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靜
(新疆阿克蘇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新疆 阿克蘇 843000)
計量能夠保證工作的準確性,并為決策人提供切實可靠的決策依據,使工作的有序進行得到切實保證,所以計量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應該推進這項工作向著更完整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世界各國對計量標準的管理機關和方式不完全相同。例如:日本政府規定由東京工業試驗所和計量研究院負責提供一級標準,化學產品協會、各級檢定所再向各廠家和用戶進行量值傳遞。美國則由美國國家計量院(NIST)管理計量基準,國家授權的各大著名實驗室負責據此制造二級標準,各生產廠家再根據二級標準生產各種實用標準向用戶出售。同樣,荷蘭由國家計量研究院(NMI)負責計量基準,其它計量標準與NMI的基準進行比對,繼而實現量值傳遞。
我國計量工作實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保證計量單位制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為中心,以“監督好計量數據,管理好計量器具”為基本點,計量工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按照《計量法》的規定,計量基準和有證標準物質由國家質監總局負責鑒定、審批、管理,計量標準則以考核的方式進行管理,并納入行政許可的管理范疇,由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實施。
各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一般計量檢定機構和授權計量機構按照計量檢定系統表開展計量檢定工作,從計量基準到計量標準直至工作計量器具。
計量工作是一項使工作嚴謹化精密化的手段之一,將實際工作的科學性提升到一個極為有效的位置。計量工作的普及能夠帶來行業的規范化,為數據的流通帶來可能性,為了保證計量工作地位和程序的持續化,進行《計量法》工作的開展。
2.1.1 考核方式
計量標準的考核始于1986年,從環境、人員、設施、設備等四方面實行打分制考核。1992年出臺《計量標準考核規范》,2001年對其進行了修訂,2008年再次進行了修訂、完善和補充,新的《計量標準考核規范》JJFl033-2008自2008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2.1.2 考核制度
實行考評員考評制度,遵循《計量標準考核規范》。
2.1.3 考核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計量標準考核辦法》、《計量標準考核規范》、計量檢定系統表以及相應的計量檢定規程或技術規范。
計量標準考核內容包括計量標準器及其配套設備、計量標準的主要計量特性、環境條件及設施、人員、文件集、測量能力的確認等6部分。
2.2.1計量標準器及其配套設備
設備必須準備得當并保證質量和數量。質量的保證體現在對于設備必須有權威機構進行檢定并發送有關文件進行標準的認可。如果達不到上述要求,根據已經認可的機器來調配現在的機器。
2.2.2計量標準的主要計量特性
計量標準的主要計量特性包括計量標準的測量范圍、計量標準的不確定度或準確度或者最大允許誤差、計量標準的重復性、計量標準的穩定性、計量標準的其他計量特性(如:靈敏度、鑒別力、分辨力、漂移、響應特性等),計量標準的主要計量特性應當滿足所開展檢定或校準工作的需要。
2.2.3 環境條件及設施
客觀環境,包括空氣密度;電能供給;日照等,設備機器方面,包括溫度調控裝置,降噪裝置,防過電,減少晃動,減少輻射裝置等,對溫度和濕度控制得當的同時將會引起干擾的工作和關聯性小的地區進行隔離。只有這些裝置齊全才能保證工作的穩定開展,并得到有效而準確的數據。
2.2.4 人員
人員必須有認可證件,經過相當的時間和理論準備,上崗之前經過單位的培訓和技能提升,受到認可之后上崗,杜絕人員的冗雜。
2.2.5 文件集
文件集應完整、真實、正確、有效,以滿足計量標準選擇、使用、保存、考核及管理的需要。包括18個文件,其中比較重要的有9項:1)計量標準技術報告;2)計量標準考核(復查)申請書;3)計量標準的重復性試驗記錄;4)計量標準的穩定性考核記錄;5)計量標準履歷書;6)計量檢定規程或技術規范;7)計量標準器及其主要配套設備的檢定或校準證書;8)實驗室的相關管理制度;9)開展計量檢定或校準工作的原始記錄及相應的檢定或校準證書副本等。
2.2.6 測量能力的確認
確認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個是后期審查確認,另一種屬于現場監工。前一種方法比較間接,是根據審核單位交付的數據和報告等書面的文件進行材料合理性的論證,發現其中的矛盾之處,檢查是不是在標準內的工作。
后一種工作有通過親眼所見以及與工作人員的交流來檢查工作的水平和使用效果。來判斷有無必要進行檢定工作,以及完善當前工作所欠缺之處的需要。推薦使用盲樣,如果這一點無法滿足,也可用考核單位的資料參數來作為標準,如果仍不可得,就以已經成型的工作來作為樣本,進行對比性的工作。
考核證書一般在4年之內是有效的。但是4年之內不能保證工作就已經沒有紕漏,而過期后的證書更不可以繼續使用。問題的表現主要集中在下面幾個方面。
1)計量技術準則的填寫和使用沒有按照正規文件來進行。對于標準參數的選擇和利用不到位。具有隨意性,對于某些數據的加工原因不明,驗證方法錯用和濫用。各種資源的利用相互占用,沒有規劃。2)對于記錄方面做得不到位。變動性和隨意性太大。3)對于該考查的對象不明確或出錯。4)對于表格的掌握和填寫都不夠快速準確,一些設備的整修記錄,人的更換記錄更新不夠快甚至不更新,不全面甚至不到位。5)一些過期和已經不允許使用的規范和程序仍然用于作業。使得工作的效率低下,沒法達到規定的時間和程度。6)檢定的范圍把握不好,缺少和超過的情況時有發生。7)過去的記錄不充分,沒有辦法根據記錄得到想要的數據。缺少必要的準備數據。8)計量工作不能穩定持續,常有間斷出現。9)對于周圍環境沒有做出規劃和記錄。一些溫度和濕度方面的要求都不過關,甚至缺少這些因素的規定。
以上問題都不能輕易放過,應當提升到一個相當的水平。加大各種資金和能源的利用力度。
無論計量單位是何種形式的機構,都不能放松計量工作的管理。計量工作要遵循一定的法律規章制度,從總值的計算上,人員的流動性上,文件處理方面提升公司的整體素質,為計量事業的準確和細致作出努力。通過加派人手,分化工作能力使得工作有序進行,不能由于工作的量度大和平日里的疏忽而導致工作的水準下降。要明白這類工作有著歷史性的意義,對未來的工作有鋪墊和借鑒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國家計量局,1987.
[2]JJFl069-2007,計量技術機構考核規范[S].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8.
[3]jJFl033-2008,計量標準考核辦法[S].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