險,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心悸,容易疲乏,精神不振,陣發性全身發熱,易出汗,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不耐受風、寒、暑、濕邪,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1.2.2 健康教育 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離退休綜合征知識教育,講解離退休綜合征的發生、發展和對健康的危害,以及調整生活方式的目的和意義。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接受程度做詳細的知識講解,讓其從思想上重視離退休綜合征,做好心理準備戰勝離退休綜合征。
1.2.3 飲食干預 偏氣郁質患者囑多食行氣食物,按季節給予橙子、柑皮、蕎麥、韭菜、茴香菜、大蒜、高粱、刀豆等果蔬,可少量飲酒以通利血脈、調暢氣機。偏氣虛質患者囑常食益氣健脾食物,給予粳米、小米、大麥、山藥、土豆、大棗、香菇、雞肉、兔肉、鵪鶉、牛肉、青魚、鰱魚等營養豐富的食物及“血肉有情之品”,少吃耗氣食物如蘿卜、空心菜等。
1.2.4 運動干預 偏氣郁質患者宜動不宜靜,囑多跑步、爬山、武術等以疏通氣血;指導鍛煉呼吸吐納功法,以開導郁滯;室內常通風,裝修及擺放物品宜明快亮麗。偏氣虛質患者起居宜柔緩,夏當避暑以免耗氣,冬當避寒以防感冒;避免過勞傷正氣;指導散步、慢跑、打太極、五禽戲等。
1.2.5 心理干預 偏氣郁質患者宜常看喜劇、聽相聲,勿看悲苦劇,囑主動尋找快樂,多聽輕松開朗音樂,多參加社交活動,遇事需豁達,忌生悶氣、多疑多慮,不要把簡單事情復雜化,陰雨天當調節好情緒。偏氣虛質之人應清凈養藏,祛除雜念,不躁動,少思慮,不過勞,不隨意節食、減肥。
按照《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自測表》的內容,結合離退休綜合征相關表現,制訂癥狀表格,由患者自己對照選擇劃勾,療程結束時,再次對原有癥狀劃圈,同時由專人觀察并記錄舌苔脈象等體征,最后統計患者癥狀消除情況。治愈:癥狀完全消失,舌苔脈象正常;有效:主要癥狀消失或明顯好轉,舌苔脈象基本正常;無效:未達有效標準或癥狀消除不足50%,舌苔脈象無明顯改變。將治愈和有效作為總有效例數分別計算總有效率。
采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96例,偏氣郁質63例,護理干預后總有效率為93.65%;偏氣虛質33例,護理干預后總有效率為90.91%;平均有效率為92.71%。對照組92例,偏氣郁質58例,治療后總有效率為79.31%;偏氣虛質34例,治療后總有效率為70.59%;平均有效率為76.09%。兩組同種體質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難經》曰:“氣者,人之根本也”。氣是推動和調控人體新陳代謝的基本物質,只有全身各個臟腑的功能協調配合,也就是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才能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5]。故氣的功能失調是各種不適癥狀產生的根本原因。離退休綜合征屬氣機的升降出入失衡所致,體質辨識屬氣郁質和氣虛質,其中偏氣郁質的居多。
氣郁質是由于情志不暢、氣機郁滯而形成的,而氣郁多由于肝失疏泄所致。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肝得精血的濡養才能暢發氣機。離退休時腎氣漸衰,精虧血少,腎水和精血不足以涵養肝木,肝失濡養,疏泄功能不能得到正常發揮。加之退休者生活內容、生活節奏、社會地位、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因適應不了環境的突然改變,而出現情緒上的消沉和偏離常態的行為,極易形成氣郁體質。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情志的異常變化可使氣機升降失常,氣血功能紊亂,久則出現氣機郁滯而致氣郁質。《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說:“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離退休時正值“天癸竭”的時期,腎氣漸衰退,腎精漸耗竭,“思則傷脾,勞則傷腎”,加上平時為工作和生活忙碌使腎氣虛耗、脾胃受損而致正氣漸虛,故易出現氣虛體質。相關資料表明,人到中老年,各種生理功能開始退化,并出現一些老化現象,如神經組織,尤其是腦細胞逐漸發生萎縮并減少,導致精神活動減弱,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視力及聽力也逐漸減退;骨骼和肌肉系統功能的減退,導致運動能力隨之降低。同時,生理功能的減退,還使老年人疾病增加。這些生理上的變化,使老年人感覺暮年漸近、力不從心、老而無用,從而產生情緒低沉、抑郁、消極、悲觀、失望、恐懼等不良心理[6]。
對離退休綜合征患者進行體質辨識后,應進行對癥治療。對偏氣郁質者,囑多食行氣食物,多運動,保持心情舒暢,則肝氣條達,氣機升降正常,氣血流暢,各種氣郁癥狀自消。對偏氣虛質者,囑常食益氣健脾食物,避免耗氣及過勞傷正氣,少思慮,順應四季氣候變化,則肺之宣肅正常,脾氣健運,腎氣不衰,氣之活動正常,故不易出現面色晄白、短氣乏力、不愛說話、容易感冒等一系列氣虛癥狀。現代醫學相關研究及資料也表明,運動及心理調節有助于離退休綜合征患者的康復。內啡肽假設理論認為,體育鍛煉能促使大腦分泌一種類似嗎啡作用的化學物質——內啡肽。內啡肽會引起某種欣快感,可以降低焦慮、抑郁、困惑以及其他消極情緒的程度[7]。中國老年報老年健康專欄曾指出:離退休綜合征可在退休后6個月內出現輕微癥狀,如果及時調適就能使退休人員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反之則會出現嚴重的離退休綜合征,所以退休人員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調試矯治是必要的[8]。
本組96例離退休綜合征患者,經過體質辨識并按體質辨識結果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平均總有效率為92.71%,效果滿意。表明體質辨識及護理干預在離退休綜合征的臨床診療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護理干預可提高離退休綜合征治愈率。
[1]董莉.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分析[J].現代醫學雜志,2005,2(13):1179-1180.
[2]劉淑麗.退休老人消極的心理狀態及防治對策[J].實用新醫學,2004,4(4):369-370.
[3]王琦.中醫治未病解讀[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81-86.
[4]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4(4):303-304.
[5]李德新.中醫基礎理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1-30.
[6]楊清華.離退休人員心想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06,13(6):686-689.
[7]Richard H,Cox.運動心理學-概念與應用[M].張力為,張禹,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472-474.
[8]張向葵.退休人員的應付方式對其心理健康的調節作用研究[J].心理醫學,2002,4(25):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