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偉
(云南電網公司楚雄供電局,云南 楚雄 675000)
電網企業的會計行為主體在日常會計實務處理過程中,會將各種財務信息、報表等遞交給上級,進而才能讓上級單位清楚目前的財務狀況,立下科學決策。但由于基礎核算作業量較大,工作涉及繁冗的業務處理較多,導致了會計行為主體職業判斷能力弱化,故而使遞交的會計信息、報告等的真實程度與現實揭露有所差異,使決策導向作用難以發揮,加劇了一定財務控制風險。因此,在具體的改進措施上應做好集中核算,加強會計實務量化處理,提升財務控制的核心價值。
雖然電力產業自從廠網分開政策實施后,在一定程度上使其產業壟斷得以打破。但也由此使電網企業未能正確認識戰略導向作用,即長期處于壟斷模式下的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已經根深蒂固,很難在當前發展要求高度加劇的投資市場中樹立合理戰略導向,從而使原本就重投資、輕效益的戰略路線難以建立健全戰略體系模式。此外,由于戰略導向缺失,導致了財務科學決策難以合理定位,從而加劇了資金的過速流失,增添了企業負債負擔,使投資風險加劇。
電網企業的資本資金是維持自身發展的鮮活"血液"。一般而言,資本資金通常具備流動性,資金活,生產經營就活;而資金如果不流動、沉淀,就得不到補償增值,即在其生產經營活動中,往往就靠這種往復、流動特性,實現資本資金的持續積累或消耗。
多年以來,電網企業一直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作為企業內部財政支出管理及經濟管理的共同指標,并圍繞這項利潤指標為核心展開了各項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管理中常常存在對資本資金缺乏流轉過程的有效控制,進而也就導致了電網企業投資運作經費的惡性循環。雖然近些年以來,在電網企業資金管理方面,不少電網企業采用了結算中心、聯合銀行合作、公司財政等的資金存款自動劃轉等形式,并實行資金集約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內部財務的預算管理,但是在資金投放管理執行力度方面所下的功夫卻不大,或者說是效率太低。電網企業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一步強化資金流的有效管理,進而才能準確衡量資金凈流量的真實情況。總體來說,要掌握資金流轉過程所體現的各種形態是否優劣,則需要應用更現代化的電網企業管理模式,并以此為基礎,推行資金流的有效監控和管理。這就需要電網企業保證應收賬款的回收力度,以保證資金流能夠有效回籠與運轉,并使之納入到企業銷售環節當中。其次,企業要盡量控制庫存積壓,把大量的積壓貨物盡可能地轉化為資金。再者,企業應當做好資產購置、材料控制等環節的規范工作,為資金流動控制打下堅實監管基礎,從而才能實現庫存的科學儲備,減少庫存,轉化為資金量的增加,促進資金流暢通。
電網企業應當明確由總部財務進行掌控,定期完善或者更新、健全每個階段的財務考核體系內容,力求成本控制重點內容的應收賬款能夠處理好,即劃分好財務收支與成本管理各項業務范疇活動所涉及到的主要科目內容,并加大控制力度,從而降低應收賬款的賒銷規模;另外,還要在內部管理考核體系上設立相關的二級單位進行績效測評。其考核的目的在于了解電網企業的運營能力與人員工作積極性;除此之外,也要把經營成本與人員投資建設成本費用納入到考核范疇當中,以此才能在明確各項管理工作內容的基礎上實現成本精益化管理。最后,還要健全各項內部規章體系機制,逐步把人力、財務、薪資報酬、投資等相關事宜納入到監督考核體系指標中,并保證隨著階段性目標的實現還能更新監督考核體系指標,即真正意義上的由具體事務到人員上的管理部署與層層落實,實現電網企業財務收支的全面控制。
電力市場的風險管理問題,從國家宏觀經濟層面的能源政策、環境法規調劑、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電力市場規則、電力市場參與主體、技術層面、電力系統的物理特性等方面去考慮與電力市場的穩定性這一問題,我們不難發現,電力市場穩定性與其對應的風險管理相互對立,但又相互作用與相互影響,因此電力企業為了實現財務管理長效機制的健康發展,必須要正確對待電力市場穩定性下的財務風險管理防范問題。
2.3.1 分散風險
隨著智能電網經營形式的推廣,投資風險也為之加劇,投資風險更是呈現出一種多元化、復雜性態勢發展。電網企業應全面積極開展多樣化資金籌措方式展開融資。對于風險程度不可控、存在較高風險系數的投資項目可以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共同開發項目,以此實現風險均攤的目的。
2.3.2 規避風險
財務風險規避往往是考慮到某項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較大,而主動、有意識地放棄某項風險項目投資的一種行為規避過程。從風險管理角度來講,規避風險確實是一種較為直觀、有效的風險控制、處置方法。即通過有意規避風險,并在風險事故未能形成之際就消除了某種風險所造成的具體損失。但是,規避風險相對風險控制整體成果而言,其也是一種消極的控制、被動的控制方法,更不是一項長久之計。因此,企業在財務決策時,應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及影響程度,盡可能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在實施方案過程中,如發現不利情況。應及時中止或調整,以達到規避財務風險的目的。也就是說,電網企業近些年來的投資規模上浮趨勢比較明顯,加上目前行業投資處于后危機經濟時代,為了控制投資風險,達到規避財務風險的目的,就要避免個人投資意識上的上規模、鋪攤子、求轟動效應而導致資金鏈條跟不上的被動局面發生,就要規避財務風險形成,對待投入項目資金展開深入研究。如在應收款上要全面建立應收賬款回收機制;健全財務終審制度等;采購環節杜絕個人本位主義等,以此才能綜合考慮各項投資風險、各環節潛在存有的財務風險等,達到全面規避風險的控制目的。
現代企業要"用分析去競爭",我們要提升財務的信息整合能力,深入挖掘對企業經營管理有價值的內在信息,并利用專業優勢進行財務分析與預測,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決策支持,優化企業的價值鏈,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還要強化基礎會計行為主體的職業判斷能力,確保財務集中核算進程工作長效執行。
財務管理一直以來是促進企業長效經營、投資理財的重要控制手段。而電網企業作為國家國民服務經濟鏈條中的重要基礎產業,就必須立足實際,科學、全面考慮財務活動管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實務,做好戰略調整、制定可行控制方案、提高財務人力建設水平等,以此才能使電網財務活動由傳統壟斷財務管理方式實現精細化管理與科學定位。
[1]蔡其濤.淺議電網企業成本精益化管理[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07).
[2]龐驍剛.推進精益化管理加快電網企業"轉型"[J].云南電業,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