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1)
電話回訪式家庭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
張海燕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1)
目的 探討電話回訪式家庭護理干預對提高COPD患者的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的作用。方法將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干預組制定康復計劃和干預方法,通過電話回訪,及時調整措施,回訪時間為半年。對照組不實施干預。6個月后,對2組患者遵醫行為和再入院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明顯好于對照組。結論提高家庭護理干預能有效地穩定和改善患者病情,減少住院次數,提高生活質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護理干預;電話回訪;遵醫行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1],該病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2-3]。此病由于遷延不愈,反復發作后逐漸加重,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事實上,現有的藥物與治療方法都不能阻止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的趨勢[4],僅僅依賴住院期間的治療和護理,無法達到長期穩定控制疾病的發作,同時由于慢性缺氧,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下降,使得患者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均面臨著眾多需要干預的問題。目前,COPD患者的居家護理的開展尚未普及,即使開展也普遍存在不系統、不完善等問題。因此,由專業的護理工作者和COPD患者及家屬對其進行家庭護理干預,以減緩患者肺功能下降,減少復發率,提高生活質量等有著重要意義。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等通過電話回訪式的護理干預,制定健康教育計劃,講解呼吸功能鍛煉、合理飲食、正確用藥等各方面的知識。
本組病人80例,入選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COPD診治標準[5],男56例,女24例,年齡45~76歲,病程5~30年,平均住院12 d。其中生活能自理,活動后不氣喘的24人;生活能自理,活動后時有氣喘的50人;生活部分自理,需家人協助日常生活的6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治療方法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
2.1.1 選擇專科知識扎實、豐富經驗、語言表達能力強擅長溝通的責任護士負責回訪。
2.1.2 建立患者檔案,科室設立電話回訪登記本。
2.1.3 回訪于患者出院前1天由回訪護士對患者進行的出院指導,鞏固住院期間健康教育內容,重點落實呼吸功能鍛煉的技巧(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有效排痰、氣霧劑使用的掌握情況。出院1周后開始進行回訪,第一個月內1次/周,之后1~2次/月,詢問執行情況,有何疑問和困難。根據患者遵醫情況適當遞減次數,詳細記錄回訪內容,下次回訪前評估上次回訪效果[5]。6個月后記錄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
2.2.1 首先對COPD患者及家屬進行自我介紹,給予親切問候,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CPOD的病因、誘發因素、預防及治療,識別并發癥的先兆,了解通過家庭的正確干預,可提高生活質量,患者及家屬充分獲得了相關知識,就會增加家庭干預的依從性。另外,有報道[6]稱老年COPD患者抑郁情緒發生率為25%,可能發生抑郁狀態者為26.7%,他們存在的心理問題可導致軀體的癥狀如呼吸困難、氣促,可加重病情。因此,要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情緒,同時使家屬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和抑郁焦慮的原因,幫助患者及家屬樹立和睦關系,盡可能地幫助患者解決家庭矛盾,盡力保持患者自身和其在家庭中的價值,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2.2 現代康復醫學認為呼吸訓練不僅可以增強胸廓的活動,協調各種呼吸肌的功能,還可以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并通過影響循環、神經、消化等系統的功能,改善全身狀況。同時由于呼吸訓練無創無痛,簡單方便,且無需任何額外開支,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有學者建議把呼吸訓練作為多種疾病恢復階段早期主要的鍛煉方法,并可作為其他康復方法的輔助措施,對于呼吸系統疾病特別是COPD患者的呼吸訓練更為重要。呼吸訓練的方法有:縮唇呼吸鍛煉、有效咳嗽、肺氣腫呼吸操、平喘呼吸操、松弛法。
2.2.3 康復鍛煉:使病人理解康復鍛煉的意義,充分發揮病人進行康復的主觀能動性,制定個體化的鍛煉計劃,選擇空氣新鮮,安靜的環境,避免粉塵和刺激性氣體的吸入,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指導病人要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感冒。除了呼吸操外,還可以進行步行、慢跑、氣功等體育鍛煉。
