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英,林會芬,陳金平,馮晶晶,劉源源,王 倩
(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精細化康復護理對髖部骨折患者預防并發癥的效果
王建英,林會芬,陳金平,馮晶晶,劉源源,王 倩
(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 研究分時段明確護理目標、分環節量化護理指標的 “精細化康復護理模式”對髖部骨折患者預防并發癥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在骨科住院的149名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74例和治療組7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治療組采用精細化康復護理模式,觀察兩組患者的滿意度與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 采用精細化康復護理模式的治療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減少,滿意度提高。結論 精細化康復護理模式作為標準化護理深入發展的成果,值得推廣應用。
髖部骨折;精細化康復護理;并發癥
髖部骨折手術后,由于活動受限,翻身困難,患者長時間臥床極易出現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輕者增加患者痛苦、減緩康復進程,重者留下后遺癥[1]。為預防臥床并發癥的發生,本院針對髖部骨折患者的康復過程,自2010年3月起,進行了分時段明確護理目標、分環節量化護理指標的規范化護理研究與實踐,形成了圍繞醫療-宣教-護理-自護為核心的“精細化康復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進行比較,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選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骨科住院患者中髖部骨折患者149例,男71例,女78例。年齡28~94歲,平均年齡61.2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患者均知情同意。
將149例髖部骨折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75例和對照組74例。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術前12 h禁食,4 h禁水[2];術后6 h禁食水[3]。圍手術期按分級護理要求[4]巡視病房,觀察患者末梢血運和局部受壓情況。體位變換按患者意愿與舒適度決定翻身次數。術后第1天開始做踝泵鍛煉與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并根據骨折情況進行適當的患肢運動關節活動。
治療組采用“精細化康復護理模式”,即將患者的醫護過程劃分為入院時、圍手術期、康復期、出院時等4個關鍵時段,明確各時段的護理目標;再將各時段的護理核心落實為指導飲食、觀察血運、臥位護理、患肢運動4個關鍵環節,量化各環節的護理指標。通過分時段、分環節的規范性護理措施的精細化運用,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主動自覺地配合治療,最大限度地預防髖部骨折術后臥床患者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達到提高患者舒適度與滿意度的效果。
“精細化康復護理模式”的具體實施包括4個關鍵環節:(1)指導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入院至術后3 d的圍手術期,合理飲食是保持術后大便通暢的基礎,護理核心是,適當增加高纖維食物比例,縮短禁食水時間。其方法是,實行全麻、椎管麻醉的前8 h禁食,2 h禁水。全麻術后沒有完全清醒及椎管麻醉后3 h內,如果患者主訴口干、咽部疼痛,則給患者喝水1~2 mL,既濕潤了嘴唇、口腔和咽部,又不會引起嘔吐,使患者感覺舒適;全麻完全清醒及椎管麻醉術3 h后,給予試飲水,喝水2~3口,如果沒有惡心嘔吐可增加到約50 mL,感覺良好則逐漸增加飲水量。手術當日由流食過度到半流食,術后第1~3天進清淡易消化飲食,3天后恢復普食。(2)觀察血運,及時發現與處理異常。在術后1~4 d的康復初期,患者體位受限,骶尾部長期受壓與患肢制動,使得血液循環瘀滯,是臥床患者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高發期。該階段的護理核心是對患者進行定期評估血運,及時處理異常。采取的方法是,責任護士在早晨查房、病房巡視、做各種治療、交接班時,觀察氣墊床充氣是否適度,床單位是否干燥、平整,有無渣屑;仔細評估患者受壓部位皮膚有無發紅,肢體有無腫脹、末梢皮溫、色澤、充盈度,以及動脈搏動是否與健側相同等。如患者皮膚發紅后30min能不能消退,要加強宣教,并增加翻身次數;如發現患肢腫脹,則需與醫生溝通,制訂與實施相應的醫療方案與特殊護理程序。通過定時的血運評估,達到責任護士對所管患者了如指掌,利于跟蹤護理與及時啟動防控預案。(3)臥位護理,減輕局部受壓。入院至術后3 d的圍手術期是預防髖部骨折患者壓瘡與下肢靜脈血栓并發癥的關鍵時期,護理核心是定時更換臥位,防止局部長期受壓。術前行牽引的患者,平臥時要教會患者引體抬臀動作,其方法是,健肢屈膝90。,足部蹬床,雙手支撐,腰部、臀部肌肉同時收縮,使腰部、臀部同時抬起,并向健側傾斜。每1~2 h 1次。引體抬臀動作也可使用牽引床上的吊環,雙手用力抓住吊環,足部、腰部一起用力抬起臀部,以解除局部受壓。患者由于受牽引限制,翻身時要采取30~45。的小角度翻身。術后平臥時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其方法是,在兩腿間置10 cm厚的軟枕,防止患肢內收。翻身時要向健側翻,側翻角度45~90。為宜,其方法是:在兩腿間夾好軟枕基礎上,一人保護傷口,另一人幫扶患肢,使患者的肩部、腰部、臀部及下肢同時翻轉。在整個翻身過程中同樣保持患肢的外展位。之后在患者背部放一軟枕,背部有依靠,使患者舒適。(4)患肢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術后1~13 d的康復期,是預防患者并發癥及功能恢復的時期,該期的護理核心是促進患肢的積極運動。