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松之
(黑龍江聯合產權交易所,哈爾濱 150090)
在國企改制的過程中,部分特定人群也會施展自身的“專業技能”,通過各種手段侵蝕國有資產,屬國有資產的盜竊方;從產權市場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來看,歷史賦予了它預防和治理腐敗、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重要職能,屬國有資產的保護方。多年來,盜竊方與保護方的斗爭從未停止過。
2011年9月,黑龍江聯合產權交易所黨總支結合電影《瘋狂的石頭》組織了一次生動的業務學習培訓會。影片《瘋狂的石頭》是一個喜劇故事:重慶某瀕臨倒閉的工藝品廠在推翻舊廠房時發現了一塊價值連城的翡翠,為此搞了一個展覽,希望賣出天價以改善幾個月發不出工資的局面。不料,環球大發展集團的馮董雇傭的國際大盜麥克、本地以道哥為首的小偷三人幫都盯上了翡翠,通過各自的“專業技能”一步步向翡翠逼近。他們相互拆臺的同時,又要共同面對工藝品廠保衛科科長包世宏這一最大的障礙。經過一系列明爭暗斗的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換之后,兩撥賊被徹底地黑色幽默了一把。穿過荒唐搞笑的情節,我們看到,這實際上反映的是國企改制中的國有資產爭奪戰。
國企改制過程包括許多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存在監管缺位、暗箱操作、權錢交易等問題,從而給一部分人侵占和竊取國有資產提供了空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1.1 內部決策環節
廠長個人決策,不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工藝品廠搞展覽,準備將翡翠賣出天價,發工資、還欠款,全廠工人等著開工生產。在展覽即將結束、欠款有望還清、工廠有望開工的時候,馮董通過行賄謝廠長的方式,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工廠兼并事宜??梢钥闯?,國有資產的受讓方會事先與轉讓方相互串通,約定好交易條件后,再走公開程序。通過這種暗箱操作,許多國有資產都以“合理價格”、“合法方式”出售給受讓方,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影片最后,保衛科科長包世宏質問謝廠長“你是不是把我們廠給賣了?”這充分表明工藝品廠改制在進行內部決策時存在問題,沒有召開職工代表大會。
1.2 審批環節
缺少主管部門審批環節。出售工藝品廠的最終決定是由廠長謝千里做出的。國企的廠長是企業的經營者、“打工者”,并不是所有者,因此謝廠長沒有權利決定出售工藝品廠。
1.3 資產評估環節
“翡翠搭臺,經濟唱戲,展覽要是展瘋了的話,這個石頭可就是天價了”,這是謝廠長游說包世宏負責保衛工作時說的話。翡翠是拆除廁所時發現的,產權歸工藝品廠所有,而作為工藝品廠的主要國有資產,轉讓行為卻是靠展覽、炒作來實現。可以看出,工藝品廠對翡翠的價值界定,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沒有進行資產評估,沒有將資產評估結果作為產權轉讓的價格底線;第二,沒有進行資產評估結果的核準與備案。實際上,國資監管部門在批準國有產權轉讓行為時,不僅要審批能不能賣,而且還要審批以什么價格賣。
1.4 產權轉讓環節
盜竊翡翠的兩伙賊在遇到一起的時候,不斷地明爭暗斗。在產權轉讓過程中,不同競買人之間的較量,會成為影響轉讓價格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采用傳統拍賣方式轉讓國有資產,容易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會出現競買人之間相互串通而以底價成交的情況;二是會出現競買人被威脅而不敢舉牌的情況;三是會出現游走于各個拍賣會的“職業競買人”這一特殊群體,他們只為收取真實買家的好處費而退出競價。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國有資產的最終成交價。
1.5 內部管理環節。謝廠長的兒子謝小盟借口拍照宣傳,將真翡翠以假掉包,而包世宏并沒有覺察。俗話說,城堡一般都是從內部攻破的。有些情況下,作為產權轉讓重要角色的拍賣師、交易員等內部人員也會利用職務之便,假公濟私,成為暗箱操作的黑手。因而,為避免國有資產流失,交易機構加強內部管理尤為重要。
電影反映的時期,國家還沒有嚴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程序,沒有強制要求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必須進入產權市場。而目前的產權市場,經過多年的運作,已經形成一整套嚴密、規范、公開、透明的程序,治腐敗、防流失的功能日益凸顯。產權市場作為國有資產的保護方,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
2.1 強化進場交易制度