2.2.4 家庭氧療:有專家[7]發現,長期家庭氧療(LTDOT)對于COPD的患者具有確切的療效,能提高動脈血氧飽和度,改善缺氧,減輕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通過對患者和家屬傳授有關氧療的知識,介紹長期氧療的作用和氧療的適應癥等,以提高長期氧療的依從性,確保患者自覺采納有益于自身健康的吸氧行為。家庭氧療應注意氧流量1~2 L/分,不能太高,每天至少10~15 h,夜間吸氧可延長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
2.2.5 飲食指導:呼吸功的增加可使熱量和蛋白質消耗增多,導致營養不良,制定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營養計劃。正餐進食不足時,應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進餐時過多飲水,要細嚼慢咽。避免進食產氣食物,如汽水、啤酒、豆類、馬鈴薯、胡蘿卜等,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品、干果、堅果等。適當多飲水,如果沒有水腫癥狀,每天飲水1500 mL,易于痰液排出。
2.2.6 正確用藥:指導患者根據醫囑按時服藥,不能擅自增加或減少。告知患者不能濫用抗生素,以免產生耐藥性或其他菌群的感染,加強家屬或陪護人員的用藥指導。
2.2.7 生活護理:日常生活要有規律,不要疲勞,保證充足睡眠。注意保暖,出汗多,及時更換衣服,穿著要舒適。每天堅持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各組情況具體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遵醫情況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再入院人數和再入院次數比較
4.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差,病情反復發作,思想壓力大,經濟負擔重,并且缺乏相關的疾病知識。住院期間,病情重,一些護理措施患者不能配合,病情稍微穩定一點就出院了。所以,出院在家的康復訓練尤其重要,患者不花錢,精力也跟得上,他們也樂于接受。幫助患者解決面臨的問題,鼓勵患者進行洗臉、刷牙、吃飯、更衣等,盡量減少他人的幫助,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身心獨立能力。
4.2 電話回訪式護理干預營造了和諧的護患關系,護士通過電話回訪主動聯系患者,熱情耐心的幫助患者,并給與科學指導,讓患者身受感動,感覺護理人員仍在關心自己的健康問題,多了一份感激。也是患者及家屬獲得了心里和健康的支持,倍感親切、溫暖,滿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增加了護患雙方的溝通,縮短了護患雙方的距離,增加了患者對醫院的信任度,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提升了醫院的整體形象[8]。
4.3 提高了患者的遵醫行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多是藥物治療,配合呼吸鍛煉和氧療。特別是抗生素和激素藥物,不是越多越好,以免引起不良反應。通過電話回訪,指導用藥的量及藥物的副作用,患者在家中有什么不舒服,可以隨時詢問和溝。,通現代護理模式強調的是整體護理通過電話回訪或必要時的家訪把護理服務延伸到患者出院后的康復,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方面得到了全面護理,對延緩病程進展,預防并發癥,減少住院時間,減輕經濟負擔,調動主觀能動性,挖掘呼吸功能的潛力,提高生命質量起到促進作用。
[1]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5.
[2]劉升明,王力平,王大禮,等.廣東部分地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狀況調查[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11):747-752.
[3]馬睿,程齊儉,姚迪,等.上海地區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J].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2005,25(5):521-524.
[4]肖耀來,李合友,林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786-787.
[5]唐金鳳,楊曉梅.出院電話式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1):44-45.
[6]康杰,張雅雯,孔曲.老年COPD患者抑郁狀況與社會支持相關性調查[J].護理研究,2004,18(6A):964-965.
[7]張嵐,杭小華,賈東梅.COPD患者緩解期家庭氧療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2):19.
[8]陳雅琴,蒲卉明.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出院后遵醫行為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4):114-115.
R473.56
B學科分類代碼32071
1001-8131(2012)04-0293-02
20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