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才
(中交四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5)
在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建筑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建筑行業從業人數也一直高居各行業榜首。受益于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家推出的刺激性政策,我國建筑施工企業近幾年發展迅猛,但在快速發展中,人力資源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搞好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成為一項研究課題。
1.人力資源結構復雜。在我國大部分施工企業中,有學歷不高實踐操作能力強的技術工人,也有學歷高但缺乏工作經驗的高校畢業生,還有部分專家型的管理和技術人才。不同層次的人才,擁有的不同特點和不同的價值目標,客觀上構成了施工企業人力資源結構的復雜性。
2.人力資源流動性強。施工企業主要是以工程項目為單位,沒有長期固定的生產場地和生產部門,有較高的流動性強。施工企業以工程項目建設者的身份,依據每個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靈活的變化其組織管理機構來適應地域情況、規模大小等的變化。其生命周期僅限在這個項目,當開始下一個項目的時候,機構又開始了新的調整。這些都決定了施工企業的流動性強,管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3.人力資源信息反饋較慢。因為施工行業自身的特點和國際市場的廣泛開拓,目前施工企業的工程項目除遍及國內,還大量涉及到國外。同時,許多的工程項目地域偏僻,基礎設施落后,信息傳輸比較慢,人力資源信息難以及時傳遞到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具有明顯的滯后性。
1.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滯后。主要體現在:人力資源管理依然沿用原來的勞資和人事管理,市場化運行方式不明顯;人力資源管理依然采用分配式,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不明顯;人才使用管理上存在較多問題,激勵機制不完善,職工積極性調動不足;職工常年流動施工,按時休假的權力得不到保障,夫妻常年兩地分居,人性化管理較差;人力資本投資嚴重不足,人才隊伍素質整體較低;人力資源培訓開發和優化配置不到位等。
2.企業文化凝聚力不強。目前,多數施工企業對企業文化的理解還不深,企業的經營理念、價值觀難以在職工中引起共鳴。口號式宣傳演變而來的文化氛圍反而造成僵化、保守、形式主義的形象,難以吸引企業外部的優秀人才。
3.人力資源開發不規范化。重使用,輕培訓,即使培訓也只滿足一級建造師等證書、造價工程師、安全員證書等的考試培訓,而忽略日常培訓效果的考核。重經驗,輕潛力,影響企業新員工的士氣及企業歸屬感,缺少員工成長與企業發展的良性互動機制。
4.人力資源管理不系統。很多施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仍然局限于人力資源部門,人力資源部門沒有定好位,沒有發揮直線管理者的人力資源管理功能。這樣就容易造成片面管理的現狀,不能站到整個企業的高度,系統地研究問題,改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1.重視人力資源管理戰略,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只有加強領導者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建立合理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才能更好地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為施工企業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更高的效益。只有實行標準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流程,例如利用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搜集和整理有關人力資源的資料,然后進行合理分析,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從而為企業的人才選用,培用和成長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2.重視和塑造企業文化管理。
企業文化則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和精神源泉。優秀的企業文化,能促使員工產生文化認同及強烈歸屬感,使企業士氣高漲,為企業提高績效,保留優秀員工及吸引外面的優秀人才起著很大的作用。例如中交集團在優秀的企業文化引領下,員工的積極性得到很大程度的發揮,從2005年至今,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0%以上。目前,很多企業難以留住人才的原因就是沒有好的企業文化。消極的、官僚式的企業氛圍,以及等級式的文化很難讓優秀員工產生認同感,繼而影響員工績效。
3.建立高效的人才激勵機制。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就是在約束員工行為的同時,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全方位地激勵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在目前大部分的施工企業中,激勵手段主要是與薪酬掛鉤。從目前來看,這種激勵手段雖然富有成效。但是,在日漸發展的現代企業當中,尤其是80后、90后逐漸擔當主角的社會當中,青年人要的不只是物質上的激勵,還包括對精神上的追求,以及是否實現了自我的人生價值。因此,施工企業在激勵員工精神上的滿足時,應加大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建立長期激勵機制,減少員工離職率,將員工與企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更好的穩定人才隊伍。
4.合理規劃員工職業生涯。施工企業要不斷創新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每一位員工,加大對員工的指導性,加大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投入。施工企業要要加強員工培訓,既為自己建立了穩定的人才隊伍,也提高了企業的內部凝聚力和對外競爭力。例如中交集團聯合清華大學舉辦國際項目管理培訓班,在企業里挑選出外語基礎較好,施工經驗和管理能力豐富的管理骨干,進行脫產培訓,目前已經進行了十幾期。這批人員不但熟悉了國際工程慣例及相關國際工程管理知識,而且企業也為自己開拓國際工程市場建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由此可見,通過為員工提供培訓機會,企業和員工實現了雙贏,有效地進行了人力資源管理。
總之,目前大多數施工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相對較低。若想開拓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提高自身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不僅要提高財力、物力方面的競爭力,更要關注企業在人才方面的競爭力。這就要求施工企業必須以人為本,大力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強化員工培訓和績效激勵制度,做好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實現高效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
[1]張興野,建筑從業人員素質分析[J].建筑經濟,2001(02).
[2]陳培貴,施工企業傳統人事管理向人力資源管理轉變的思[J]施工企業管理,2000(11).
[3]安鴻章,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新編高等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系列教[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