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君
湖南省長沙縣婦幼保健院,湖南長沙 410100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常見嬰幼兒發病,主要特征為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或皰疹。近年來,手足口病發病率逐漸提升[1],病死率也有增長趨勢,而西醫治療此病還沒有特效藥。有報道顯示中醫藥治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筆者對2010年1月~2011年1月來我院治療的50例手足口病患兒采用自擬中藥方外洗進行治療,療效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所選患兒均來自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兒科門診及住院部,共有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5個月~11歲。分組時按其就診順序隨機分為中藥外洗組和對照組,其中中藥外洗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對照組20例,男11例,女9例。中藥外洗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病程、體溫、口腔潰瘍癥狀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基線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基線資料比較(例)
本研究所選取的手足口病患兒大多由前驅癥狀,潛伏期多為1~2 d,臨床表現多為發熱、厭食、流涕、精神萎靡或愛哭鬧等。病例中發熱時間持續3~5 d,在發熱1~3 d后出現皮膚出疹,形狀為圓形或卵圓形,性質有斑丘疹,丘疹,皰疹大小直徑2~5mm,大部分口腔內皰疹可在短時間內破潰形成小潰瘍,其他皮疹一般分布在指甲周圍、手掌、腳底、趾甲周圍、口腔頰黏膜、齒齦、舌咽等處,而且數量不均等。
對照組給予潘生丁片(哈爾濱制藥四廠)口服,2片,tid。中藥外洗組在此基礎上自制中藥外洗方式[2],方藥如下:黃柏、黃芩、黃芪各12 g,苦參、白花蛇舌草、蟬衣、淡竹葉各8 g,金銀花藤、大青葉、百步各10 g,每日1劑,水煎外洗或外敷。兩組均治療5 d后評定療效[3]。藥物劑量根據小兒年齡增減。
治愈:熱退,手足臀部和口腔內皰疹消失,無咽痛咳嗽等癥狀,可以正常進食[6];有效:發熱、咳嗽、咽痛等癥狀明顯減輕,手足口和臀部皰疹減少[5];無效:治療5 d后,高熱不退,皮疹增多、融合,伴并發癥[4]。總有效=治愈+有效。
統計學處理均使用SPSS 15.0版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2所示,中藥外洗組退熱顯效率為80%,與治療組的5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63,P=0.026)。
表2 兩組退熱效果的比較[n(%)]
如表3所示,中藥外洗組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35,P=0.021)。
表3 兩組小兒手足口病治療效果比較(例)
在中醫學領域涉及小兒手足口病的條文未見明顯描述,但大部分學者從小兒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和一般臨床特征來分析,將其歸屬為“時疫”、“濕溫”、“溫病”等疾病范疇[7],并總結其病因是由于外感濕熱病邪和時邪疫毒,導致肺心脾內蘊濕熱相搏,從而外泄郁結肌表所致該病。溫病認為,時邪疫毒以及溫熱病毒從口鼻而入,先犯肺衛,引起肺氣失宣出現肺衛表證,次犯脾胃,引起納運失調等癥狀表現。中醫認為,小兒乃稚陰稚陽之體,表現為脾胃多虛,可以由于嗜食肥甘厚膩的食物,引起脾胃積熱內伏,如果復感夏令時毒疫邪,內外搏結,而上蒸口舌,便會出現口舌皰疹潰瘍;由于脾主四肢,若濕熱壅盛,外及四末,故在臨床上,可見其病變經氣循行部位在手足臀部等處出皰疹[8-9];如果進一步發展,毒熱熾盛,內犯氣營,則出現根盤紅暈顯著。總之,其病位在肺、脾,可以累及心、腦、肝等處,表現多屬熱證、實證,本研究就此為基礎,以瀉肝火清肺熱為主予以診治。
本方中黃柏、黃芩、黃芪可清熱燥濕,苦參、白花蛇舌草、蟬衣、淡竹葉等清熱解毒,薏苡仁清熱利濕、健脾和中。從現代藥理研究可以發現,黃柏、黃芩、黃芪、苦參、白花蛇舌草、蟬衣、淡竹葉、金銀花藤、大青葉、百部等具有抗病毒、廣譜抗菌、抗炎作用,其中黃芩能解熱鎮靜抗變態反應,中藥內服同時配合自治中藥外敷有利于藥物的吸收,可縮短病程,提高療效。
在本研究中,患兒使用中藥外洗后,中藥外洗組退熱顯效率為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0%(P<0.05);中藥外洗組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75.00%)。
綜上所述,西藥聯合中藥外洗方治療小兒手足口病能改善手足口病的臨床癥狀,及時控制了病情,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Iwai M,Masaki A,Hasegawa S,et al.Genetic changes of coxsackievirus A16 and enterovirus 71 isolated from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patients in Toyama,Japan between 1981 and 2007[J].Japa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9,62(4):254-259.
[2]ZHEN ZHU,WEN-BO XU,AI-QIANG XU,et al.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echovirus 19 isolated from an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in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J].生物醫學與環境科學:英文版,2007,20(4):321-328.
[3]汪希珂,劉征.康復新液佐治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6):1313-1314.
[4]陳秀榮,孫桂芳,黃春霞,等.清熱解毒利濕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4):1716-1717.
[5]Deshpande JM,Nadkarni SS,Francis PP,et al.Enterovirus 71 isolated from a case of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in India represents a new genotype[J].Current Science,2003,84(10):1350-1353.
[6]徐榮,鄧燕藝,盧雄才,等.中藥手足口病一號方治療手足口病278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30(6):662-663.
[7]熊均平,崔明辰.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8):1017.
[8]王玉光,劉清泉,倪量,等.12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中醫證治研究[J].北京中醫藥,2009,28(4):243-246.
[9]張顯彬,李秀惠,楊華升.中西醫結合治療手足口病重癥60例臨床體會[J].環球中醫藥,2010,3(6):4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