術后1~4 d的康復初期,在注重患者臥位護理的基礎上,教會患者以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和踝泵運動為主的患肢運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即伸直膝關節,收縮與放松股四頭肌,擠壓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每 h 12次以上。踝泵運動,即使腳尖往上鉤,然后往下踩,每動作持續5 s,一鉤一伸為1次,每 h 12次以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與踝泵運動兩者可交替進行。術后4~13 d的康復期,根據手術情況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下床時保持患肢外展位,在家屬的扶助下在床邊坐、患肢不負重床邊站立、圍繞床行走。床下活動3次/d,每次15~30min。逐步過渡到扶拐或助行器在病房內、外行走。每天下床活動不足4 h者則需繼續床上功能鍛煉。
另外,還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和諧醫患關系,促進康復進程。由主管護士負責,抓住“入院、圍手術期、康復期、出院”等4個主要時段,對患者及其家屬按照“知、信、行”的宣教原則進行健康教育。入院教育,責任護士結合對患者的評估,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病區環境,醫護人員結構,行為安全,陪護制度等。住院過程中,由責任護士通過健康教育大講堂方式,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成因,明確飲食調節、臥位變換、肢體運動等預防并發癥措施的效用。出院時,詳細叮囑患者所要避免的動作,合理的膳食結構,患肢功能鍛煉方法以及復診的時間。
以患者對健康教育知曉率、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作為觀察指標;并發癥主要包括:壓紅與壓瘡、下肢靜脈血栓。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包對采集數據進行x2檢驗。

表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與滿意度情況比較(例,%)

表2 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壓瘡與下肢靜脈血栓是臥床患者特別是髖部骨折患者常見的并發癥[1]。Perneger等對2373例的大樣本臥床患者統計顯示,年齡≥70歲的髖關節骨折患者發生壓瘡率在10%[5];相應30~165例小樣本的觀察,髖部骨折患者中壓瘡的發生率也有6.7%~10.3%[6,1]。而骨科術后并發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亞洲在10%~63%[7],我國則高達48%~61%[8]。因此,壓瘡與下肢靜脈血栓的防控成為骨科護理工作的重點與難點。
本研究在汲取“知、信、行”的健康教育與醫患互動理念基礎上,明確了髖部骨折患者在入院、圍手術期、康復期、出院等4個關鍵時段的護理目標,并重點創新與實施了一套包括指導飲食、觀察血運、臥位護理、患肢運動等為核心的防控并發癥量化護理規程,形成了髖部骨折患者預防并發癥的精細化康復護理模式,實踐效果良好。本模式的實踐,為促進骨科護理走向規范化、標準化進行了有效的探索。
[1]劉守友,董浩軍,潘 靜,等.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并發癥臨床分析[J].創傷外科雜志,2011,13(1):66-67.
[2]鄭 瓊,胡麗君.術前禁食禁飲現狀及其對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6,3(4):44-45.
[3]鄭美枝.手術后患者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69-72.
[4]衛生部.綜合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試行)[S].中國護理管理,2009,9(6):33-34.
[5]李小紅.影響骨科高危患者發生壓瘡的相關因素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2):103-104.
[6]陳小花.髖部骨折患者實施翻身順應性指導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1,18(9):56-57.
[7]李云芳.骨科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和護理[J].北方藥學,2011,8(7):113-114.
[8]司馬靜.69例老年髖部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1,9(12):1055-1056.
[9]朱艷平.全方位護理在創傷骨科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9):68.
Refinement of rehabilitation care to the hip fracture patients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WANG Jian-ying,LIN Hui-fen,CHEN Jin-ping,FENG Jing-jing,LIU Yuan-yuan,WANG Qian(Baoding First Center Hospital,Baoding,Hebei 071000,China)
Hip fracture;Int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Complication;Effect
R473.6
B
10.3969/j.issn.1674-070X.2012.08.035.074.03
2012-02-07
王建英(1963-),女 ,河北高陽縣人,本科,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骨科臨床護理工作。
(本文編輯: 李新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