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鵬 吳永才
(1 常州市北郊中學 江蘇 常州 213031;2 常州市教研室 江蘇 常州 213000)
情境學習是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核心之一,情境教學也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逐步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和采用。 根據教學內容將學生學習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創設符合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心理特征的課堂教學情境,是建構高效課堂的重要舉措。 教學實踐表明,優化教學情境設計,寓“四趣” (即興趣、奇趣、情趣、志趣)培養于情境創設之中,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下以蘇教版化學必修1“鎂的提取和應用”的教學片段為例,說明在新課程理念引領下就如何寓“四趣”培養于情境創設之中,從而實現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
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其可由所學材料或學習活動—學習過程本身直接引起。 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圍繞教學內容,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幻燈或繪畫再現、音樂渲染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情感、美感、生動形象、蘊涵哲理的特定情境作為教學引入,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教學片段一】

?
教學中,保持歡愉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 教師往往可以依據基于問題學習理論(problem-based learning, 簡稱PBL), 根據學生認知沖突,通過具體的化學問題創設情境,巧妙地利用懸念引發學生好奇心理,進而讓個體差異的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真正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
【教學片段二】

?

?
情知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以心理活動為基礎的情意過程與認知過程的統一。 創設一種情感和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有效地獲得知識同時陶冶情感。 為此教師要善于開發和發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趣因素,通過認知過程內在邏輯的趣味呈現創設學習情境,從而使學生深度層次對各種外界刺激進行心理加工, 使應用情境和學習情境一致,讓學生更好地提取應用自己所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認知趣味和成功體驗。
【教學片段三】

?
高中化學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相關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外,更需要讓學生通過化學學習,在深入理解化學學科特征的基礎上獲得對化學的總觀性認識,感受化學在解決人類面臨重大挑戰時所作出的貢獻,使化學學習發展成為學生志向,把學習化學跟獻身科學的遠大理想聯系起來,將學科學習最終上升為學科志趣。

?
教學實踐表明,缺少興趣和奇趣的學習往往是枯燥乏味的,缺乏情趣的學習往往是冷漠蒼白的,缺失志趣的學習是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人才。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創設切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認知,貼近學生情感的教學情境才能與學生產生交互和共鳴,才能把化學知識真正內化為學生的智慧,使學生在平等、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產生興趣、發現奇趣、培養情趣、樹立志趣,讓我們的課堂趣味無窮。
[1] 陳琦.劉儒德. 教育心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楊玉琴.王祖浩. 教學情境的本真意蘊—基于化學課堂教學案例的分析與思考[J].化學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