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四川省電力公司巴中電業局,四川 巴中 636600)
電力線損作為衡量供電企業管理綜合水平的重要技術和經濟指標,直接反映著電網運行和結構方面的合理與否,還代表著電力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電力企業的實際線損分為管理和理論這兩大類。管理線損是因為計量設備的位差和管理的不到位以及電力元器件漏電所造成的;理論耗損是電力線路的正常耗損。其中管理耗損由于其測算比較困難,沒有統一化的計量方法,被稱為不明耗損,也是影響供電企業線損指標的重要因素。
電力線損是電力網絡分配和輸送電力的過程中,各個線路和設備元器件產生的電力能源損失,這其中包括可變損失和固定損失。固定損失指電網中線路或設備上產生的電力損耗,與負荷無關,與設備容量、外加電壓和設備的質量有關。對固定損失影響最大的是變壓器中的渦流損耗和磁滯損耗,也就是變壓器的空載損耗,一般稱為鐵損。可變損失指可隨負荷電流的變化而增大或者減小的電力損耗,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設備線圈和流經線路中的電流,可變損失與通過其中電流的平方量成正比。電力線損的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它貫穿于電力網絡的設計規劃、經營管理、生產運行等各個方面,管理的成果會在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中體現出來。
進行理論線損主要有兩種計算方法,電量精算法和均方根電流計算法。開展理論線損,首先應取得本單位主網、配網、低壓網接線圖,按照接線圖的布局,將計算所涉及的線路、變壓器等設備參數進行錄入。其次應取得統計期間內(通常為典型代表日)各時段相應的發電機及負荷參數,如主網計算所需的有功無功出力、有功無功負荷及電壓,配網計算所需的各時段電流、平均電壓等。待數據錄入完畢確認無誤,最后進行統一的合理計算。理論線損的計算結果可作為電力企業線損指標下達的參考依據。
線損的年度管理目標制定以后,電力企業應采用目標分解方法,層層分解總的線損目標,并且在相應線路、單位以及基層供電所進行明確落實,最后分解到每個工作人員身上,每個工作人員都有了自己的目標,才會激發工作動力和責任精神。于此同時,線損的目標在分解和制定的時候,管理決策者要科學、真實、合理地控制任務量指標,不能盲目、毫無根據地進行指標下放,從而影響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提高電力線損管理工作的方法
1 線損理論計算是節能降損,加強線損管理的一項重要的技術管理手段,線損的理論計算結果就是電力線損的管理工作目標。由于電力網絡的不斷發展和變化,網絡結構和內在設備的變更十分頻繁,因此除了每年定期開展線損理論計算工作外,在電網發生較大變化之后也應開展線損理論計算。通過此項工作,不僅可以對比分析相同電網結構,不同運行方式、負荷情況、系統電壓的情況下計算結果的變化規律,還可以對比分析不同電網結構,相同運行方式、負荷情況、系統電壓的情況下計算結果的變化規律。通過理論計算可以發現電能損失在電網中的分布規律,通過分析能夠暴露出管理和技術上的問題,對降損工作提供理論和技術依據,使線損管理更加科學。
此外設備基礎臺帳和運行參數的準確性是直接影響計算結果是否準確的首要因素,這就要求相關的運行部門對設備、線路參數的資料進行積累。在輸變電工程、配電工程改造或者新建成以后,要對相應的主接線圖、配網圖及設備臺帳進行及時更新。同時要仔細檢查抄錄的各項運行參數,避免出現因格式、單位錯誤造成的數據不準確,從而影響計算結果。
2 實行對配電線路以及配電變壓器分區的承包管理制度。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制定不同的承包指標,讓多數責任人在積極努力的工作后,都能實現目標。變壓器臺區電力線損承包制度非常復雜,可以使用配變監測儀,將實測數據與低壓網理論計算結果相結合,確定線損責任的基準值,再根據供電負荷的分散程度、供電半徑的大小、設備的工作狀況等各種實際情況,與管理系數相乘的結果作為承包指標。對于不同條件的臺區,根據不同的負荷集中度、設備的狀況優劣、地理條件差異以及供電半徑等等各種不同的條件,調整不同的管理系數。對于一些條件差的地區也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幫助。在電力線損的指標和責任人都確定了以后,就要制定不同的線損考核管理辦法,然后按照不同時間周期進行檢驗考核,并實施一定的獎罰政策,從而提高各分區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使降低電力線損的措施得到有力的執行。
