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勤

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11年后的今天,許多學校都積累了豐富的課改經驗,有的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但要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落實新的課程標準,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理念,需要有穩定的教學模式,才能使學校的教學經驗相對固化下來,便于青年教師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盡快“入軌”。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指導下相對穩定的教學結構和基本框架,是課改理念的基本載體,任何新的教學思想、教學原則都要通過課堂教學模式來落實,所以有些專家說“改到深處是模式”。
一所學校如何才能既有大致統一的教學思想,使全體教師有章可循,又能體現不同學科的教學特點和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做到既規范又靈活,既對廣大教師有基本的要求,又不限制教師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使每個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學校可以通過三級建模的方式逐步做到: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
所謂“一校一模”是指:每個學校都應該通過多年的改革實驗逐步形成適合本校的教學模式。許多課改名校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模式,如江蘇省洋思中學倡導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已經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幾年天津市河東區實驗小學與北辰區普育學校也通過“教改大課堂”,形成了“和諧教學五環節”的教學模式:單元導入,明確目標;自學指導,合作探究;大組匯報,教師點撥;鞏固練習,拓展提高;達標測試,課堂小結。這一教學模式從理論上說,適用于中小學各科的教學,但不同的學科和學段應該靈活變通。再如天津中學經過多年的實驗,也形成了高中和初中都適用的“六環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引入—自學—交流—展示—反饋—總結。為了引導學校總結自己的教學模式,山東省東平縣教育局提出:要做到“一校一模”,形成各校的教學特色。
每個學校的教學模式還是個大致的教學要求和框架,其背后都有一定的教學理念作支撐。如“和諧教學五環節”的模式,就體現了單元建構的思想、先學后教的思想、互查互助的思想、教學公平的思想等。
所謂單元建構的思想是指:教師要把一個單元的內容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因為新課標下教科書的編排是按照主題或模塊來設計的,一個單元就是一個主題或話題,這個單元的每篇文章或每節內容都是圍繞這一主題來選編的,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備課“講一課備一課”的習慣,把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整體來安排,提倡單元備課。在導入新課時也要從整個單元的高度來導入一篇文章或一節教科書,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科書編寫者的意圖。所以,第一個環節不是一般的“導入新課”,而是“單元導入”。
所謂先學后教的思想是指:對于任何知識,教師都不要急于先講,而是先提倡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未學會的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小組討論未解決的通過大組或全班討論來解決,教師講授要退到最后一步。一堂課,教師講多少時間不要硬性規定,要根據教科書中某一篇或某節課的難度和學生的基礎來定,如果學生自學能夠解決80%,教師就講20%;如果學生只能自學20%,教師就要講80%。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大組匯報”之后的“教師點撥”,不僅要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探究所學知識的內在規律和學習這類知識最好的方法。
所謂互查互助的思想是指: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強調學生的相互檢查、相互督促,其次才是相互幫助,有問題才幫助,無問題不幫助。有些教師動輒讓學生“討論討論”,但討論的目的性不明確,往往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效果不好。所以,討論的目的、時機、形式、效果非常重要,不然就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增加學生課后的負擔。
