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蓉,吳 菠,劉新昌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杭州 310006)
·調查與分析·
婦產科專科醫院醫院感染特點調查與分析
林 蓉,吳 菠,劉新昌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杭州 310006)
目的分析婦產科專科醫院醫院感染特點。方法 查閱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107 474例患者的出院病案。分析醫院感染發病率、不同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及感染部位構成比。結果 醫院感染發病率2.82%,醫院感染例次發病率2.98%,婦科醫院感染發病率最高,為4.38%,排在前3位的感染部位分別是盆腔、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結論 婦產科專科醫院醫院感染發病率低于綜合性醫院,呈總體下降趨勢。
婦產科;醫院感染;回顧性調查;分析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9.005
患者安全一直是全球醫療衛生服務領域關注的焦點問題,而醫院感染問題是影響患者安全的嚴重威脅之一,加強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確保患者獲得安全的醫療衛生服務是醫院永恒的主題。為了解婦產科專科醫院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發病情況及特點,以制定醫院感染防治對策,筆者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查閱了本院107 474份出院病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資料 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本院出院患者107 474例,其中婦科31 805例、產科30 097例、計劃生育及生殖內分泌科(以下簡稱計生生殖科)15 240例、新生兒科30 332例。
1.2 方法
1.2.1 醫院感染診斷依據 參照衛生部2001年1月3日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進行診斷。
1.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浙江省醫院感染控制中心編制的“醫院感染監測分析系統軟件”進行描述統計分析。
2.1 醫院感染發病情況 107 474例出院患者,發生醫院感染3 031例,醫院感染發病率2.82%;醫院感染例次數3 200例次,醫院感染例次發病率2.98%。2006年至2008年各年醫院感染發病情況見表1。

表1 2006~2008年醫院感染發病情況
2.2 各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 2006年至2008年婦科發生醫院感染1 393例、感染率4.38%,產科發生醫院感染700例、感染率2.33%,計生生殖科發生醫院感染184例、感染率1.21%,新生兒科發生醫院感染754例、感染率2.49%。2006年至2008年各年各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見表2。

表2 2006~2008年各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
2.3 醫院感染部位構成情況 2006年至2008年醫院感染部位高發前5位依次為盆腔、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膚軟組織。不同部位醫院感染各年度構成情況見表3。