3 加強電表的抄表和核查工作,落實電費收繳工作,杜絕出現估抄、錯抄或者漏抄現象,要及時掌握用戶用電量的變化情況,減少因為少抄和估抄而導致線損出現異常波動的情況發生。嚴格用電量以及電費核算和電價管理工作,積極推廣計算機在核算工作中的應用,減少核算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和差錯,確保電量、電價以及電費收繳工作準確無誤。
加強計量管理工作,安排專人進行計量管理,對客戶的電能表抄錄建立臺賬,實行統一管理,確保電能表抄錄的準確性。推廣使用新型性能優良的電能表,淘汰老舊式電能表,確保計量準確無誤。開展用電檢查和營業普查,確保電能計費的準確性并及杜絕竊電現象的發生。重點檢查的項目包括:電能表鉛封是否完整,互感器是否損毀、短路,電流的互感器卡片與比值是否相符,違章用電和竊電等等。發現問題要按照相關規定及時進行處理。
4 在進行線損分析時,首先要進行電量平衡分析,重點關注變電站母線不平衡率,對計量總表和分表電量進行對照,監督計量設備的運行狀態;其次,要對理論線損和實際線損進行對照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第三,要對線損指標進行同比和環比分析;最后要在同行業之間進行指標對比分析,通過與先進單位的對比,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與先進單位之間的差距。
5 合理調節線路及配變電壓。當負載不變時,提高線路電壓,線路中的電流就會減小,線路中的損耗就會減少,對于在某一電壓等級運行的線路來說,線路運行的電壓允許在一定范圍內波動,運行電壓在上限或者是下限時,線路的損失是不同的,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原理適當調整線路電壓,降低線損。而提高配變的電壓就會增加配變的損耗,這是因為配變電的鐵損和增加的電壓平方成正比,所以,提高電壓反而會增加損失,所以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在線路負荷的高峰時段,要盡量提高線路電壓,在電力需求低谷時期盡量不增加電壓;當配變損耗大于線路損耗時,也不能提高電壓,反而要適當降低電壓。低壓線路在提高電壓時可能會增加機械電能表的損失,但是線路的損耗一般都大于電能表的損耗,所以提高低壓線路的電壓是減少低壓線路損失的一個可行的措施。
6 改進計量裝置。更換老舊電能表,合理設置計量點,減少計量過程中的電力損耗,使用準確度高、誤差性小、表損量低、超載能力強、啟動電流小、防竊電、抗傾斜而且還能實現自動化抄表管理的高質量全電子電能表。對于專線用戶,要加裝失壓記錄儀表,并盡量使用高精度的電子式寬量程的電能表。積極推廣集中抄表系統的應用,提高抄表工作效率。對計量二次回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小PT二次壓降,使用專用的PT計量和二級回路,縮短二次線的長度,加大二次線的截面,這樣都可以把PT壓降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只有做到這些,電力線損的管理工作才能更顯成效。
7 提高電網功率因素。電力網絡中無功功率的消耗是非常大的,有一半的無功功率都是消耗在輸電、配電和變電設備中。要減少無功功率的耗損,就一定要減少電網中無功功率的輸送量,通過安裝電容器組進行無功補償來實現提高電網功率因數是有效降低無功功率的方法。無功補償設備的配置,要按照合理布局、全面規劃、就地平衡、分級補償等原則進行。提高無功管理能力也是優化電力線損管理措施的一大途徑。
總之,電力線損是供電企業在電力能源傳輸和分配過程中所產生的電能耗損,電力線損直接反應了電力系統的設計規劃、技術進步程度、電網的建設狀況以及經營管理和生產運行的水平,是供電企業的一項重大經濟和技術指標。在進行降低電力線損工作時,我們要通過對電網實際工作狀態的調查,找出合理可行的降低電力線損的方法,完善電力網絡管理的制度,并保證其得到有效實施,只有這樣,電力線損的管理工作才能不斷進步。
[1]譚智敏. 淺談農電企業如何做好線損管理工作[J]. 科技資訊,2010(31)
[2]劉永濤,安進軍,安進兵. 淺談供電所線損規范化管理工作[J]. 科學之友(B版),2007(11)
[3]屈華偉. 淺析農電中存在的線損及降低線損的措施[J]. 經營管理者,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