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國
(撫順市技師學院機電科焊接教研室,遼寧 撫順 113123)
教育學上說: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一種雙邊活動。教師往往只重視教而忽視了學,總是實行“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處于被動狀態,忽視了學生的說、寫、思考、動手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一門技術性、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是學好專業課的基礎。課程的內容雜、理論性強、概念多且抽象,知識點、技能又是實際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學生還沒有這方面的感性認識。針對具體情況、根據不同章節的內容,提出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一般是由提問、講授、經典提示、小結、布置作業等環節組成。
提問能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聽課注意力,鞏固知識點,加深理解難點,鍛煉學生表達能力,了解學生掌握知識點、理解難點深度情況等多種功能。教師應精心準備提問內容,做到既有復習知識點的問題,又有加深理解難點的問題,而且還要有引入新課的意識,激發學生對新內容的渴望,從而調動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主動性。
講授是整節課的中心環節。講授時語言要生動、活潑。對知識點、難點的講授時要精心誘導,給學生新穎的感覺。講些生活中常見的實例來引起學生對知識點的注意。如講結晶時講講水,水在攝氏零度以下沒有全部變成冰,導出“過冷”是結晶的必要條件的知識點;水是由一點點小冰碴到冰塊再到全部變為冰完成水的結晶過程,導出金屬的結晶過程是由晶核形成和晶核長大組成的知識點。如講彈性、塑性變形時,講講生活中用的沙發,油筆上的小彈簧。當載荷過大時,彈性消失,彈簧發生了塑性變形;當講到金屬物理性質中熱脹冷縮的性能時,引入生活中鐵軌上伸縮縫的用途加以說明;講講砌墻時,石子的多少、大小、分布對墻體的影響,總結出混合物的性能取決各組成相的性能的知識點;講講打鐵為什么看“火候”,引出奧氏體的塑性最好的知識點;講淬火時,講講我國東漢時期的“清水淬其鋒”引出水與火合為淬的知識點;講講現在我們使用的菜刀屬于不銹鋼,它的含碳量低,塑性好,刀刃鋒利,但強度低,不能砍骨頭,斧頭能砍,因為它屬于高碳鋼,強度、硬度高,但是塑性差,磨不鋒利,引出含碳量對鋼的力學性能的影響的知識點。這些實例活躍了課堂氣氛,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課堂,掌握了知識點、理解了難點,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講授時還要注意兩點,一是講一些專有名詞時盡量要直白話,要讓學生聽得懂、記得牢。講難點時,要善于用比喻,學會控制情緒,主動傾聽學生的反饋意見。二是講授知識點、難點時,學會用分解法一點點把問題打開,并且要善于運用教學工具和手段。比如講金屬的晶格類型時用模型;講鐵碳合金相圖時用掛圖或多媒體;就金屬的結晶時用多媒體。這些直觀、形象的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點、難點的理解,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提學效果和質量有獨到的作用。
一是對教學目的有個提示,這樣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會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二是對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識點加以澄清,如講高速鋼的高溫淬火、高溫回火時,告訴學生它不屬于調質處理,得到的組織不是回火索氏體;講合金鋼為避免高溫回火脆性時用油冷不叫淬火等。
小結是對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點、難點的鞏固、提高。小結時要對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符號反復對比,加以突破。如講再結晶時,要小結一下結晶、重結晶、再結晶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再如小結一下鐵素體、奧氏體、馬氏體的概念及符號。在小結中要教會學生巧妙記憶,注重知識的積累,在小結中還要對下次課的內容埋下伏筆,引起學生對后續知識的渴望。
作業題有兩類;一類是就本次課的知識點發問,另一類是寫本次課的心得。通過看作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也可了解學生對本次課態度及對下次課的要求等。
在“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中選出一些敘述多、簡單、易懂的章節,如選“變形金屬與合金在加熱時的變化”一節時讓學生自學、自講。在自學、自講中教師要在上次課中提出要求,布置任務,公布各小組人員名單。
在自學、自講中,學生必須仔細閱讀教材,動腦想問題,整理讀書筆記,各小組在一起討論問題,總結知識點,研究難點。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學生們在自學中了解了知識點,在討論中完善了知識點。自學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教師布置任務后,應及時下班級了解自學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及學習知識的能力,及時答疑解惑。
自講,由各小組派代表講。通過主講、補充、更正等環節,使知識一點點清晰,知識點由獲知、到理解、再到掌握,一步步突出。教師最后做總結。在自講中,同學們積極發言,相互補充、爭論,氣氛活躍,充分體現了主動學習帶來的活力,同學們在課堂上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口才和膽識,同時也增強了各小組成員的集體榮譽感,鑄造了團隊精神。同學們在作業中寫道,這樣的課如孔明出山般光彩奪目、如足球歐洲杯般精彩。
為了理解理論知識,增加實踐技能,在實踐中吃透、消化難點,充分利用視覺、聽覺去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果。對于一些實踐技能強的內容要現場教學。如講金屬的力學性能時領學生看看拉伸試驗、硬度試驗;在講熱處理工藝時,領學生去熱處理車間看看淬火、正火等實際操作,同學們有了直觀印象,教師再講知識點,同學們易于消化吸收,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同學們的思維產生了質的飛躍。
對于一些模糊的理論要進行課堂訓練,如講鋼的淬火溫度如何選擇時,理論是:亞共析鋼:Ac3+30~50℃;共析鋼及過共析鋼:Ac1+30~50℃,同學們不理解其含義,教師應拿幾個具體鋼號習作,進行課堂訓練。如45號鋼的Ac3=780℃;則其淬火溫度為840℃.通過訓練同學們加深理解了臨界溫度Ac1及Ac3,掌握了淬火溫度的選擇,鞏固了知識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一些模糊的知識豁然開朗,打破了學生對金屬材料的神秘感,增加了學好這門課的信心。
職業教育要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教學過程應是構建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教師只有采用靈活多樣的講課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意素質教育,我們培養的學生才能具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能力,才能成為技術性、實用性的人才,實現職業教育的目的。
[1] 田大海.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教學的幾點體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2-26.
[2] 王志萍.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教學探索[J].職業,2011(33).