所謂教學公平的思想是指:我們不僅要注重教育起點的公平,更要注重教育過程的公平。在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公平,主要體現在教師要關注到每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如果教師只關注“好學生”而忽略“學困生”,就會使“學困生”越來越“差”。教育過程的不公平會導致教育結果的不公平,所以我們提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盡量不留課后作業。對于沒有當堂掌握的學生要及時幫助,只有這樣,才能不使一個學生掉隊。每堂課的“達標測試”是很重要的,對于學生不會的要及時指導和幫助。
其實每個學校的教學模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來構建的,各科教師只有真正理解每個環節背后的教育理念,知道“為什么”這么做,才能知道“怎么做”,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靈活變通。所以,學校一級的教學模式是對全校師生教學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學校領導的教學思想。
所謂“一科多模”是指:各門學科都要根據學校的基本教學模式,依據學科的特點,形成不同課型的教學模式。如語文學科有寫作課的模式、閱讀課的模式、寫字課的模式;數學學科有新授課的模式、復習課的模式;物理學科有理論課的模式、實驗課的模式等。越是具體到學科,越具有可操作性。各個學科組要在學校基本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根據本學科不同課型的特點,形成更為具體的學科教學模式。如天津市河東區實驗小學和北辰區普育學校,在“和諧教學五環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形成了各科不同課型的和諧教學模式。
1.語文分析課文的教學模式:(1)單元導入,明確目標。(2)速讀課文,整體感知。(3)品賞語言,學習寫法。(4)歸納概括,深化主題。(5)鞏固練習,拓展提高。(6)課堂小結,單元回歸。
2.數學新授課的教學模式:(1)單元導入,明確目標。(2)新知導學,合作探究。(3)鞏固訓練,拓展提高。(4)課堂小結,回歸目標。(5)達標檢測,當堂反饋。
3.數學復習課的教學模式:(1)導入復習,明確目標。(2)單元回顧,知識梳理。(3)摸底測試,發現問題。(4)教師點撥,解決問題。(5)鏈接會考,拓展練習。
4.英語新授課的教學模式:(1)談話導入,明確目標。(2)學習詞匯,及時鞏固。(3)學習句型,聽力練習。(4)朗讀課文,口語訓練。(5)達標測試 課堂小結。
5.英語專題復習課的教學模式:(1)立體導入,知識梳理。(2)復習測試,發現問題。(3)疑難點撥,考點攻略。(4)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6.美術新授課的教學模式:(1)創境激趣,提出問題。(2)單元導入,明確目標。(3)動手操作,組內交流。(4)大組匯報,師生點評。(5)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7.物理新授課的教學模式:(1)單元導入,明確目標。(2)提出問題,引導自學。(3)互查互助,教師點撥。(4)達標測試,及時反饋。(5)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
各科都總結了不同課型的教學模式。
所謂“一模多法”是指:在學校基本教學模式和學科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每個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風格。例如,同樣是導入新課,有的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有的提出問題導入新課,有的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天津中學為了把學校的教學模式具體化,把課堂教學的六個環節分成六個小課題,讓教師們根據本學科和自身的教學特點具體研究。每個小課題的研究都各有側重。
1.引入環節。重點探討:引入的理論依據,引入的方式方法,引入的時間預設,引入的效果反饋,結合學科如何引入。
2.自學環節。重點探討:自學的理論依據是什么,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如何自學,自學的方式有哪些,自學效果如何檢測,自學和引入的關系,結合學科如何自學。
3.交流環節。重點探討:交流的理論依據,交流內容的選擇,交流數量的確定,師生交流的方式方法,生生交流的方式方法,交流過程的監控與評價,結合學科如何交流。
4.展示環節。重點探討:展示的理論依據,展示時機的選擇,展示范圍的確定,展示時間的把握,教師在展示時的點撥與評價,展示效果的測量,結合學科如何展示。
5.反饋環節。重點探討:反饋的理論依據,檢測題的選擇,檢測的方式方法,反饋的信息手段,反饋信息的利用與轉化,結合學科如何反饋。
6.總結環節。重點探討:總結的理論依據,總結的方式方法,總結的內容選擇,總結的時機把握,總結的有效反饋,結合學科如何總結。
進行同一教學環節,每個教師由于學科不同,自身的教學特點不同,運用的方法也不一樣,體現了“一模多法”。另外,在小課題的研究中大家還發現,各個環節既是相對獨立的教學環節,又是滲透于不同環節的教學策略。例如,“導入”既是一堂課的首個環節,又是學習每個知識點的教學策略,在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都有不同形式的導入;“自學”既是一節課相對獨立的環節,又是每個環節中學生獨立準備的策略;“反饋”既是對一節課所學知識的檢查,又是每個環節中不可缺少的教學策略,如對“自學”效果的反饋,對“交流”效果的反饋,對“展示”效果的反饋等。
總之,一所學校既要對多年來的教學成果進行總結提煉,形成學校的基本教學模式(可稱為“提上來”),又要使新課改的理念深入到不同學科、不同課型、不同教師(可稱為“落下去”),這樣才能使課程改革的理念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