表3 不同部位醫院感染各年度構成情況(例次,%)
3.1 婦產科專科醫院醫院感染特點分析
3.1.1 醫院感染發病率及趨勢 影響醫院感染發病率的因素很多,包括住院時間、侵入性操作、手術類型、消毒滅菌與隔離技術、患者的基礎疾病等。文獻報道,綜合性醫院的醫院感染平均發病率2.53%~5.26%[1-3],婦產科的醫院感染發病率1.92%~2.98%[4-6]。本文資料分析結果顯示,醫院感染發病2.82%,醫院感染例次發病率為2.98%,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略低于綜合性醫院感染發病水平,這可能由于婦產科醫院的住院患者自身特點所致,尤其產婦大多是健康者;歷年醫院感染發病率總體呈下降趨勢,與醫院加強了醫務人員醫院感染控制知識的培訓、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實各項預防措施等有關。
3.1.2 不同科室醫院感染發病情況 本文資料顯示,婦產科專科醫院不同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由高至低依次為婦科、新生兒科、產科及計生生殖科。分析原因,婦科病區收治的患者大多需要手術治療,其中部分為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后還需化療,導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易引發感染;新生兒科收治的多為早產兒、低體重兒、嚴重宮內窘迫綜合征及多種并發癥患兒,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血漿中補體水平低,白細胞趨化性及吞噬能力低下,IgG含量低,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性大[7]。而產科和計生生殖科絕大部分是無基礎疾病的健康患者,故發生醫院感染的機會明顯降低。
3.1.3 醫院感染部位分析
3.1.3.1 盆腔感染 盆腔感染在婦產科醫院感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婦科手術是治療婦科疾病的重要手段,患者伴有慢性疾病、手術時間長、住院時間長、術后留置導管均為醫院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8]。本文資料中盆腔感染主要集中在婦科腫瘤手術患者,與文獻報道一致。
3.1.3.2 呼吸道感染 國內許多文獻報道[9-11]醫院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往往居首位,而本文資料除前述的盆腔感染外,居第2位是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居第3位。分析原因為文獻報告大多為綜合性醫院,且超過80%下呼吸道醫院感染與呼吸機使用有關[12],而婦產科專科醫院產婦為健康人群,婦科手術也是擇期手術占大部分,伴有內科疾患少,手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基本平穩,少有重危搶救患者,使用呼吸機的概率極少,因此發生下呼吸道感染少,但手術或分娩使機體抵抗力下降,且產婦多處于通風不暢的房間,易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的襲擊,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本文資料中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發生在新生兒科,由于早產兒呼吸系統各個器官的發育尚不成熟,出生時往往伴有呼吸窘迫綜合征,加上住院時間長、上呼吸道細菌的定植、胃肺逆行感染、醫務人員手的接觸傳播、抗生素大量使用,極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加之近年來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技術增加了多胎妊娠及早產兒的數量,導致極低出生體重兒(VLBWI)明顯增加,VLBWI通常需要呼吸機支持治療,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13]的發生率隨之增加。
3.1.3.3 泌尿道感染 與女性生理原因有很大關系。女性患者由于解剖結構上的特征,尿道感染的危險性較男性大,感染率高,手術中尿道插管又增加了女性泌尿道感染的風險[14],導尿術、留置尿管持續時間、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是導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15]。本文資料顯示泌尿道感染主要集中在婦科腫瘤手術患者,由于此類患者手術范圍較大,手術后留置導尿管的時間也相對延長,易致泌尿道感染。
3.1.3.4 皮膚軟組織感染 主要集中在重癥監護病房的新生兒,尤為早產兒。由于新生兒各系統發育不成熟,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加上監護病房內患兒皮膚通常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外源性病原體入侵機會增加,容易發生皮膚膿皰疹。
3.2 護理對策
3.2.1 加強對護理人員教育培訓 控制醫院感染的根本是臨床科室的自我管理,在健全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的同時,還取決與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控制知識的了解,提高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意識,而教育和培訓是必要的手段。每年初制定教育培訓計劃,對不同層次、不同部門的護理人員進行感染控制知識的教育培訓,尤其是感染控制的重點科室如手術室、婦科、新生兒病房、供應室、分娩室、母嬰同室的工作人員。
3.2.2 規范護理操作 規范各項與感染控制相關的護理操作,如手部衛生技術、各種侵入性導管置管的無菌操作技術、隔離與標準預防技術、物品清洗與消毒、醫療廢棄物的正確處置等。每月組織相關制度的落實檢查,對檢查結果及時反饋。
3.2.3 重視環境與物品的消毒管理 手術潔凈用房每年進行相關指標的年檢,合格方可使用,日常運行有專人管理,同時加強手術室內部的管理,包括環境物品的清潔、工作人員的標準預防、嚴格執行外科洗手;普通病房因上呼吸道感染多見,在做好日常清潔消毒工作的同時,重點做好病室通風和限制陪客人數,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時,采用空氣動態循環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加強各類滅菌物品管理、氧療物品及呼吸機管道的消毒;注意各類滅菌包包括導尿包、PICC穿刺包的貯存環境、有效期;重復使用的吸氧管、濕化瓶、面罩、呼吸機管道系統統一由中心供應室清洗、消毒,將各類裝置拆成小件,先用流動水沖洗,徹底清潔干燥后用環氧乙烷滅菌;早產兒使用的被服,清洗干燥后用高壓蒸汽滅菌。
3.2.4 開展重點部位的目標性監測 目標性監測是將醫院感染控制從結果管理轉向過程控制。醫院感染管理科對醫院感染高發的科室,如婦科(腫瘤病房)和NICU,針對感染特點,將手術部位感染、VAP及中心靜脈導管作為目標性監測內容。病房護理人員協助做好醫院感染監測內容的記錄,并落實規范的防控措施,如手術患者根據醫囑合理輸入抗菌藥物,發熱或切口滲液時及時進行標本采集;呼吸機支持治療的患兒,無禁忌證時抬高床頭30~45°,口腔護理每日至少2次,呼吸機螺紋管定期更換,濕化瓶使用無菌水,及時傾倒冷凝水,吸痰時執行無菌操作;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將監測結果通報科室,發現感染率升高及時查找原因并進行改進。
[1]張靜.2007-2009年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監測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4):5165-5167.
[2]崔楊文,胡必杰,高曉東,等.2009年上海市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結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2):1667-1669.
[3]蔣景華.醫院感染發病現狀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4):484.
[4]劉亞平.我院婦產科醫院感染的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5,5(7):10-12.
[5]糜琛蓉,李和姐,張麗君,等.婦產科醫院感染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2):16-17.
[6]倪穎,王良鳳.綜合性醫院婦產科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11):34-35.
[7]呂華,王燕兒,吳秀英.兒童醫院不同專科的醫院感染特點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9,8(9):790-792.
[8]宋霖,張寧.212例婦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3):4969-4970.
[9]任南,文細毛,吳安華.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結果的變化趨勢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7,6(1):16-17.
[10]王江橋,巫雪平,李玉娟,等.連續3年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報告[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6,5(1):16-17.
[11]丁麗麗,熱衣汗·巴吾東,李云秋.不同科室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結果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9):1268-1270.
[12]Richard P.Wenzel.醫院內感染的預防與控制[M].李德淳,湯乃軍,李云,譯.4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5:306-307.
[13]孫燕燕,許嬈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和預防及護理的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0,9(9):757-759.
[14]徐敏,徐榕,張優琴.留置導尿與醫院泌尿系感染的關系[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5):368-369.
[15]吳俊霞,潘淑琴,王健斌,等.留置導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關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1):1252-1253.
Survey and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for maternal hospitals
LIN Rong,WU Bo,LIU Xin- chang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06,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for maternal hospitals.MethodReview medical record of 107,474discharged patients from Jan.2006to Dec.2008.Analyze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 and infection sites.Result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is 2.82%.Case-times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s 2.98%.The highest rate of mater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is 4.38%.The mainly sites of the infection raking in the first three are pelvic,upper respiratory tract a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Conclusion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is lower in maternal hospitals than in general hospitals,which is generally declining.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Nosocomial infection;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Analysis
R197.323
A
1671-9875(2012)09-0816-04
林蓉(1968-),女,本科,主管護師,感染管理科副科長.
2012-02-23
吳菠,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