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宇
(黑龍江省前進農場審計科, 黑龍江 同江 156400)
在我國的經濟建設發展的越來越快的時代,對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斷的增加,以前只是注重在經濟方面的發展,而忽略了對生態資源的保護,所以導致能源的大量銳減,有的能源已經出現了瀕危的狀態。我國在意識到這種危機的時候,開始對生態環境加大關注的力度,在生態能源上注意發展保護。只有實現將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互相協調,互相發展,才能夠使我國的經濟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循環經濟從實質上來講就是將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相結合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是一種將清潔生產和廢棄物重新利用的生產模式和經濟發展有機結合的一種模式,綜述起來就是一種生態經濟。
循環經濟和傳統經濟的不同在于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經濟。在這種經濟模式中,人們以越來越高的強度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開發出來,在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又把污染和廢棄物大量地排放到環境中去,也就是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它導致了自生資源的枯竭并釀成了災難性的環境污染后果。循環經濟則倡導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使得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
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之快,如果是以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繼續進行的話,對于資源的消耗將會越來越大,而我國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在對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果不注重對自然資源的保護,那么將會使環境惡化,形成惡性循環,對經濟發展和人類活動都勢必會造成難以想象的影響。所以說在保護自然資源和發展經濟建設的之間可以建立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利用自然界中物質變化規律和科學的生產方法,從經濟活動向生態化實現轉化。
循環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國正在不斷的探索之中,在很多的經濟示范區中對這種模式進行研究試驗。但是對于這些模式的發展還僅僅是停留在概念的層面上,要想真正的發展循環經濟,還需要我國的各個系統進行全面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夠將循環經濟發展起來。
在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上,我國主要是遵循以下幾種模式:第一,在企業內部實現清潔生產,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盡量的減少對資源的利用,在排污上做到科學化的管理。第二,在區域內形成循環模式,也可以叫做中循環,在區域內可以建立一個生態園區,在這個園區內,各個企業之間的生產可以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得上游企業生產出的廢棄物可以成為下一個企業的工業生產原材料,盡量的將這種生產廢棄物得到再利用,在最大限度上減少了對資源的浪費,減少的污染的排放。第三,在區域內形成一個大的循環模式,在社會上建立對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統,使得廢棄物可以得到重新的利用價值,變成可以再次利用的生產原料。這些循環模式的建立,可以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區域互動,使得各個主體之間可以互相利用,互相補充,達到共贏的生態經濟模式。
第一制度創新。建立適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制度體系,可單獨立法。通過法規對循環經濟加以規范,做到有法可依,制度創新是最為根本的問題,循環經濟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問題,其本質是社會物質利益的再分配。生態環境過去被 視作可以自由享用的東西,但現在環境變成了資源,應當被當作生產資料來看待,由社會行使產權,建立健全各類廢物回收制度,明確工業廢物和產品包裝由物產企業負責回收,建筑廢物由建設和施工單位負責回收,生活垃圾回收主要是政府的責任,排放垃圾的居民和單位要適當繳納一些費用;制訂充分利用廢物資源的經濟政策,在稅收和投資等環節對廢物回收采取經濟激勵措施。所以必須首先以制度的保障循環經濟的發展。
第二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選擇適當的產業優先推進循環經濟,所選的產業既要有利于降低環境污染,又要能夠擴大就業。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差距,在一些邊遠地區,首要的任務仍是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如果強行推行環保產業,往往事倍功半,一些地區的地方政府與當地企業合謀欺騙上級部門,為這些達不到環保標準的作掩飾,就是因為這些企業是當地經濟發展的依靠。因而必須要優先選擇那些比較容易產生經濟效益的產業作為突破口,只有這樣,才能使循規蹈矩環經濟較為順利地推進。先做那些國內技術已經成熟的,而資源又非常短缺的項目。
第三 充分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引導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消費。社會各級部門應該不斷的加大對綠色消費的宣傳力度,開發綠色環保產品,在生產研發上加大力度,只有通過對綠色產品的消費,才能夠促進生態經濟的發展,這是一個內力。
第四 探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在經濟核算體系中,要改變過去重經濟指標,忽視環境效益的評價方法,開展綠色經濟核算,并納入國家統計體系和干部考核體系。
第五開發建立循環經濟的綠色技術支撐體系。以發展高新技術為基礎,開發和建立包括環境工程技術、廢物資源化工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在內的“綠色技術”體系。
第六發展生態工業園區。生態工業園區已經成為循環經濟一個重要的發展形態。生態工業園區正在成為許多國家工業園區改造的方向,同時也正為成為我國第三代工業園區的主要發展形態。生態工業園區是依據循環經濟理念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而設計建立的一種新型工業組織形態。
綜上所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對于經濟的發展模式在不斷的探索變革中進行,為了更加的適應世界經濟的發展形勢,對于經濟發展必須實現可循環的發展模式,不僅可以經濟上促進發展速度,而且對于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使生態經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道路,是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
[1]戈晶晶:循環經濟的摸索路 [J]. 新經濟導刊,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