一方面,國家、省、市均出臺了一系列規范企業國有產權交易行為的法律法規文件,產權市場切實領會好、利用好政策資源,加強對國有產權轉讓必須進場交易等有關規定的宣傳,確保企業國有產權全部實行陽光流轉;另一方面,針對一些地市、區縣級企業進場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組成專項工作組加強宣傳,為企業提供相關政策法規咨詢服務,幫助企業策劃交易方案,并精心組織交易,以熱情的服務態度和良好的服務質量吸引地市、區縣級企業進入產權市場。目前黑龍江聯交所正在省直、地市、區縣三級同時推進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同步進場交易工作。
2.2 強化市場化運作
市場化運作,全過程公開,是避免國資流失的最有效辦法,也是發現無形資產價值的好辦法。產權市場創造性地突破條框限制,充分挖掘國有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使無形資產在產權交易過程中實現保值增值。如黑龍江省產權交易中心在操作黑龍江“正陽樓”、“老鼎豐”兩家老字號品牌時,就充分發揮了市場職能,通過深入挖掘無形資產價值,大大實現了資產增值,企業職工得到了妥善安置,投資方也借助老字號品牌,在新的機制下得以發展壯大,實現了一舉多贏。
2.3 強化內部管理工作
黑龍江聯交所成立以來,首抓內部管理,規范交易。第一,在全省實現產權交易業務“五統一”,即統一信息發布、統一操作規則、統一審核鑒證、統一收費標準、統一統計口徑,很好地解決了交易不規范、統計數字不能真實反映交易成果等問題。第二,建立一系列規范產權交易行為的規章制度,實現了制度化、流程化管理,較好地避免了交易行為的隨意性,使交易檔案客觀、真實、完整地反映交易全過程。第三,強化專業隊伍建設,堅持以專業求縝密、防風險,采取多種形式鼓勵員工提高專業素質。
2.4 強化交易環節監管
首先,黑龍江聯交所本身嚴格履行經辦人初審、部門經理復審、分管領導終審的三級審核制度,對各個交易環節嚴格把關;其次,按照經紀業務和交易鑒證相分離的原則,發展各類會員參與交易業務,包括評估、審計、法律、拍賣、招投標、擔保、投資等專業服務會員,共同為產權市場做好配套服務,從而為防范交易風險構建了一道“防火墻”;第三,按照企業國有產權、行政事業資產、涉訴資產等不同業務,主動接受歸口政府管理部門的監管和業務指導。通過以上幾項措施,形成了監管層(政府管理部門)、運行層(產權交易機構)、中介層(審計、評估、律師等服務機構)的明確分工,逐步規范了容易出現國資流失問題的風險點,確保產權交易嚴密、規范進行。
盡管產權市場作為國有資產的保護方,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依然還存在許多值得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的地方:
3.1 要強化產權交易的法規體系建設
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關鍵在規范。但從目前國有產權交易領域法規體系建設的現狀看,一方面作用確實發揮的很明顯,另一方面確實還有不少內容需要盡快加以健全和完善。就全國而言,《企業國有資產法》尚需進一步修訂、完善。國有資產的范圍很廣,但企業國資法的立法范圍偏窄,只是關注了經營性資產,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和資源性資產并沒有涉及,金融性國有資產也沒有得到嚴格規制,只是作了原則上的規定。這就導致很難從法律上制止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績工程的需要,對一些礦產資源、林權等資源性國有資產進行變賣的行為。建議盡快將行政事業單位、資源性國有資產及金融性國有資產等都納入到國資法體系。就各省市而言,比較急迫的是,政府形成統一的交易規則以及監管制度規定,切實做到國有資產全口徑進場公開交易。
3.2 要完善內控機制特別是信用機制
要充分發揮內控部門的作用,嚴格把好交易業務質量關和依法合規交易關。要進一步完善評標專家的遴選、回避、信用等機制,對發現評審不認真、惡意貶低或抬高項目分數等不公正行為的專家,降低信用等級直至取消評審資格。要為從業人員建立信用檔案,相關評定結果及時在網絡上公布,把機構監督和大眾監督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交易人員誠信度和社會監督透明度。
3.3 要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
目前大多數產權市場都搭建了網站信息發布系統、網絡競價系統、產權交易監測系統。就信息系統來說,關鍵不是在建,而是在于用。上設備并不難,難的是如何自覺并行之有效地深度利用。目前看,這方面還有一些難點問題需要加大力度。建議逐步整合全國各地產權市場的網站發布系統,使之成為國有產權、公共資源、涉訴資產和金融資產等各類產權交易信息的集散平臺,整合為面向全國的、統一的產權交易信息資訊門戶;建議將產權交易信息系統、網站發布系統、網絡競價系統進行銜接整合,使各項業務通過規范化、流程化的信息系統完成每一個環節,促進產權交易業務的公開透明、規范運作;建議加強各類監測系統的建設和整合,將其作為源頭治腐的公開操作平臺,使每個業務環節都通過系統錄入實現精確動態的全過程監管,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