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艾萍
(山西焦煤汾西礦業洗煤廠,山西 介休 032000 )
一是認識偏差,重視不夠。一些煤炭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片面認為一流的企業靠文化,二流的企業靠管理,三流的企業靠管人。盲目追求企業文化建設,忽視制度建設。不知道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搞企業文化理念的宣傳灌輸,搞環境面貌的更新改造等表層文化建設,雖能起到鼓舞士氣,凝聚人心,提升企業形象的作用,但要真正實現“以文化力激活生產力,從而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還必須依靠制度建設和對全員、全過程的精細管理來約束職工的行為,使職工從細微之處做起,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按工作標準辦事,干標準活,做放心事。
二是標準不嚴,貫徹不力。一些煤炭企業根據管理需要相應地制定了一些標準、制度。諸如安全質量標準,生產技術標準、崗位職責、成本核算制度等。由于學習貫徹不到位,一些煤礦職工和管理人員對本崗位的精細化考核標準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認為每項工序,每個崗位量化考核沒有必要,執行工作標準不到位,對工作不善于精益求精,習慣于傳統模式管理。
三是控制不細,執行不嚴。一些煤炭企業精細化管理的標準體系運行質量不高,在對所有上崗人員逐日考核上存在應付湊合現象,甚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致使運行質量、考核程序、過程控制不力。職工對工作標準的要求放松,考核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
一是人力資源管理精細化。實行定編定員定崗是人力資源精細化管理中的一項重點基礎工作,它涉及到每位職工的切身利益。要堅持“以人為本”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把貫徹執行企業定編定員標準,全面實行定員管理作為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改善工資分配制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通過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是安全管理精細化。全面推行安全管理精細化,要從安全管理系統流程精細化和細節管理精細化兩方面入手,以徹底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為目標。以健全完善安全生產各項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為基礎,充分依靠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探索生產條件、自然環境的變化對安全生產影響的規律,精細安全管理。努力實現采掘裝備機械化、安全管理市場化、隱患排查定期化、檢修檢查制度化、安全培訓正常化、技術管理和崗位作業標準化,從“人、機、物、環境”等各個方面全面提升礦井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探索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為本質安全型礦井和和諧礦區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煤炭企業安全精細化管理,重點是建立六大安全體系。即安全生產工作目標體系,安全制度保障體系,安全思想教育體系,安全培訓教育體系,安全監督檢查體系,安全防御體系。要結合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的安全中心工作制定近期、中期、遠期目標,有目標就有方向,有方向就是壓力和動力,使職工堅定信心,朝著目標方向努力。要形成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以月度安全質量檢查評估驗收制度為主線,按年度安全生產工作意見、風險抵押金制度,應急技術措施審批制度,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重大隱患排查制度,安全辦公例會制為基本內容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每月分兩次對井上、井下分線、分專業、分作業場所進行動態安全質量評估。責任落實到位、獎罰到位,做到安全風險共擔,責權利統一。要規范礦、區、隊三班班前會安全思想教育、安全學習日教育和“三違”人員教育。分專業對口開展“ 每日一題” 和對特殊家庭、特殊時間、特殊人員的特殊班前教育,形成家庭、單位、班前室、地面、井口、工作地點、井上、井下途徑路線“六點一線”的全過程、全方位、全身心的安全教育網絡,做到家中有提示聲,單位班前有安全教育,井下巷道、工作面有安全牌板、安全標語,使職工時時、處處、人人講安全。要規范職工上崗前培訓制度,對全員進行安全生產技能知識培訓教育。重點是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訓教育。做到了六個統一,即統一培訓師資,統一編制培訓教材,統一組織教學,統一考試,統一閱卷評分,統一考評。實行持證上崗制與崗位工資聯酬考核,并建立職工安全培訓檔案,全面提高職工安全素質和技能。要完善從班組長、區長、隊長、科長到礦長的“五長” 和群安員、青安員、安監員的“三員”安全責任制,實行“五長三員”的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制,真正做到沒有安全就沒有職位。要嚴把安全“四關”,即班前安全教育關、現場安全確認關、安全巡視關、隱患整改關。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特點,不定期、不定時地開展突擊查崗活動。重點是督查現場群安、青安、安監員和三班跟班隊長及隊、區、部安全責任的到位情況,并建立督查臺賬,嚴格考核。每月底召開全礦安全辦公會,通報安全督查情況,獎罰兌現。安全管理只有嚴在干部、嚴在流程,嚴在細節和小事。安全防線前移到現場,安全重心下移到區隊班組,安全教育自移到個人,精細安全管理才會實現。
三是生產管理精細化。由于煤礦的特殊生產環境,工作性質,各基層區隊的生產任務、生產方式、組織結構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而生產精細化管理不能一概而論。筆者認為,若是生產任務相對穩定、工作區域和班組管理相對集中的生產單位,如釆掘工區可實行工程項目負責制。以(隊)班組為管理實體和經濟核算單位,以工程項目為核算對象,以完成工程項目所需的人、財、物為核算內容,將隊班組的生產任務、經營指標、安全質量指標等進行量化,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達到自我管理,自主經營的目的。若生產任務相對復雜,作業區域和隊班組管理人又不夠固定的單位,多指服務生產一線的輔助單位,可實行標準工序管理制。即相同的勞動對象,在相同的標準工作內容和勞動時間內,使用相同的勞動資源,消耗相同的費用,完成相同的工作量,達到相同的工作質量、安全要求。要在生產上實施“優化”工程:即優化人員。實行動態上崗制,使職工工作滿負荷,事事高效率;優化生產時間,拿出最好的生產時段,保證兩頭生產任務和工程質量,利用高收入政策,鼓勵作業班組積極開展勞動競賽,促進生產任務的完成;優化現場管理,完善各個主要工種管理制度,制定詳細的生產考核細則,“出手就干標準活,精品活;優化后勤服務,對現場機電設備實行 “日歷化檢修”。把好機電設備管理“四關”,即把好新進設備質量關、設備進廠維修質量關、設備現場使用關和設備停產檢修關;及時整改現場事故隱患,做到“五有”,即有排查、有落實、有整改、有反饋、有記錄,形成閉環;嚴格落實設備點檢制,按照點檢制要求對運行設備實行“八定”檢查,即定人、定點、定量、定標、定路線、定周期、定方法、定檢查記錄,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同時,要求基層單位加強設備的檢修力度和考核力度,強化設備性能的可靠性,提高其開機率,不斷降低設備的機械事故,確保礦井機電設備實現零事故。要開展精品示范工程、精品示范礦井、精品示范區隊、精品示范班組活動,推動生產精細化管理工作上水平,上臺階。
[1]葛建華.加強熱電廠煤炭管理的措施探討[J].經營管理者, 2012(15).
[2]曲雪軍.強化煤炭管理 提高企業效益[J].煤,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